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先锋探索首创?敢为天下先大华网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地区,也是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它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经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孵化场与示范窗口。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精神文明建设5个方面的先锋探索,从而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它创下了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英国《经济学人》评价道:“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关键在于改革开放,是它使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农业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发扬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特区精神,充分发挥改革的试验田和开放的窗口作用,率先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一、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大体系

深圳经济特区首先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为先锋,率先打破土地无偿行政划拨制度,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率先打破旧的价格管理体制,允许大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由市场调节;率先打破“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大量兴办“三资”企业等。这些改革创新探索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使经济飞跃发展,创造出著名的“深圳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7亿元增长至2019年突破2.6万亿元。

深圳经济特区在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大体系的创新探索中,主要分四个阶段:

(一)1980年至1985年以放开价格和改革基建体制为突破口,率先在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建筑工程公开招标、择优承包,从而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束缚,使市场机制在特区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1986年至1991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计划指导下的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到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以市场价格为主的价格体系。国有企业从承包制到股份制,与此同时,加快培育各类市场组织,同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转变政府职能、国有资产管理、住房制度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框架被打破,深圳特区朝着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商品经济体制迈出了较大步伐。

(三)1992年至1997年正式提出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使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实行土地有偿使用、转让制度,建立外汇调剂中心等一系列改革试验,率先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十大体系: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体系;2.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营运体系;3.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4.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支柱的市场体系;5.社会共济与个人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6.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社会服务监督体系;7.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财务体系;8.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系;9.以间接手段为主的面向全社会的经济管理调控体系;10.适应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法规体系。

(四)1998年开始,启动新一轮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工作,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从“三层次”体制调整为“两层次”体制。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推行政府雇员制;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进一步理顺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通过全国第一个规范政府投资的地方性法规——《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使政府投资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并采用BOT、TOT等融资方式,大力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推进公用事业监管体制改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解决安居房的产权及上市交易问题,使住房商品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市场体系培育方面,颁布《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规则》,出台《深圳市企业信用征信和评估管理办法》,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颁布实施《深圳市国有集体企业产权交易办法》,进一步规范产权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中小企业板。

通过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大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探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1.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2.在分配制度上,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社会共济和自我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3.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商品和服务市场逐步成熟,生产要素市场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在市场不断发育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必要的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实行宏观调控,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在许多方面形成了符合国际惯例运作的体制和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大体系的建立与深化发展,为深圳特区的经济腾飞打造了宽阔平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先行者的可贵探索。

二、率先构建行政管理体制八大体系

经济体制体系的改革必然伴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981年行政体制改革便已开始。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出特点是突出行政管理的公共服务性,服务于市场经济。

深圳首先从机构改革开始,再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逐步深化推进,率先建立起颇具深圳特色的行政管理八大体系:1.“小政府、大社会”的大系统管理体系;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3.层次分明责权清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4.科学的公务员管理体系;5.科学化、民主化的行政决策体系;6.适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信息咨询体系;7.反腐倡廉的行政监督体系;8.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法规体系。至2009年,深圳已进行了8次机构改革。

1981年第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在全国率先打破了按行业、产品门类设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旧模式,精简了政府机构。其开创性在于,最先突破了按照产品分类和上下对口模式设立地方政府机构的传统体制,设置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地方政府架构,初步建立了与深圳外向型经济相适应的、相对精干的政府机构。这次改革经验对中国后来的机构改革有重要的示范作用。1983-1985年第二次机构改革,1986-1987年第三次机构改革,1988年第四次机构改革。1991-1993年第五次机构改革,主要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三定”(定管理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务员管理的地方法规、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等,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和推行起了示范作用。2001年第六次机构改革,2004年进行了第七次改革。2009年进行的第八次机构改革在全国有着重要示范作用,这次大部制改革精简了15个政府部门,在优化政府结构、推动建立服务型高效率政府方面率先迈出了重要一步。

机构改革与行政管理八大体系的构建,推动了政府行政管理的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工作透明、廉洁高效,极大地推动了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也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探索了经验,发挥了先锋示范作用。

三、率先以市场为取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深圳经济特区一直重视文化建设,在全国同行中较早开始文化体制改革,率先以市场为取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1989年,深圳以“小政府、大社会”为原则,进行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四局合一”的形式,构建了“大文化”管理架构;同时,率先建立了深圳市文化稽查队,这是全国第一支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1995年,深圳市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1999年,深圳开始文化审批制度改革及艺术团体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取向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同年,深圳在研究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市时,首次提出“文化立市”战略。2003年,深圳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提出八大项改革措施:1.改革文化管理体制,2.健全文化微观运行机制,3.改革文化投融资体制,4.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5.加快发展文化产业,6.完善文化经济政策,7.加强文化法制建设,8.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深圳文化的飞跃发展,同年,深圳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中,城市文化竞争力排名第一。

以市场为取向的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设计之都”以及“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两个称号。

四、率先打破政府办学单一模式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深圳一直重视教育事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1980年特区建立不久,198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便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确立“教育与经济建设发展同步”的方针,实施教育体制改革。

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198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小学教师大专化”的目标,1992年提出并推进“中学教师本科化”,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深圳的中小学师资质量,打下了深圳迈向教育强市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从1985年开始,各中小学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9年4月,推行“三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改革。这些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深圳的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9月,深圳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市。

