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用TC4TC6TC11等高温钛合金棒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委《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的要求,由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和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航空航天用高温钛合金棒材》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173780-T-610,计划完成年限为2019年。

2、起草单位简况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钛集团)始建于1965年,是国家“三五”期间为满足国防军工、尖端科技发展的需要,以“九0二”为工程代号而投资兴建的国家重点企业,原名902厂,1972年更名为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1983年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主管:1999年划归中国稀有稀土集团公司管理;2000年划归到陕西省,隶属于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有资产管理关系,工厂整体改制为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历经近50年的艰苦磨砺,宝钛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实力最雄厚、体系最完整的以钛及钛合金为主的稀有金属材料专业化科研生产基地,是我国钛工业的摇篮和旗帜。是中国钛、锆国标、军标、行规的制定者,代表着我国钛、锆材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钛谷”和“国家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基地”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主导产品钛材年产量已位居世界同类企业第二。

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嫦娥”奔月成功都有宝钛集团的功绩。系列歼击机、直升机、各型运载火箭、卫星、系列导弹和神舟飞船,以及核动力船舶等都使用了宝钛集团研制生产的钛及钛合金稀有金属材料。它不仅使中国摆脱了重点型号和武器装备关键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丰富了我国航空用钛合金材料体系,而且大大提升了我国军事装备水平和国产化能力,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尖端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标准编制原则

a)标准应严格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的规定格式进行编写。

b)所列材料均为已大量批产并广泛使用的牌号。

c)产品的技术指标应均得到相应印证,确保合理性。

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材料熔炼

因铸锭质量对钛合金棒材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标准依据N/BS5302、N/BS5303《钛及钛合金棒》等标准对材料熔炼建立了相应规定。棒材生产用铸锭应经多次熔炼,熔炼次数应不少于两次。首次熔炼可使用自耗电极、非自耗电极、电子束冷床炉或等离子体冷床炉熔炼。随后的一次或多次熔炼应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且最后一次熔炼不允许添加任何元素。

2.2化学成分

本标准的化学成分直接引用GB/T3620.1-2007《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及GB/T3620.2《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2.3交货状态

本标准鉴于产品规格范围较大,部分产品对订购方属于坯料标准,后续还需进行热加

工,故规定棒材交货状态为热加工态。

2.4规格及性能

本标准规定各牌号的规格如下表1: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钛合金棒材的室温、高温拉伸性能。

本标准规定的棒材的最小规格为D12mm。典型牌号具体指标及制定依据如下:

1)TA7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GB/T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为定750℃~850℃,保温1h~3h,空冷。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2:本标准规定的强度指标与XJ/BS5434-2010《TA7和TC2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协议》相同。但由于试样取样为横向,塑性比纵向低,所以按照规律,塑性指标降低了20%。

高温力学性能指标表3:XJ/BS5434-2010均相同。

从数批大规格棒材积累的数据看,性能可稳定满足上述指标和使用要求,以上指标制订合理。

2)TA13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GB/T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和XJ/BS5246-2002《Ti-230合金轧环件用环坯技术条件》,定为780℃~800℃,保温0.5h~2h,空冷(GB/T2965-2007为780℃~800℃,保温0.5h~2h,空冷;XJ/BS5246-2002为780℃~800℃,保温>0.5h,空冷)。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4:与Q/BS5320-200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中规格¥100~山250mm的指标相同。

3)TA15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GJB3763A-200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标准》,为700℃~850℃,保温1h~4h,空冷(与XJ/BS5267-2003《TA15钛合金棒材协议标准》、XJ/BS5231-2008《TA15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及XJ/BS5288-2004《TA15合金棒材协》相同规定相同)。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5:中100~中150mm参照XJ/BS5267《TA15钛合金棒材协议标准》、XJ/BS5203-2011《TA15合金棒材》及XJ/BS5231-2008《TA15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指标制定;中150~中300mm性能与XJ/BS5339-2006《航空用TA15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条件》中中300~中400mm规格性能完全相同。

高温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持久)指标见表5:与XJ/BS5157-2006《TA15钛合金棒材》和XJ/BS5339-2006《航空用TA15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条件》的相同。

