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产品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

产品设计主要研究艺术学、设计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业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造型设计以及交互设计等。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产品设计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产品设计专业介绍

1、专业简介

产品设计是一个将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载体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元素如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方式的组合把产品的形状以平面或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工业产品艺术造型设计修养和素质,掌握必备的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培养要求

4、名人学者

王志敏、郑雪来、戴帆等。

产品设计专业所学课程

主干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思维与创意、设计概论、表现技法等。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计算机科目要求较高。该专业适合对产品设计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2、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3、掌握工业设计理论知识,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

4、掌握Photoshop、计算机三维造型设计软件的应用;

5、掌握产品造型设计流程与方法;

6、熟悉造型材料的特性和工艺流程。

产品设计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可在工业设计公司、工程公司、IT产品设计与制造、工业产品制造、影视动画公司、游戏后期产品设计等企业从事产品三维造型设计、新产品开发、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前景看好。

产品设计从事行业

具体职位:

该专业就业行业主要为:新能源、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

扩展:产品设计专业发展历程

1998年,产品设计专业未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版)》。后续部分高校以目录外专业招生办学,如云南艺术学院于2000年创办产品设计专业,上海师范大学于2002年创办产品设计专业,郑州商学院于2007年创办产品设计专业。

201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产品设计专业由原艺术设计专业(部分)(专业代码:050408)和原工业设计专业(部分)(专业代码:080303)合并而来。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产品设计专业隶属于艺术学、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4。

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产品设计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四年总学时数应不低于2600学时;每学年学时数应为700学时左右,每学期学时数应为350学时左右;每20学时计1学分,四年总学分应控制在160学分之内。

学生通过学习各门课程修满总学分并毕业考核合格,可获准毕业;毕业环节完成并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者,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各高校可根据专业需要及各自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基本学制及学分总数,允许学生在3-6年内完成学业,并规定学生毕业、学位授予标准及申请学位年限。

素质要求

(1)拥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

(3)具备自觉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时代意识;

(5)在掌握产品设计专业类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为完备的、符合专业方向要求的工作能力;

(6)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同能力;

(7)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8)身心健康,能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知识要求

(1)系统掌握设计学的基础核心及产品设计专业核心知识;

(2)了解设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和国内外设计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研究动态,以及设计学基本研究方法;

(3)能够运用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认识设计问题,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5)加强印刷、包装、媒体传播等领域的视觉规律研究及设计表现的学习及实训。

能力要求

(1)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基础技能,掌握设计创意、表达、沟通、加工的基本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设计调查、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及研究报告、论文撰写基本规范;

(2)能基本胜任专业领域内一定设计项目的策划、创意、组织及实施;

(3)具备相应的外语、计算机操作、网络检索能力;

(5)具备制作图形、模型、方案,运用文献、数字媒体以及语言手段进行设计沟通及学术交流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性传播、普及与应用设计知识的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类课程组成,课程体系中须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基础教育课程为各设计类专业通用的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基础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教学两部分课程构成,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方法及创新理论等知识体系。

专业教育课程为专业知识传授及能力训练课程,由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组成,内容包括各专业领域的课堂授课、社会实践、岗位实训和职业实习(包括面向生产与市场的应用实践性课程以及社会活动)等。

专业选修课程由反映产品设计专业类学科前沿、学术特色以及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单元构成。

理论课程

理论教学课程

除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外,应开设体现专业教育要求的理论课程。

通识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两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等。

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专业通用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基本理论课程与基本技能课程(主要包括中外设计史(含专业设计史、地域设计史等)、设计概论、设计方法、造型基础、设计表现、设计技术(含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思维、创新理论等)。

专业类课程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可包括: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表现、产品模型与制作工艺、产品设计调查与研究方法、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等。

实践教学

产品设计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类型包括专业类实验(工作室、实验室)课程、专业类社会实践、专业类实训、专业类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等内容。

专业类社会实践:通常组织较短而务实的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包含美术馆、博物馆考察,设计市场及企业机构的参观见习,城乡社会调查,以及专业教学课程中的乡村写生、基层采风等。

专业类实训:在校内外设置实训基地,创建全过程学习平台,在专业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掌握1门专业工作技能的学习方式。实训方式包括项目实训、策划实训、市场实训、创业实训等。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师资规模

(1)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10名,另可根据专业需要从社会聘请一定数量的主讲教师;

(2)生师比应控制在11:1~20:1。

师资结构

(1)教师基本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一般不低于70%;

(2)专任教师的知识范围应覆盖专业知识体系所含的知识领域,一般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3)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

(4)至少应有正高级职称者1名,副高级职称者2;

(5)30~55岁的专任教师不少于总数的2/3;

(6)稳定的教学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

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

(1)专任教师一般要求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及独立研究能力;

(2)应具备相应的国际沟通能力,并掌握数字化教学手段;

