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中共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贯彻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其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日趋凸显。而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更是肩负着积极而且重要的使命。为此,本文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和全面依法治国大视野下,对新时代推进法治监狱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思路进行思考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提升监狱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一、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体现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伴随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对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统筹推进法治经济、法治政治、法治文化、法治社会和生态法治建设,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五位”整合为“一体”,纳入法治轨道,统筹建设,一体推进。
(二)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新高度。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重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为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二、新时代推进法治监狱建设的重要性解读
(三)法治监狱建设是确保监管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监狱机关的主业主责是改造罪犯和确保安全,特别是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决策,对监狱监管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因此监狱机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维护安全稳定方面聚焦用力,努力确保监狱长治久安。而确保监管安全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要促使监狱民警能够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来依法执行刑罚,严格规范自身执法行为,树立监狱良好执法形象,自觉维护司法公平公正,以更加规范健全的法规制度来管理教育改造罪犯,通过文明执法、严格管理、科学施教,充分发挥监狱治本功能,依法依规矫治罪犯;通过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文化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五大改造”手段,致力锻造罪犯健康人格,消除罪犯各种恶习和消极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全面降低和消除罪犯人身危险性及社会危害性,真正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提升狱内安全系数,进而确保监狱向社会输出的“合格产品”,维护国家和社会总体安全稳定。
三、全面依法治国视野下推进监狱法治进程的基本思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我们新时代的监狱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治监,必须以提高法治理念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依托,以阳光执法为手段,以提升民警和服刑罪犯法律意识为基石,以重塑监狱司法公信为目标,切实提高监狱法治治理能力,坚决维护和捍卫法律尊严,积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科学、文明的法治监狱管理体系,使罪犯从懂法、到敬法,继而畏法,最终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守法,真正成为守法公民。
(二)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推进法治监狱建设提供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监狱民警作为执法者,必须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严格规范办理罪犯的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协调做好财产刑执行、罪犯假释、保外就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尤其在罪犯考核奖惩、分级处遇、工种安排、特殊情况会见等重点执法环节必须坚决防止以权谋私、逐利违法、循私枉法,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程序规范保障执法公正,树立新时期监狱民警良好执法形象,确保监狱各项工作能够始终沿着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三)深化狱务公开,为推进法治监狱提供坚强支撑。阳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剂。要进一步推进狱务公开和阳光执法。深化狱务公开是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监狱执法公信力、树立监狱执法形象的内在需求。要严格落实分级处遇、考核奖惩、减刑、假释等狱内行刑活动的狱务公开制度,确保罪犯及其亲属对监狱执法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强罪犯改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提高监狱执法透明度。要通过监狱开放日、罪犯会见、媒体宣传等途径深化狱务公开,努力拓宽监狱和犯属、监狱与社会之间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将罪犯权利、义务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向罪犯及其家属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加大执法透明度和社会监督力度,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实将监狱执法活动置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之下,在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监督的同时,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保障罪犯合法权益,为推进法治监狱提供重要条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罪犯权利保障程度是社会法治和文明程度的晴雨表。作为监狱执法机关和民警要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积极、健康和以权利为中心的法律思维、法律理念、法律精神和法律素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罪犯权益保护意识,严格落实监狱民警执行各项禁令条规,坚决杜绝打骂体罚或指使、纵容他人打骂体罚虐待罪犯等侵权行为发生,要切实保障罪犯的生命权、人格权、健康权、财产权等基本人权,要严格落实罪犯生活卫生保障措施,尊重罪犯的合理诉求,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并帮助解决罪犯改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罪犯在改造道路上能感受到监狱法律的温情和关爱,真正做到在希望中改造,主动重塑自我,积极改造。
(六)提升监狱民警法律素养,为推进法治监狱提供组织保障。建设法治监狱关键要靠监狱民警,监狱民警既是刑罚执行者,又是思想教育者,也是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者,肩负着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等多方面的工作任务。建设法治监狱首先要从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抓起,要教育广大监狱民警从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大目标出发,牢固树立法律至上、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并举的观念,不断提高监狱民警的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通过努力学习掌握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民警队伍在法治理念、思想认识、能力素质上能全面适应法治监狱的要求,全面提高监狱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要教育监狱民警要端正执法态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自觉将一切执法行为纳入监督视野,做到无论在监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地依法办事,依法执行刑罚,努力让服刑罪犯和广大群众在监狱民警的每一个司法环节和执法程序上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确保最大限度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也最大限度降低重新犯罪率,努力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总体安全。
总之,法治监狱建设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长期建设的动态过程,要紧紧围绕“制度完善、标准统一、行为规范、执法公正”的工作目标,通过更加完备的制度体系、更加规范的刑罚执行、更加到位的人权保障、更加公开的执法程序、更加深入的法制教育来推动监狱法治建设,全面提升现代监狱依法治理能力水平。
福建省闽西监狱课题组
服务热线
警务终端|警务通|狱警通|监狱移动警务|监狱警务通|戒毒所警务通|戒毒所移动警务|司法单兵系统|警务手机刷门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