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法制与古代法治的不同之处

既然守法是典型的私德,那么有必要了解一下法律的本质。

现代法律与古代法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现代法律是保护众人之私,但众人之私的实质却是公,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因此现代法律有一种制度性,所以说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古代法律只是保护帝王之私,古代法律虽然也有保护平民利益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为帝王服务,其法治的本质是人治,因此,法治和法制有些不同。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实际上就是帝王学,法家把所有人都假设为自私自利的人,所以法家总是告诉帝王:任何人都不是好人,包括帝王的兄弟、儿女等等,都在虎视着帝王的权位,帝王必须要以严酷的法律约束天下人。法家从不相信仁义道德,总是和儒家思想唱反调,所以韩非子在《五蠧》中说,不要以为儒家尊崇的尧舜禹真有那么伟大,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住的是没有修整的茅草房,吃的是粗粮,生活不如后来的看门人,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锹锄带领大家干活,累得大腿消瘦,小腿上的汗毛都没有了,因此,古代的天子总是把权位禅让给别人,主要是不想让他的儿孙继续受苦。依照韩非子的这种说法,后来的帝王就不同了,不仅权力巨大,而且待遇特别好,所以觊觎的人特别多,为了打消别人觊觎的念头,必须加强法治。

古代帝王如何加强法治的呢?除了法家思想所说的势以外,还抓住了人性最大的弱点,那就是私爱,帝王虽然有强大的势力可以让人不敢造反,但也有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样,势就失效了,于是,帝王就对其最亲的人下手,比如诛连九族,由于至爱原理,每个人爱自己的儿女总是胜过了爱自己,只要牵扯到最亲的人,每个人都不敢造次了。诛连九族可谓是一大阴招,不仅仅可以让造次的人害怕,还让他的亲戚朋友都害怕,如果某人有造次的念头,一旦被家人及亲戚知道了,立即有人出来制止,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人性有优点和弱点。创造性、理性、善性和德性都是优点,但人性最大的优点还是爱,尤其是私爱,爱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团结,人的力量更加强大,父母以私爱的名义保护儿女从而让最弱小的孩子也有力量与恶抗争。人性最大的弱点也是私爱,自私自利算是人性的弱点,但自私自利并不可怕,而且,自私自利的人最好管理,只要重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重罚,由于理性,因为一点点小事在重罚之下丢了性命那是极不合算的事,然而,法律虽严,但总有不怕死的人,或者象陈胜吴广那样撞到了死运的人,由于本能也就不管法律不法律了,可是,一旦牵扯到最亲爱的人,许多人似乎又怕死了,过去的连坐制和诛连九族就抓住了这种人性的最大弱点。

古代法治还有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执法者,执法者也是人,庞大的执法者来自老百姓之中,他们为什么要为统治者服务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愿意,二是被收买,如果主上圣明,决意保护老百姓的利益,那些来自老百姓的执法者就愿意为帝王服务了,如果昏君无道,就没有人愿意为其服务,那么,就只有给执法者以好处,这样,执法者只为利益执法,并不是为正义执法,毋庸置疑,自古以来,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就业而进入了执法行列,这种买办执法在社会不安宁的时候无形地加大了国家治理成本,结果总是伴随着改朝换代。

到了现代,法治变成了法制,法律也不是为了统治者或少数人服务,而是为了所有公民服务,目的是为了保护众人之私。

人类社会的一切公平公正都是为了保护众人之私,当然也保护众人之公,什么是众人之公?比如地球,比如太阳,这些是大家共有的,谁也占有不了,有时,众人之公还成了人们自私的理由,中国古代法家的慎到有一个一兔走而百人追之的案例,就是因为这只逃跑的兔子不属于任何人而为众人之公,所以大家都想得到它,而集市上堆满了兔子,人们只是看看并不想据为己有,因为集市上的兔子有主,已为他人之私。因此,并不越公越好,有时还越公越乱,社会学家费孝通就发现人们爱占公家便宜的现象,相反,归私,则是归了秩序。

法律的任务就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众人之私的现代法律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由于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大家不仅拥护这种法律,还用实际行动参与法治。

