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辩论题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经济、医学、社会、哲学等。
1.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应归功于决策还是实践?
3.对于经济扶贫,落后地区更应注重资金投入还是知识普及和教育?
4.大学生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5.手机是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反而造成了疏远?
6.现代社会中,机遇与个人实力,哪一个更重要?
7.网络对于学生而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8.廉政教育更需重视正面引导还是反面警示的作用?
9.代沟的责任主要在于父母还是子女?
还有一些有趣的辩题,如:
儿童上网的利弊如何权衡?
文才与口才,哪一个更为重要?
一只蚂蚁一天能搬运多少粒沙子出蚂蚁窝?(正方:78粒;反方:79粒)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玫瑰花是否有助于吸引异性?(正方:有助于;反方:无助于)
能否给出13个关于1+1=2的理由或反例?
猪和乌鸦谁更黑?(正方:猪更黑;反方:乌鸦更黑)
是201卡还是200卡给我们带来更多欢乐?
口袋里的钱是交给强盗保管好还是交给骗子保管好?
人死后是否能感觉到疼痛?(正方:能;反方:不能)
被老虎吃或被狼吃,哪种更幸福?
在准备辩论赛时,解题和建立论点是两个重要步骤。攻略上的解题部分包括:
1.分析辩题成分。对辩题进行断句并划分句子成分,明确主干内容。这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辩题内容,对于看似晦涩的辩题尤其有效。例如,“城市发展更多地体现人类文明的趋同性/差异性”,其中“发展”是主干,“城市”是修饰成分,“人类文明”的趋同性/差异性是辩题的核心。
2.把握对立面。辩题双方的立场通常是对立统一的,共同构成辩题的核心内容。例如,“人性本善/恶”,善恶是对立统一的,描述人性的全部内容。理解辩题的对立面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双方立场的大致内容。随着比赛经验的积累,可以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律,将相互关联的辩题进行归类,其观点论证方式可以相互借鉴。
3.明确评判标准。评判标准是双方争论的核心。一旦确立评判标准,胜负立刻揭晓。例如,在辩题“我与你谁更猛”中,如果评判标准是身高,只需比较双方的身高即可得出结论。在辩论中,无论是定义战、设置情境还是构建前提,都是为了使评判标准更接近己方观点,为己方服务。但确立的评判标准必须基于公众认知,能被大众所接受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取得胜利。在一个严谨的辩题中,不会出现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这会使得某一方无法辩论。对于一个辩题来说,双方的评判标准必然不同。如果能构建出更合理、更能被大众和评委接受的评判标准,将为己方的论证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长寿是/非福”的辩题中,双方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一、反方观点阐述
在辩论中,反方提出了一个评判标准,即“长寿在当代环境中是否能普遍让老人感到幸福”。他们引用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来论证“是否是福要看具体环境的具体情况”。反方认为,不能单纯地以长寿作为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而应该考虑到环境、文化、社会背景等多重因素。与此相对,正方则坚持“长寿本身是否是一种单一的福祉”,最终反方胜出。这个结果得益于他们更加全面地考虑了问题的多方面因素,也反映了反方在辩论过程中的掌控能力。
二、构建立论攻略
在准备辩论时,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定义
开宗明义,对每一个词、每一个概念都要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分析词义时,要基于公众的普遍认知,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要考虑对方是否会认同自己对这个词的定义。如果认为对方可能不接受自己的定义,就要做好定义战的准备。定义战的目的是要说服第三方认同己方的定义,驳斥对方的定义问题。
2、理论逻辑
己方观点的成立需要论点来支持,论点的成立则需要论据的支持。论据分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理论论据就是从事物中总结出的具有真理性质的普遍规律。在使用理论论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与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
3、事实举例
在辩论中,免不了要举例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辩论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事实论据要真实准确、有时效性、要典型有代表性。举例时,要注意与要论证的观点要有本质的联系。
4、价值倡导
我们需要挖掘己方观点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辩论中的辩题背景和要表达的观点都要具备现实的意义,能给我们带来启示。由我们的观点引申出来的价值提倡是否深得人心,这是评判辩论胜负的重要因素。
三、辩题准备流程
1、拿到辩题后
2、破题阶段
破题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对辩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定义。我们需要搞明白什么是功,什么是过,怎么算功补过,怎么算没能补。并且能够举出几个正例及反例。分析这些问题的定义对我方观点的优势和劣势。这个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早早地开始思考基础性问题,避免在后续的辩论中出现基础性错误。
3、立论阶段
四、技巧与策略
对于“原汁原味”这一概念,我们并不需要一味地固守一成不变的观念。在辩论中,正方的定义应该尽量避免过于偏向固定不变,而反方的定义则可以适度倾向于稳定性。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论述的效率,降低论述成本,因为过高的论述成本意味着有效信息的减少和攻击性的减弱。
在某些概念性的论述中,我们应设法提高己方的论述效率,降低对方的可能反驳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某些技巧或手段,比如包装。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现代元素或技术来传递传统的内容,其实质仍然是传统的,例如用快递运送古代宝玉或教大家玩塑料制作的空竹。这样的做法虽然形式上有现代元素,但其核心仍是传统的原汁原味。
在辩论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对辩题的问题域进行界定,即划分前提。当问题域过于广泛时,双方可能难以在同一层面上进行讨论,导致论述效果大受影响。我们需要提前明确讨论的范畴和边界,以避免讨论偏离主题。例如,“大学应不应该宽松式管理”的辩论中,我们需要在讨论前先明确“宽松式管理”的定义和范围。
接下来是头脑风暴阶段,这是辩论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打开思路,广泛吸收各种信息。重要的是要言者无罪,广开言路,多找闪光点而不是挑刺。这个阶段会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记录下来,否则可能会遗漏宝贵的信息点。随着头脑风暴的深入,我们会部署不同的任务给队员,如写己方立论、对方立论,准备一系列问题以及进一步的资料查找等。
最后阶段是定论点。论点需要早早确定以保证之后训练和准备的有效性。例如在人类发展核电的利与弊的辩论中,我们需要完善论点而非仅仅停留在最初的看法上。最初的论点可能只是简单地认为核电有安全问题,但经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找到更多有力的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辩论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论点。最终定稿的论点:
发展核电所有的利处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的,但是只要安全出现问题,它的危害对人类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是人类所不能承受的。
在核电短期带来的利益下,存在的却是长期的弊端。
面对核电这样严重和不可避免的弊端,其利端却并不明显。
大家可以看出,修改前后三个论点的核心其实并没有变,但是修改后却有了比较,这是利弊比较辩题的关键,既然是利弊比较就要比一比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