在素质教育改革方面,深圳全面推进课改实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1991年开始,深圳在全国率先对高中教育实行学制结构性改革,1996年,深圳高中阶段学制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在全国高中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2001年,南山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2005年,深圳全面推进中考中招改革并取得成功。在高等教育方面,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1983年深圳大学创校,在全国率先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制度。1993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实行自行命题、自主招生办法。1994年,深圳大学与省内6所院校在全国率先实行招生并轨制度,统一录取分数线并全部实行收费上学。2011年南方科技大学创办,2012年在全国率先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从而革除了传统考试招生制度“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片面应试教育”等弊端;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南科大则率先采用“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国际化、个性化、精英化”优秀创新人才。

五、率先解放思想依法治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40年风雨兼程,40年先行先试探索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如今又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和全球标杆城市迈进。

THE END
1.法律法规体系概览从源流到现实应用的全方位探究法律法规体系概览:从源流到现实应用的全方位探究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功能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而制定的命令性文件。它们不仅体现了国家意志,也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法律法规的分类 根据其内容和功能,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几大类: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7962.html
2.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原则到实践的探究 一、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 二、不同类型的法律法规 基本 法律: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基本系统,包括宪法、国籍法等。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54920.html
3.最新的法律法规,最新法律法规概览批发零售4、提升国家竞争力: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遵守最新法律法规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最新的法律法规是引领社会进步、规范生活秩序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当关注并遵守最新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企业、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公https://www.chpj.org.cn/post/551.html
4.法纲绘卷法律法规的抽象谱系一、法律法规概述 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明确规定行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这些规范不仅仅限于国家层面,还包括国际组织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国家层面的法律体系 在国家层面,法律体系通常由宪法为核心,其他各种法律和行政法規构成。宪法是最高的立法文件,它规定了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cai-pu/366015.html
5.法律法规体系之构建与完善一个多维度的探究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不仅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也是权力运行的基础,具有强制力的特点。 二、法律法规体系之内涵 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国家立法活动的总体布局,它包括了宪法、行政 法律、刑事法律以及其他各类具体规定。每一项都有其独立存在及相互联系的地位,是https://www.b9a5u5l1v.cn/gong-qiu-shi-chang/343031.html
6.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法规司法实务与专业术语不同行业如金融、医疗等都有其特定的法律规定。在这些领域内,《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帮助业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国际贸易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成为越来越多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了解国际条约和协议,如WTO规则,对于避免跨境交易中的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461.html
7.法律基本知识体系构建法治认知的基石法律基本知识体系:构建法治认知的基石 法律基本知识的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础,它通过规范行为,维护权利,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法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法律https://www.6vjxuc8a1.cn/zheng-ce-fa-gui/450796.html
8.能源法律体系框架成形明确八大内容能源法律体系框架成形 明确八大内容 在“中国能源法律法规框架体系”的课题报告中,专家组对于《能源法》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位和构架。 “我们专门为起草组专家在国家能源办安排了办公室。”日前,能源法起草小组在小范围内征求全国政协委员意见时,国家能源办副主任徐锭明如是表示,并称这种做法在近期国家立法中实数罕见。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2462_158358.html
9.年终奖八大红圈所薪酬体系盘点,一线所薪资全新汇总!涨薪大潮背后也反映了两个事实:一方面,新一代青年法律人越来越敢于对薪资提出要求;另一方面,青年律师是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 为了打破信息壁垒,让更多的求职者明晰法律市场的真实情况,也为了让法律市场的薪资体系更为健康透明。我们通过多方统计和数月的求证,*终得到了包括八家红圈所、十余家一线所、精品所在内的http://www.wproedu.com/law/usbar/xmzx/show_826.html
10.法律法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范围。 首先,从顶层结构来看,我们有宪法。宪法是最高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基本权利与义务等。这一层次最为核心,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https://www.qtleqzhor.cn/nong-ye-zong-he/400023.html
11.《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解读新闻动态(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目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首先可以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国家法律进行规制;行政法规层面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相对原则性、纲领性的文件;部门规章层面虽然无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统一规定,各部门https://www.yuandiansec.com/?list_18/534.html
12.下列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的是()《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中规定,综采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矿地质部门每月至少进行2次预报。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地表大气压变化不会引起井下风流(气体)绝对静压同步变化,使采空区气体呈“膨胀—收缩”的“呼吸”状态,从而导致采空区瓦斯异常涌出。 A.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5159cc9b3e44ccda93be3038a52f04b.html?fm=bdbds
13.沙特阿拉伯营商环境和法律体系综述(中篇)——沙特法律体系——“2030愿景”下的法律改革 在2016年启动的“2030愿景”改革的推动下,2017年,沙特宣布对其法律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其中,“2030愿景”所倡导的八大主题之中,第五个主题就是通过提供更多服务、数字化和私营实体的参与,加强司法系统中的执法、文件管理和房地产安全。 https://news.goalfore.cn/latest/detail/54211.html
14.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pdf内容提供方:缤纷生活 大小:121.65 KB 字数:约1.08万字 发布时间:2021-10-10发布于湖北 浏览人气:56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我国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图表总结.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https://m.book118.com/html/2021/1010/802214306100401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