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宪法小报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免费报纸方兴未艾
199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里首先出现了面向大众的免费报纸。随后,北欧两家免费日报《国际地铁报》(MetroInternational)(瑞典)和《20分钟报》(20minutes)(挪威)成功地打入欧洲和美洲的十几个国家。目前,免费的地铁报在瑞典读者数量已接近100万,跟传统大报不相上下;1999年才推出的伦敦《地铁报》发行量已达82万份,成了英国第六大日报;在全世界范围内,地铁报的读者多达900多万,其实力不可小觑。
免费报纸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默多克国际新闻集团准备投资一亿英镑进攻英国免费报市场。依据计划,国际新闻集团准备每天上午先发行24万份免费报,放在地铁和火车站内供人取阅。然后,编辑部换一批人,再于下午和傍晚发行40万份免费报供人取阅。
在美国,1999年创刊的《费城地铁报》发行量已达到15万份,过去这份报纸大部分通过费城交通系统分送,目前,近一半的报纸摆放在办公楼、学校和其他地点供人们取阅。2001年创刊的《波士顿地铁报》预计到今年秋季将消除运营赤字,尽管这份免费小报的阅读率在下降。
日本的标题公司于2002年7月推出一份名为《今日标题》的免费日报。这份24版的小报周一至周五出版,发行量为50万份,发行范围仅限于大东京地区,主要在便利店、地铁站报亭、旅馆和大学校园发送。该报已与路透社、布隆博格通讯社以及其他外国通讯社达成了供稿协议。《今日标题》的创意显然来自北欧的地铁报,只是日本人是否能够接受如此的慷慨行为还是未知数。
国际地铁公司于今年4月15日在香港出版了《都市日报》(Metro),在香港43个地铁站及其他50个主要地点派送。《都市日报》每天的发行量达30万份,只有2~4个版面,主要内容为新闻提要,作为香港传统报纸的一种补充。
在南美洲的阿根廷也出现了免费报纸――《理性报》。该报1999年创刊,在公交车站、地铁和机场等地发送。经过两年的努力,该报发行量已达23万份,仅次于全国第一大报《号角报》。2001年,《号角报》再三掂量,将《理性报》收购并改版,使之从对开大报变为4开小报,全部彩色印刷。
免费报纸正在风靡全世界,可以预见,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免费报纸出现在世界各大城市的报业市场。
二、传统报纸受到冲击
三、免费报纸的运营
为了保持低成本运行,《国际地铁报》不设编辑部,只有少数工作人员。香港《都市日报》目前只有40名员工,除了记者和编辑,其余的为行政及财务人员,至于印刷、派送等工作则以外包的形式进行。
付费报纸在传统上把主要市场目标锁定在经常读者上,而免费报纸则把市场目标定在偶尔读者上,还有一部分是经常读者和原来的非读者群。
四、免费报纸的优势与弱势
五、我国免费报纸的前景
免费报纸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将逐步进入我国报业市场,这支力量不可低估。
从发行上看,有不少人担心,我国公民中一些人素质不高,可能会将免费报纸整叠拿走当废报纸卖。鉴于这种可能,免费报纸暂时只能在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尝试。相信随着免费报纸观念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这种情况可以逐步得到克服,或者通过其他手段来控制和缓解。
可以预见,免费报纸在我国报业市场的出现,是顺应世界潮流的行动,也是丰富我国报纸品种,繁荣我国报业市场的有益尝试。
免费报纸发行难题的经济学思考
经济学上有所谓“边际效用递减法则”(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亦称高逊第一法则),它指出,当你享受某种足以令你快乐或满足的东西时,最初的单元带来的快乐或满足最大,以后渐次增加的单元,效用相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