从数批大规格棒材积累的高温性能实测数据看,可以满足要求。

4)TA18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GJB3763A-200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为600℃~815℃,保温1h~3h,空冷。比MIL-H-81200B《钛及钛合金热处理》规定的范围(650℃~790℃,保温1h~3h,空冷)宽。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6:与XJ/BS5194-2000《航空用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中小75~90mm的横向指标完全相同。ASTM348中规定直径不大于3英寸(75mm)的指标为:Rm≥

620MPa,Rp0.2≥483MPa,A4D≥15%,Z≥25%。

高温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持久)指标:与XJ/BS5194-2000《航空用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中D75~90mm的横向指标完全相同。

5)TA19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XJ/BS5195-2000《Ti6242合金棒材技术协议》,定为955℃~985℃,保温1h~2h,空冷;575℃~605℃,保温8h,空冷。与GJB3763A-2004规定(Tβ-15~

30℃,保温1h~2h,空冷;595℃,保温8h,空冷)基本一致。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7:参照XJ/BS5195-2000《Ti-6242合金棒材技术协议》中直径不大于山130mm的指标制定。但由于试样取样为横向,塑性比纵向低,所以按照规律,塑性指标降低了20%。

高温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持久、蠕变)指标见表7:与XJ/BS5195-2000《Ti-6242合金棒材技术协议》中直径不大于D130mm的指标完全相同。

该牌号目前生产最大规格为中300mm,所有指标均能满足XJ/BS5195-2000。

6)TC1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GB/T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及XJ/BS5149-2005a《TC1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定为700℃~850℃,保温1h~3h,空冷。比GJB3763A-2004规定

(700℃~800℃,保温1h~2h,空冷)的范围宽。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8:较XJ/BS5149-2005a《TC1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中中100~中280mm规格强度一致,塑性略有降低。

高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8:与XJ/BS5164-2001《TC1和TC2棒材补充协议》相同。

7)TC2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GB/T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定为700℃~850℃,保温1h~3h,空冷。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9:与XJ/BS5434-2010《TA7和TC2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协议》相同。因试样取样差异,塑性指标较GB/T2965降低了20%。

高温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持久)指标见表9:与XJ/BS5434-2010《TA7和TC2钛合

金大规格棒材技术协议》中中250~中300mm指标及XJ/BS5164-2001《TC1和TC2棒材补充协议》指标相同。

从前期积累的生产数据看,棒材质量可稳定达标且能很好满足使用要求。

8)TC4

试样的热处理制度:参照GJB3763A-2004(比GB/T2965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宽),定为700℃~850℃,保温1h~2h,空冷。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0:D100~D150mm指标与XJ/BS5393-2008《TC4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中规格①100~150mm指标相同;D150~①300mm指标与XJ/BS5427-2009《TC4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条件》中规格中350~①500mm指标及XJ/BS5429-2009《TC4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协议》中规格中250mm指标相同。

高温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持久)指标见表10:与XJ/BS5393-2008《TC4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中规格D100~150mm指标相同。本标准对中100~小300mm棒材引用本标准。前期生产数据表明,实物性能均能稳定达到该指标。

大批量生产检验数据表明,实物性能均能稳定达到以上指标并可满足使用要求。

9)TC6

试样热处理制度:普通退火制度参照XJ/BS5167-2004《航空用TC6钛合金棒材》,为800℃~850℃,保温1h~2h,空冷;双重退火制度参照GB/T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的规定,为860℃~880℃,保温1~3h,炉冷至650℃,保温2h,空冷。鉴于大规格棒材性能通常采用双重退火,本标准推试样坯热处理采用双重退火,定位860℃~920℃,保温1~3h,随炉(或转炉)冷至600℃~650℃,保温2h,空冷。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1:与XJ/BS5167-2006中D110~150mm及XJ/BS5352-2008《TC6大规格棒材协议》中中100~250mm规定的横向指标基本相同。

高温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持久)指标见表11:与XJ/BS5167和XJ/BS5352-2008中规定的指标相同。

