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证据:能够单独、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
间接证据:不能直接、单独证明待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可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
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
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法人分为:营利性法人、非营利性法人、特别法人。
客体: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即权利、义务的载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智慧产品、人格和身份等。其中,物是物权关系的客体;行为是债权关系的客体;智慧产品是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人格和身份则是人身关系的客体。另外,在法律特别规定情形下,“权利”也可以成为某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如权利抵押、权利质押等。
内容: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财产继承权。
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债权
债权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能权利和义务关系。
人身权
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的与其生命和身份延续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民事法律责任是民事主体对于自己因违反合同,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或者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人身权利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引起某一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几个法律事实的总和。
【举例】遗嘱继承关系的发生,既要有有效的遗嘱行为,又要有遗嘱人死亡的事件,即为引起遗嘱继承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构成。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民法规范,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包括自然事实和行为两大类。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有自然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行为(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自然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状态: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
行为(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合法行为与不法行为,是否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件表意行为,是指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件的行为。非表意行为(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无论行为人意思如何,依据法律规定产生相应法律后果
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引起某一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几个法律事实的总和。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就一定的物或其他对象(客体)而发生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人和物的关系。尽管在财产关系中其标的常常是物,但法律关系的内容一权利和义务,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发生在人与物之间。经民法确认的民事法律关系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
2、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但主要是财产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我国《民法总则》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大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智慧产品、人格和身份等。内容: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行政复议和解和调解的区别:适用范围不同。行政复议和解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行政复议调解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
行政复议中止情形:作为申请人的自然人死亡,其近亲属尚未确定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的;作为申请人的自然人丧失参加行政复议的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的;等。行政复议终止情形: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构准予撤回的;等等。
国内学者,教授,1985年起从事税收教学和研究,有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外商投资企业的多维度实战经历。
会计学硕士、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多年会计职称考试教学经验。理论知识扎实、授课方式多样。
多年财税教学行业经验,精通理论知识,深谙财税考试命题规律,多年专业辅导书编辑策划经验,熟悉学员学习历程和心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