(3)要有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能把握学科最新前沿动向,能够带领、指导和组织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工作。

设备资源

信息资源要求

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除保有一定数量的、可覆盖专业知识体系的图书、期刊、文献、影像资料外,每年还应增置一定数量的中国国内外设计专业数据信息库以供在教学中查询使用。

学校应具备开放式的网络硬件及软件服务的平台,方便学生和教师自由便捷地获取网络知识和相互交流。

重点院校生均图书不少千100册,生均年购进图书不少于20册;师范院校和地方院校可以略低于此标准,但生均图书不少千50册,生均年购进图书不少于10册。

教学设施要求

各高校应具备基本的教学空间、办公场所和教学设备,能满足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场地应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生均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并配备必要的互联网、计算机终端、影像文献录制、储存、打印、播放等各种设备。

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教研工作室、工艺实验室、教授研究室,以及展示、讲座、讨论、师生交流等教学辅助空间。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

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

实践教学要求

各高校应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并配置需要的设备,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根据专业领域实践性教学内涵的特点,建设用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各种传统加工车间和用千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的实验车间,适量配备专业实践所需的材料、工具;建设1-2个数字媒体实验教室。

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之外,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当地企业资源及科研机构资源,合作建立挂牌实习基地;或将著名设计企业引进校内,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源和中国以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

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支持举办、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

教学经费

新设专业,开办经费不低于350万元(或教育部规定的金额;不包括固定资产),每年的正常教学经费不低于75万元(或教育部规定的金额)。

制订计划,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用于教学师资培训、设备更新和展示条件的改善,以及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等。

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目标

对专业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评审、教学评估、公众监督,以及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责任人及职责等予以明确规定,建立起对教务运行、教学过程、教学经费、设施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计划修订、实践教学改革等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全面的教学质晕检查与评估。

质量保障规范与监控

建立日常管理、定点管理和定期管理相结合的三级管理机制。

日常管理:由院长(系主任)负责对执行本科教学质械保证项目的情况进行日常管理。

定点管理:由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或个人对教学质量控制点进行定点管理。实施定点管理的组织有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等,个人则有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代表等。

定期管理:由学校和学院组织定期的管理评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认证)、专项评估等工作。

教学过程管理

着重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建立领导听课制度、专家督导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测评制度。

培养模式

工业4.0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进产品设计人才成效化的培养理念

根据地区的优势,明确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找准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模式定位,落实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科研创新等成果,确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贯彻落实产品设计人才成效化的培养理念,激发设计者的学习潜能,优化培养过程。

(二)构建产品设计人才产业化的国际合作实践平台

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强调合作精神和个人的协调能力,强调跨国节、跨学科、跨文化的合作方式,积极构建与国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大型跨国公司的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合作,并将有利资源引入到产业化的合作实践平台,通过校企互访、跨国交流、合作研究等,增强设计人才的产业认知,拓展和优化产业化的国际合作平台,使产品设计实践平台与国际接轨,加强设计的可行性。

(三)增强产品设计人才市场化的培养体系效率

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找出合理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措施,加快促进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化的形成周期。同时,新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理念要与市场融会贯通,形成特有的培养体系,增强产品设计人才市场化的培养体系效率。设计教育需要从过去较为单一的培养方式过渡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式。

(四)提升产品设计人才多元化的前景发展能力

在工业4.0智造时代下,对于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高校应做出相应的设计教育改革,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课程培养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培养平台,使培养出来的产品设计人才更加符合时代需求。产品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创新能力、领悟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应该提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设计开发能力、交互表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设计管理能力、网络沟通能力、分析解读能力等。

教育与产业有效衔接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调研方式建立产业发展分析数据库

第二,以调研方式积累更新产业发展数据库。在不同阶段的专业课中设置详实、细致的市场调研机制。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深入企业、市场,对工业设计产业、制造型企业、消费市场进行系统调研并整理出文字和表格形式的调研报告。经过每届学生的循环更新、积累,形成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数据库,利用图表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产业发展动向。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对行业发展的敏感度。

(二)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产、学、研”的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个性化、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专业教学与就业、教学与产业有效衔接,增强学生岗前实践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使静态的授受教学向动态的参与教学转化,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合作,交流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配置多学科交叉模式的毕业设计小组

建立学科交叉式毕业设计小组,将高校多元化学科资源整合利用,根据小组产品设计方向,选定组员配置,分工细化每个设计实践环节,发挥不同专业优势,将产品设计深入化、综合化。

项目驱动、三位一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模式改革。在项目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项目驱动”做为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二)评价模式改革。结合“项目驱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制定出以考核学生项目管理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方案,作为原有教学评价模式的补充。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项目策划、组织、实施的能力。确保试点的每个专业拥有项目策划和推进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