从数批大规格棒材积累的数据看,性能可稳定满足上述指标和使用要求,以上指标制

订合理。

10)TC8

试样热处理制度:N/BS(Y)5314-2009《TC8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定为900℃~950℃,保温1h~4h,空冷;570℃~600℃,保温1~3h,空冷。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2:参照N/BS(Y)5314-2009《TC8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规定的规格范围为中150~中250mm横向性能制定。

高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2:参照与N/BS(Y)5314中规定的指标制定。

11)TC9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GB/T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规定为950℃~1000℃,保温1h~3h,空冷;530℃~580℃,保温2h~12h,空冷(GB/T2967-2007为950℃~1000℃,保温1h~3h,空冷;520℃~540℃,保温6h,空冷)。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3:参照GB/T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该标准的力学性能本为中90mm以下棒材的指标。

高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3:与Q/BS5320-2013《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相同。

12)TC10

试样热处理制度:结合GJB3763A-200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和GB/T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的规定,为700℃~850℃,保温1h~3h,空冷。GJB3763A-2004为710℃~

850℃,保温1h~2h,空冷;GB/T2965-96为700℃~800℃,保温1h~3h,空冷。

室温、高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4:与Q/BS5320-200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中D100~①250mm规格指标相同该牌号国内需求虽较少,但国外市场较好。

13)TC11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GJB3763A-2004,定为940℃~960℃,保温1h~2h,空冷;520℃~540℃,保温6h,空冷。首次退火温度允许在β转变温度以下30℃~50℃范围内调整。

与GB/T2965-2007《钛及钛合金棒材》、XJ/BS5392-2008《TC11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协议》及XJ/BS5446-2010《TC11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相同。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5:100~D150mm指标与XJ/BS5446-2010《TC11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中100~山150mm规定的指标相同;¥150~250mm指标参照XJ/BS5446-2010《TC11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条件》中D150~230mm规定的指标与XJ/BS5392-2008《TC11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协议》指标制定。

高温抗拉强度、持久指标见表15:与XJ/BS5392-2008《TC11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协议》、GB/T2965规定的指标完全相同,但GB/T2965的指标仅适用于直径不大于中90mm的棒材。

大批量生产检验数据表明,实物性能均能稳定达到以上指标并可很好满足使用要求。

14)TC17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XJ/BS5127-95《航空用Ti-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试制批技术条件》和XJ/BS5435-2010《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协议》,定为830℃~850℃,保温1h~4h,空冷;790℃~810℃,保温4h,水冷;620℃~640℃,保温8h,空冷。

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6:参照XJ/BS5435-2010《TC17钛合金大规格棒材技术协议》中规格中200~D350mm横向性能指标制定。

该牌号大规格棒产量较大,大批量生产检验数据表明,实物性能均能稳定达到以上指标并可很好满足使用要求。

15)TC18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XJ/BS5338-2006《TC18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和XJ/BS5382-2008《TC18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规定为820℃~850℃,保温1h~3h,炉冷至740℃~760℃,保温1h~3h,空冷;500℃~650℃,保温2h~6h,空冷(XJ/BS5338-2006及XJ/BS5246-2002相同,为820℃~850℃,保温1h~3h,炉冷至740℃~760℃,保温1h~3h,空冷;500℃~650℃,保温2h~6h,空冷)。

室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7:与XJ/BS5382-2008《TC18钛合金大规格棒材》规定的规格范围为D150~中350mm横向性能相同。

16)TC19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XJ/BS5420-2009《Ti6246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及AMS4981《Ti6246棒材》,定为815℃~915℃,保温1h~2h,空冷;575℃~605℃,保温4~8h,空冷。

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18:室温力学性能结合XJ/BS5420-2009《Ti6246钛合金棒材技术条件》中规格D100~①150mm的横向指标与实测数据制定;高温力学性能结合AMS4981及相应实测数据制定。

17)TC25

试样热处理制度:参照XJ/BS5325-2006《BT25钛合金锻制棒材技术协议》、XJ/BS5399-2008《BT25钛合金锻制棒材技术条件》及XJ/BS5316-2006《BT25钛合金锻制棒材技术条件》,定为950℃~970℃,保温1h~4h,空冷;530℃~570℃,保温6h,空冷。

首次退火温度允许在β转变温度以下30℃~50℃范围内调整;

