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司法局

2020年,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成功编纂并颁行。民法典的顺利出台,带来了如何切实推动其实施的要求,其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需要重视我国民法典实施与后续民商法发展的关系问题。笔者立足我国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及其积极效应的视角,揭示出其实施与后续民商法的发展存在一种极具包容的关系,由此提出应当秉持开放性的实施立场。

传统民法典形式封闭模式对后续私法发展的限制效应

(一)传统民法典的技术特点:高度系统化与外在体系封闭

民法典作为成文法制定的最高形式,借助形式逻辑思维下的概念化表达和体系方法,搭建层次分明、结构规整、内容完备、体系融洽的法典,这种立法技术上的形式化,首先体现为高度系统的形式化,其次体现为外在体系封闭的形式化。

(二)传统民法典的体制特点:居于主权国家法律体系的高位阶

民法典的高位阶配置,首先体现为其制定过程,即民法典一旦制定不会随意修订或重新制定。其次体现为成为其他民事法律渊源的上位依据,具有统领下位民事单行法律效力的作用。民法典的高位阶配置,再次体现为其规定本国民事立法中最基础的制度,从而成为最为基础的民法。

(三)传统民法典特点对后续私法发展的影响

我国民法典的特殊开放体系特点及其主要体现

(一)民法典编纂背景及特殊开放体系的形成

我国民法典编纂在时代背景下,应当及时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体现为三个特色要求:首先是时代特色的要求。民法典编纂着眼于全球视角,抓住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机遇,注意避免因新技术迅猛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所引发的各种个人风险;其次是中国特色的要求和实践特色的要求。我国民法典编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必须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的独特性以及兼顾改革实践的发展阶段性和循序渐进性,另一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继续破除体制机制的发展障碍,更加有力地催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

(二)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的主要体现

第一,民法典宣示目的和原则,彰显其内在价值体系。民法典在立法技术上承继了民法通则采取的宣示目的、原则等价值彰显的特点,并予以适时的发展,其对目的和原则宣示共同组成民法典的内在体系,为各分编规则的确立和适用提供重要的内在价值依据。

第二,民法典融入功能化设计,体现相当程度的体系解构色彩。民法典重视功能化设计的原因,来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的编纂民法典的要求。其中“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等提法,对于民法典提出了应当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功能表达,为此铸成了多处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化制度设计。

第三,民法典引入动态规则设计,弥补单一静态形式化规则设计的不足。首先,对土地等重要资源配置,多数物权呈现具有要素化构造特点的制度设计。其次,合同编也有许多非统一化要素的规则设计样式,例如一般规定中针对违约后果的违约方和非违约方复杂关系的规则设计,体现一种关于责任配置的动态原理。

我国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对后续民商法立法的积极效应

(一)民法典的开放体系为后续立法预留较大弹性空间

我国民法典实施不得以体系化具有所谓确定性排斥后续民商事立法,相反必须正视民法典的体系化存在较大的立法发展余地。首先,民法典的弹性规范为具体化的后续立法提供了较大空间。其次,民法典对后续制定新法也提供了比较大的余地。从立法原理上说,民法典作为全国人大制定的上位法,对后续的作为下位的民商事立法提出了不得抵触的要求。最后,民法典采取特殊开放架构,导致在立法空白领域,后续立法障碍相对较小,只要不存在抵触,如果有必要则通常可以进行补充立法。

民法典特殊开放体系对后续法律适用的积极效应

(一)民法典背景下适用解释的方法论转向:从文本论走向融合论

(二)民法典背景下法律补充的功能演化:更加积极的创制效应

民法典对于法律漏洞可以适用类推、目的论扩张或限缩等。在超越法律计划外的漏洞情况下,法律补充一般更为谨慎,须坚守由整体法秩序及其法律原则所划定的界限。此外,民法典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频频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前所未有调动了法律适用的释法、“造法”功能,把民法典编纂中难以确定的大量的学术界、司法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条”,起到了积极助推民商法发展的作用,支持我国民法典实践与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密接,实现弹性发展。