(四)加强校企合作,保证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企业合作建立项目库。

THE END
1.分析法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法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去哪里工作?学生毕业后找到了什么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专业就业方向,供参考。 法学专业就业方向:法学专业毕业生可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担任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http://kj.55px.net/show-40190.html
2.重庆自考法律专业就业前景一览重庆自考法律专业的就业前景在当前社会中非常广阔。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法律人才需求量大,且在许多行业都有用武之地。 重庆自考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律师事务所、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各行各业中就业,从事法律咨询、法律顾问、法务管理、法律文书制作、司法鉴定等方面的工作。 https://www.zikao023.com/zkdy/341410.html
3.法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工资待遇排名)法学专业就业前景法学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 相关岗位市场需求:2024年较2023年持平。 专业排名:法学类类中排名第5。切换学历 专业排名/就业分析 更多 所有专业953个,法学类类共 17个本科专业,“法学类类”中就业排名 第5名 专业需求量最多的地区是 北京,占 16% 专业需求量最多的行业是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https://edu.jobui.com/m/major/faxue/
4.2025年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解析对于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少同学和家长都存在着疑虑。那么,2025年的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呢?就业方向又有哪些选择呢? 就业前景广阔中国目前的法律市场需求远未饱和,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和需求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律师拥有量还远远不足,企业法律顾问的聘请率也相对较低。这些https://m.dxtj.cn/gaokao/f655e355af48c7d5.html
5.自由职业说明书模板4.我的本事:专业技能: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数学,会计学,经济法。英语(能到达四级水平),计算机(能到达二级水平),自学初级日语。其他技能:有必须的团队合作本事,组织策划本事,创新本事,有很强的学习思考本事,吸收知识扎实到位,记忆力好,善于观察。 三.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jfwluus.html
6.法学专业就业范文12篇(全文)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第2篇 一、律师 职业通路:律师助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职业状况:律师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的职业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现阶段国内法律本科人才供给过多,并且社会对本科法学毕业生的质量认同程度下降,所以就业情景不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a7wu27w.html
7.法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选10篇)再比如,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事一些企事业单位其他职位,如公司人事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等。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某些媒体报业,如电视台法律栏目,法律类杂志期刊等等,都可以称为我们的选择。总之,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可观的。 专家建议: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工作经验很重要。建议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去一些律所和外企的https://yjbys.com/jiuyezhidao/zhiyeguihua/426892.html
8.过来人揭秘20类常见专业真相及就业前景我所知道的其他学校法律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也差不多,比较好的出路是考公务员,也有人毕业后先在律师事务所实习,通过司法考试后,正式留在律师事务所。我有两个高中同学,一个是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现在在律师事务所当律师,另一个宁波大学法学专业的,毕业后就考上了公务员。 http://www.gaokao.com/e/20100623/4c219c1817a0a.shtml
9.专业概况该专业的毕业生考取公务员的话,虽然可以选择建设部等一些与专业有关的部门;自主创业,这也是一个可供高校毕业生选择的就业方式,不过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家庭状况来决定。 据统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山东3、上海、4、深圳、5广州、6、成都、7、杭州、8、天津、9、武汉、https://ced.nciae.edu.cn/jhx/zygk.htm
10.最受文理科学生青睐的十大专业,你也在这里面吗?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无论是物联网专业还是云计算专业的人才都是炙手可热的,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物联网领域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物联网行业内前景大好。 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https://www.sc.gov.cn/10462/12771/2016/1/18/10365450.shtml
11.牡丹江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建筑招生4、其他就业:建筑学作为建筑龙头专业,学习过程中相关专业都有所涉及,毕业后可视自身条件经自学或培训参与建筑相关的各类工作。 四.牡丹江建筑工程技术学校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有四个方向: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的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当然https://ev98.com/school/21624.html
12.成人高考报考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样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具体如下:1. 旅游管理 行政管理部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就业要通过考取公务员的方式,具体流程包括网上报名、现场报名、笔试https://www.yswxk.com/qa-detail/67bc0edd1dc311ef87b2fa163e1970d8
13.2024网络空间安全就业前景与方向网张空间安全专业硕士找工作2024网络空间安全就业前景与方向 1、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通信领域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可以成为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https://blog.csdn.net/bigbangbangbang1/article/details/141026884
14.机械电子工程研究生就业前景怎么样?一文解答对于想要报考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来说,除了选择好的学校外,就业前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机械电子工程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一、机械电子工程研究生的就业方向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专业,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因此,机械电子工程研究https://m.gaodun.com/kaoyan/1489950.html
15.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三)其它就业前景 我院毕业生还可通过公考、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学院推荐就业、创业等不同渠道广泛、充分就业。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骨干和精英。 四、招生专业 注:吉林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考生报考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需在提前批填报志愿,并按时参加体能体检政审等工作。具体关注当地考试院、司法厅或学院http://www.jlsfjy.cn/info/1248/3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