室温、高温力学性能指标见表20:与XJ/BS5325-2006完全相同。XJ/BS5325-2006规定的规格范围为D150~250mm。较XJ/BS5399-2008《BT25钛合金锻制棒材技术条件》及XJ/BS5316-2006《BT25钛合金锻制棒材技术条件》相应规格指标塑性略低。

2.5超声波探伤

棒材应进行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探伤应符合GB/T5193的规定,其验收级别见表21。

2.6金相检验

低倍组织:横向低倍组织不应有裂纹、缩尾、气孔、金属或非金属夹杂、影响使用的偏析及其他目视可见的冶金缺陷。横向低倍组织不应有目视可见的清晰晶粒。

显微组织:显微组织为两相区加工产生的组织,无完整的原始B晶界。组织可为在转变的β基体上的等轴a组织,或等轴a和拉长a组织,以及部分破碎和扭曲的晶界a及片状a组织.

2.7表面状况

根据超声波检验对棒材表面质量的要求和实际生产水平,规定了机加工棒材表面粗糙度要求Ra值不大于3.2μm。

2.8外观质量

棒材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折叠等缺陷。棒材表面的局部缺陷应予以清除,清理深度不超过棒材的相应尺寸允许偏差之半;且其清除部位的深度与宽度之比应不大于1:8。

棒材表面允许存在不大于直径允许偏差之半的个别轻微划伤、压痕、啃伤、麻点等缺陷。

三、标准水平分析

3.1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

本标准参考了ASTMB348、AMS4967、AMS4928、OCT190107等标准制定。其中尺寸规

格及相应力学性能指标与国外标准一致或更严,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

3.2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在国外先进标准(ASTMB348、AMS4967、AMS4928等)中,一般仅对直径不大于152.4mm

的棒材的力学性能有强制性指标考核,更大规格的棒材则由供需双方协商。但在国际几个

著名航空公司和发动机厂,均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规定了大规格棒材的技术要求,如波音

公司的BMS7-348,Ti-6Al-4V钛合金棒材的最大规格为508mm,SNECMA公司的企业标准

DMD0776-24,规定的最大规格也达500mm。国外大规格棒材的采购一般采用这些企业标准。

部分常用牌号的国外标准指标见表22、表23: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本标准的制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该标准的制定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本标准与其他强制性国家标准无矛盾与不

协调之处。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六、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鉴于国内目前没有关于航空航天用高温钛合金棒材专用的国家标准,因此建议该标准

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十、预期效果

本标准是新制定国家标准,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适用性。本标准的实施,将为航空航天用高温钛合金棒材质量控制提供指导,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同时可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航空航天钛合金棒材生产及装备技术水平,对我国钛行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THE END
1.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A.知识产权法 https://www.koolearn.com/shiti/dx-st-623.html
2.标管中心《医用X射线管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中目前国际上无此类产品的国际标准。本标准中针对X射线管的特性和安全相关的要求所引用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均等同采用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 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根据本标准根据GB/T 1.1-2020编写,本标准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均无冲突。 https://www.innomd.org/article/6221dbda23ce9639aa12ab72
3.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规范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的. 十一、划分部门法的标准:①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②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是划分部门法的第二位的标准.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4.医疗器械UDI药品追溯药械同追出口药序列化本标准作为管理标准,预期不作为强制性标准,不涉及具体产品和指标制定,所以不需要验证。 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未见国际和国外先进或同类标准。 五、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作为我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的配套标准,对法规起着支撑作用,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http://www.jawa-huicheng.com/about/event_details/cid/26/id/90.html
5.()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A. 建设工程安全 B. 建设工程质量 C. 建设工程经济 D. 建设工程合同 题目标签:技术标准特性设计文件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0d922e8a006a4544b39740be9c257543.html?fm=bdbds9204a3c591c95291a2edfa3c80442c41
6.《发电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技术指南》编写原则和主要内容5. 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关系 本指南符合国家《标准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GB/T 1.1-2009规定编写,与其他相关标准没有冲突。 6.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指南非规定类强制性标准,各发电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考并选用本指南中符合自身特点的条款。在本指南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wen/2019/0109/6280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