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制和法治

1、关于什么是法制与法治第一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法制法制释义其一,广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其二,狭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是立法、执法、守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内容的有机统一。第二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法制与民主:民主释义:在中国古代典籍里的“民主”意指“民之主”即帝王,同今天我们所讲的民主意思大相径庭。希腊文里,“民主”(demokratia)是由“人民”和“统治”两个词合成的,原义是“人民的

2、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首先是“大多数人的统治”,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第三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所谓现代民主,就是遵循预定的程序,在平等基础上的少数服从多数,从而实现大多数人的统治权力,即以服从多数、遵循程序、保护少数等基本原则来体现的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或国家制度,并由此影响到人们的思想作风和日常生活;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现代民主构成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服从多数”,又叫多数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现代民主构成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

3、“遵循程序”,又叫程序原则。现代民主构成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保护少数”,又叫少数原则。第四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民主与法制的一般关系:第一,民主和法制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第二,民主和法制相互渗透,彼此补充。第三,民主和法制相互保障,彼此促进。第四,民主和法制相互制约,彼此平衡。第五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内涵: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

4、律来治理国家。第六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2有法必依3执法必严4违法必究第七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法治中国在现代意义上比较早使用“法治”一词的是梁启超先生。西方最早使用法治一词并给它以科学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政治学中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第八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19世纪末,英国著名宪法学家戴雪提出了法治的三要素说,即:第一,任何人“唯独受法律治理”,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行为,都不应受处罚;第二,在法律面前人

5、人平等;第三,个人的权利是宪法赖以建立的基础。戴西的这些学说后来成为西方国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法治模式的支柱。第九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所谓法治,就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治国思想、治国方式和社会秩序、社会状态。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第二,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第三,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又常常被理解为“以民主为基础和前提的法制”。第四,法治还经常被作为一种文明的法的精神,与理念、原则、观念等词联用,如“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治观念”等等。第五,法治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状态和理想的社会秩序。第十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6、“法治”与“法制”的主要区别在于:法治表达的主要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而法制主要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法律和制度的简称。现代法治概念比法制有更深刻的政治含义,法制属于工具操作范畴,没有民主可以有法制。法治则属于政治理想的范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法治。第十一张,PPT共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法治与人治辨析: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思想和治国方式以及法律存在的状态是与人治相对的。人治作为治国的方法和原则,具有以下含义:(1)人治不等于没有或取消法律,而是借助法律实现专制;(2)人治通过法律建立和稳定统治秩序,但法律不是社会和权力的基础,而是国家最高权力的工具,因而终究权大于法;

THE END
1.法则之门揭秘法律基本知识的奥秘二、法律基础:理解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在探索法律基本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起源和发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而不断完善。从古代律法到现代法典,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内涵。 三、立法原理:构建合理的规则体系 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248885.html
2.法律基本知识体系构建法治认知的基石法律基本知识体系:构建法治认知的基石 法律基本知识的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础,它通过规范行为,维护权利,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法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法律https://www.6vjxuc8a1.cn/zheng-ce-fa-gui/450796.html
3.法则精髓法律知识的全方位解析在探索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理解什么是法律,以及它所蕴含的基本法则和原则。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它是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规定的权限,通过立法程序产生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6326.html
4.法治与法制之辨析法制原指法律与制度的集合,或是法律制度的简略称谓,其内涵为静态。相比的下,法治则展示出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及过程,是动态的概念。2. 起源时间不同。早在宪法及民主尚未诞生的时,法制便已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中,而法治则是近代产物,着重强调对国家权力的约束与限制。3. 在社会规范体系中的角色不同。在法制https://v.66law.cn/wenda/3317297.aspx
5.解读?行业性失信惩戒的法治困境性质及规制行业性失信惩戒的实践已经进入法治的视野之内,然而其法律面貌却不清晰,难以从失信惩戒实践中准确识别和有效规制。为此,有必要审视行业性失信惩戒的内涵特征,解读其法律性质。 (一)内涵的规范分析 尽管有学者给行业性失信惩戒的概念下了定义,但欠缺阐释和论证,行业性失信惩戒的具体内涵并不清晰。因此,本文基于实践,从规https://credit.jms.gov.cn/379.news.detail.dhtml?news_id=49573
6.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精选8篇)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篇2: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 为预防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增强师生遵纪守法、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创建和谐校园。于5月12日上午,福田镇校区邀请到了学校法制副校长派出所谢所长、安警官、福田镇陈镇长为全体师生进行了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识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29c1qqm.html
7.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精选5篇)但由此带来的司法被边缘化以及对法治的冲击引起了法律界人士的普遍担忧。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必须将维稳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强调依法维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https://www.1mishu.com/haowen/216843.html
8.“法治中国与法治文化”研讨会综述尽管对何谓法治文化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读,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存在泛化现象,但多数研究者均认为,法治文化是一种与人治文化相对立的先进文化。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金霞在其提交的研讨论文中,着重辨析了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政治文化和法治文化两组概念,但他认为,概念辨析并不是目的,概念必须用内容来加以http://rwxy.cupl.edu.cn/info/1381/4154.htm
9.法律概念的教学方法11篇(全文)关键词:林权,法律概念,辨析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 林权流转的顺利实施成为了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是应当对“林权”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界定, 才能使得后续的改革在《物权法》的框架中顺利进行。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现行法治的框架内进行, 这是顺利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条件。本文以现行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0t7p9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