在教学中巧妙引入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有多种表述。
其一: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形成独特见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上述几个案例教学法的不同含义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脱离实际的理论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教得乏味,且学习效率很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理论课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以课程培养目标为导向,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研究、解析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起着“组织、引导、促进”的作用。既要选择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