结论:兼容发展观的实施论

在我国民法典实施上,应当自觉秉持一种兼容发展视野的实施立场。首先,应当将实施置身于自身独特体系设计的语境中,充分理解民法典的特殊开放体系及其意义。其次,在坚持与后续民商法的发展存在包容关系的前提下,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实施民法典,使得我国民商法实践可以融入民法典实施中,不断得到现代化的提升,进行特色性、实践性、时代性的演化。当然,运用上述发展机制,也要避免因不当或过度滥求发展而产生不应有的偏离,进而毁坏民法典作为具有基本法律地位应有的最低稳定性。

THE END
1.民法典解析全面剖析法律体系的五大部分摘要: 民法典的内容包括哪几部分 人身权利 在民法典中,人身权利是第一大部分,它包含了个人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这些权利包括生命、健康、名誉等,这些都是每个人的基本尊严所在。在这个部分还涉及到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详细规定了夫妻、子女之间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以及离婚等相关问题。 民事主体 第二大部分是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hi-shi/429540.html
2.刻意积累民法典第六条- 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机会平等; 二是当事人的关系上利益应均衡,合理分配义务; 三是当事人合理地承担民事责任。 4. 公平原则意义 - 公平原则是进步和正义的道德观在法律上的体现,对于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和保证私法自治原则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https://www.jianshu.com/p/72ea0d6e5555
3.法路同行小爱说法——民法典知多少之民事法律行为大家好,小爱说法又来和大家介绍法律知识了。 今天让我们回到《民法典》的学习, 来学习一下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 01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DA5Mzc5Mg==&mid=2650195491&idx=1&sn=f425c73c0f1e0ea63567333548a2e38f&chksm=f115770e46a0160f40072ce9d99c44f1b0fb8c915a2ad26d4441a4eaad2d52f535552fa5801f&scene=27
4.民法典体系构建揭秘包括的关键法律篇章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司法改革,它将多部相关的法律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性的法律框架。以下是民法典包括了哪几部法律以及这些法律在新体系中的作用。 婚姻家庭法 在新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夫妻双方享有平等权利和义务,共同财产分割规则得到明确。同时,对于离婚事宜,新增设了一些具体规定,如离婚后子女抚养权、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56160.html
5.民法典的体系构建全面解析法律规范体系民法典作为中国的主要民事法律,通过明确规定了各项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为后续具体规定提供了基础。这些原则包括公平性、合理性、保护人权与自由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它们对整个民法典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在实践中,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解决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合同效力的限制、债务免除的情形等。 https://www.3svb9bc3.cn/xue-shu-huo-dong/325621.html
6.普法宣传一起学习民法典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 合同编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法律制度 的调整范围是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 人格权编 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编纂的亮点和创新之一。人格权是社会和个 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http://www.tjbcwhg.com/portal/category/read/?id=2782
7.经济法NO.2法律主体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提示:特殊情形下,自然人在出生之前也可以成为特殊法律关系的主体。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2)法人的权利能力自成立时产生,终止时消灭。 (二)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判断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两个标准:年龄 + 心智。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840807698
8.民事法律关系有哪六个民事法律关系有哪六个更新时间: 2021-12-31 11:20:37 3620人浏览 律师解答 民事法律关系有人格权关系、身份权关系、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继承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这六个。还可作以下分类: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2、按义务主体的范围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https://www.lawtime.cn/tuwen/284888.html
9.民事法律关系有哪六种律师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https://www.110ask.com/tuwen/203625002921097527.html
10.消防安全的基本常识和问答(精选5篇)答: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dxaem.html
11.国家开放大学23秋法律实务形考作业100分答案12.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行为。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等价有偿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36.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的财产关系 B.所有的人身关系 http://www.aopen255.com/show/57552.html
12.2025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常识(8月22日)第二步,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甲对乙说,如果乙考上研究生就把自己的劳力士手表赠送给乙,此处“如果乙考上研究生”是一个条件,而“赠送给乙”是一个赠与合同行为,成立民事法律关系,属于附条件的赠与。 https://ha.huatu.com/2024/0816/5973991.html
13.经济法复习点法考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1.民事法律关系: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2.刑事法律关系:以调整刑事犯罪与惩罚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以调整经济管理与协调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律规范规定和调整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9098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