THE END
1.普法时刻你知道“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吗?普法时刻 | 你知道“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吗?来源:法治日报 撰写时间:2024-10-24 字号:[大][中][小] [打印正文] 分享: --中央政府网站-- --省辖市政府网站-- --县(市)政府网站-- --政务服务平台-- 主办单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 冀ICP备20010142号-2 网站标识码https://lflkq.lf.gov.cn/article/66/5038.html
2.法治宣传还是法制宣传?律师普法法治宣传还是法制宣传? 普法内容 两个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二者的含义不同,如下:法制宣传:指的是法律制度的宣传。法治宣传:指的是法律治理的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https://www.110ask.com/tuwen/9556152830842017774.html
3.中国到底是法治国家还是法制国家?首先,中国是法制国家,奉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简单解释一下:“治”所陈述的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行为;而“制”所说的是制度,是一种有逻辑体系,且属于闭和循环的行政系统.通俗理解起来就是“中国是一个有法律制度的国家”,而不是“法律是治理中国的国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999c9033af6d9cc9212788e4e9d7ad2.html
4.“法治”还是“法制”“法制”和这些价值追求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既可以与法治相结合也可以与人治相结合当“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只是起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 简单来说,如果说“法制”是二维的那么"法治"就是三维立体的从静态的“制”到动态的“治”更准确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5.负能量满满,宣传法制还是辱没法制?(第二十条)影评拍法制片本质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态度一旦稍微儿戏一点点,都可能是对法律和法治环境公平公正性的侮辱,何况这是展现中国法治进步重要一环的“第二十条”,这个度一旦没有把握好,不但起不到正面宣传作用,反而是给法制抹黑。这部电影,想搞正面宣传没搞好反而负能量满满,负分滚粗。哦对,忘了张老师搞摄影出身的,下次再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755767/
6.人类为什么选择了法治?针对部分人认为现在法律不完备必须要人质,亚里斯多德说,问题是由谁去完备,是一个人还是大家?他认为,还是众人去完备,这就是法治。 人类为什么选择了法治?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需要,法治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法制是反腐败的需要。法治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法治的政治https://www.jianshu.com/p/8bf6ff9e8fdb
7.人治与法治,你最喜欢哪个?(革故鼎新)也许只有法治健全了,我们才能有能力遏制人治,遏制律师与法官相勾结的关系案件出现,遏制行政领导干部对法律的随意干预和过问的案件出现。并加强了人民群众对法制的强烈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和了解到我们这是法治的国家,国家一切都必须按法律执行。不必再为寻找关系而送礼请客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了。https://www.cctv.com/special/956/2/86870.html
8.专家谈中国法治三十年:从“法制”走向“法治”法制,更主要的是指一种制度,是法律形式上的,其英语语义指在法律制度之上存在的机构、组织和个人。而法治,指的是一种治国的方略,它需要法律制度,但是不仅仅是制度,它是一种状态,隐含着所有的人都在其治下之意,有通过法律规则、法律程序的运行,最后实现全社会所有的人都在法律这个轨道上来活动、作为的语义。话语http://www.fzfk.swust.edu.cn/2022/0424/c9737a157775/page.htm
9.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有哪些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体现在二者的内涵存有差异、价值取向存有差异、与人治的关系上存有差异、在配套环境方面也存有差异。其中,法治所表达的内涵更多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以及过程,而法制则是静态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一、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有哪些 法治与法制这两个词,乍一看起来似乎大同小异。事实上,二者具有本质的https://www.lawtime.cn/zhishi/a4267735.html
10.请问法制和法治各是什么,什么区别呢,1.联系:“法治”和“法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一方面,要实行“法治”,必须以完备的“法制”为基础;另一方面,在“法治”国家中,“法制”的运行要以“法治”原则为指导.此外,两者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都为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服务,都与民主相联系.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正确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c753077ed607a8df9bf7c8c2cc07894.html
11.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制度化方面,而法治则制度意义与实质意义兼有 法治即依法的统治和社会治理,“法”指“法律制度”,“治”指“治理”。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且关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制度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制度意义上的法治强https://news.eol.cn/lzmzl/202211/t20221107_22541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