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制”到“法治” 一字之差中的新方向理论

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法治”是一个亮眼的关键词。

作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蓝图,“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仅在第七十五章“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用1000多字的篇幅论述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同时,更进一步将“坚持依法治国”列为“十三五”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相较之下,“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五十五章题为“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篇幅也短得多。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告诉记者,“法制”(legalsystem)主要指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是一种“治理手段”;而“法治”(ruleoflaw)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要求限制公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政府依法行政等。

在姜明安看来,“法治”的地位更加突出,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而“法治”需要以“法制”为基础,只有法律制度基本完善,才有可能建设法治国家。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章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被放在首位。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约240部法律和900余部行政法规;而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公布的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将继续审议网络安全法等10部法律案,初次审议环境保护税法等10部法律案。

姜明安同时强调,作为“法治”基础的“法制”,必须是良法。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近年来,中国更加注重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一部法律草案提交立法机关表决前,往往要经历两到三次审议;法律草案通过网上公开,组织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向公众征求意见。

中国基本法律制度更加完备,为“十三五”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在另一方面,正如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所指出的,一个国家推进法治,不在于法律数量的多少,关键是人的意识的变化。要看这个国家的公民特别是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有没有增强,对法的尊崇、敬畏有没有增加。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认为,增进人们的法治意识,需要把法治从文本落到实处,这就离不开独立公正的司法审判。

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司法改革进入快车道。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底,有13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涉及司法体制改革议题,审议通过21个司法体制改革文件。推动地方法院人财物省级统管、成立跨行政区划法院、实行法官员额制、完善司法责任制、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等改革全面推开,以求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影响司法独立公正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曾对媒体表示,完善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体制机制,仍是中国法院2016年司法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一定程度上,司法改革成功与否,决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败。”沈岿强调,法治毫无疑问应当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行为方式。中共自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强调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治理中的问题,已经是十分明显的趋势。(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马德林)

THE END
1.普法时刻你知道“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吗?普法时刻 | 你知道“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吗?来源:法治日报 撰写时间:2024-10-24 字号:[大][中][小] [打印正文] 分享: --中央政府网站-- --省辖市政府网站-- --县(市)政府网站-- --政务服务平台-- 主办单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 冀ICP备20010142号-2 网站标识码https://lflkq.lf.gov.cn/article/66/5038.html
2.法治宣传还是法制宣传?律师普法法治宣传还是法制宣传? 普法内容 两个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二者的含义不同,如下:法制宣传:指的是法律制度的宣传。法治宣传:指的是法律治理的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https://www.110ask.com/tuwen/9556152830842017774.html
3.中国到底是法治国家还是法制国家?首先,中国是法制国家,奉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简单解释一下:“治”所陈述的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行为;而“制”所说的是制度,是一种有逻辑体系,且属于闭和循环的行政系统.通俗理解起来就是“中国是一个有法律制度的国家”,而不是“法律是治理中国的国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999c9033af6d9cc9212788e4e9d7ad2.html
4.“法治”还是“法制”“法制”和这些价值追求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既可以与法治相结合也可以与人治相结合当“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只是起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 简单来说,如果说“法制”是二维的那么"法治"就是三维立体的从静态的“制”到动态的“治”更准确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5.负能量满满,宣传法制还是辱没法制?(第二十条)影评拍法制片本质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态度一旦稍微儿戏一点点,都可能是对法律和法治环境公平公正性的侮辱,何况这是展现中国法治进步重要一环的“第二十条”,这个度一旦没有把握好,不但起不到正面宣传作用,反而是给法制抹黑。这部电影,想搞正面宣传没搞好反而负能量满满,负分滚粗。哦对,忘了张老师搞摄影出身的,下次再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755767/
6.人类为什么选择了法治?针对部分人认为现在法律不完备必须要人质,亚里斯多德说,问题是由谁去完备,是一个人还是大家?他认为,还是众人去完备,这就是法治。 人类为什么选择了法治?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需要,法治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法制是反腐败的需要。法治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法治的政治https://www.jianshu.com/p/8bf6ff9e8fdb
7.人治与法治,你最喜欢哪个?(革故鼎新)也许只有法治健全了,我们才能有能力遏制人治,遏制律师与法官相勾结的关系案件出现,遏制行政领导干部对法律的随意干预和过问的案件出现。并加强了人民群众对法制的强烈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和了解到我们这是法治的国家,国家一切都必须按法律执行。不必再为寻找关系而送礼请客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了。https://www.cctv.com/special/956/2/86870.html
8.专家谈中国法治三十年:从“法制”走向“法治”法制,更主要的是指一种制度,是法律形式上的,其英语语义指在法律制度之上存在的机构、组织和个人。而法治,指的是一种治国的方略,它需要法律制度,但是不仅仅是制度,它是一种状态,隐含着所有的人都在其治下之意,有通过法律规则、法律程序的运行,最后实现全社会所有的人都在法律这个轨道上来活动、作为的语义。话语http://www.fzfk.swust.edu.cn/2022/0424/c9737a157775/page.htm
9.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有哪些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体现在二者的内涵存有差异、价值取向存有差异、与人治的关系上存有差异、在配套环境方面也存有差异。其中,法治所表达的内涵更多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以及过程,而法制则是静态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一、法制与法治的区别有哪些 法治与法制这两个词,乍一看起来似乎大同小异。事实上,二者具有本质的https://www.lawtime.cn/zhishi/a4267735.html
10.请问法制和法治各是什么,什么区别呢,1.联系:“法治”和“法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一方面,要实行“法治”,必须以完备的“法制”为基础;另一方面,在“法治”国家中,“法制”的运行要以“法治”原则为指导.此外,两者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都为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服务,都与民主相联系.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正确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c753077ed607a8df9bf7c8c2cc07894.html
11.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制度化方面,而法治则制度意义与实质意义兼有 法治即依法的统治和社会治理,“法”指“法律制度”,“治”指“治理”。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且关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制度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制度意义上的法治强https://news.eol.cn/lzmzl/202211/t20221107_22541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