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萨利文偶然发现兰道尔把一扇已经激活的门留在惊吓楼层,看起来是打算利用这扇门来获得额外的惊吓积分。谁料想,一个人类小女孩打开门进入了工厂,这可把萨利文吓坏了。他试着把小女孩送回去,但没能成功,于是慌乱之下将她藏进一个包里躲进来,这时过来的兰道尔打开门后一无所获,于是又将之送了回去。麦克正在和公司接线员西莉亚·美(CeliaMae)约会,这天西莉亚过生日,麦克带她到城里有名的一家寿司餐馆吃饭。没多久萨利文过来寻求帮助,西莉亚感到很不高兴,接下来小女孩从包里钻了出来,餐馆因此大乱,CDA乘直升机赶赴现场并实施了大面积隔离。萨利文和麦克趁乱成功地把小女孩带回来,发现她并没有周身布满“剧毒”。萨利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小女孩,还给她起名叫“阿布”(Boo)。次日,两怪设法把阿布带进怪兽公司,麦克试着把阿布送回她的门中,而埋伏在此的兰道尔打算绑架阿布,却错绑了麦克。
兰道尔把麦克带到了地下室,萨利文也尾随而至,得知兰道尔制作了一种名为“尖叫提取器”(ScreamExtractor)的酷刑机器用来强行吸收儿童的尖叫声,这将给怪兽公司的运营方式带来一场革命。兰道尔准备对麦克用刑时,萨利文阻止了他,并向沃特诺斯报告了兰道尔的所做所为。没想到沃特诺斯和兰道尔却早已是一伙的,他把麦克和萨利流放至喜马拉雅山脉,绑架了阿布。两怪获雪人收留,后者告诉他们附近有村庄,萨利马上意识到可以透过村庄里的衣柜门重返怪兽公司,但麦克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的处境是萨利固执己见的错,所以拒绝和萨利文一起上路。萨利文独自回到怪兽公司并从尖叫提取器前救下阿布但受到了兰道尔的偷袭,这时麦克回来了,他抱怨着两怪的关系和遭遇,最后扔出雪球打向萨利,但却意外打中了隐身的兰道尔而救了萨利文。
兰道尔在后面紧追不舍,麦克和萨利文带着阿布逃进了公司装门的仓库,这里有数以百万计的门,而阿布的笑声带来的巨大能量瞬间激活了一大片门,三怪因此不停地在怪兽公司和人类世界之间追逐往返。之后阿布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帮助萨利文打败了兰道尔,两怪将兰道尔扔进一扇门中并将门摔碎,兰道尔夜晚来到了一户人家里,家中的男孩不但不怕他,还以为他是短吻鳄而叫来妈妈对之施以痛打。
萨利文和麦克终于找到了阿布的门,但沃特诺斯将门移到了尖叫楼层,大群的CDA特工将这里团团包围。麦克主动献身引开了CDA的注意力,萨利文则带着阿布和她的门一起逃跑,愤怒的沃特诺斯发现后即刻紧追在后,不料却中了两怪的计,在模拟房间里承认了自己打算绑架大量人类孩童的计划。最终CDA逮捕了沃特诺斯,他斥责萨利文让公司从此垮台,让能源危机从此更加恶化。罗兹其后出现,原来她是CDA的主管001号特工,她已在此做了两年半的卧底,试图找出怪兽电力公司内部动作的主谋。萨利文和麦克与阿布告别,将她送回家中,然后阿布的门也在罗兹的命令下被粉碎了。萨利文根据自己和阿布在一起的经历,想出了挽救怪物城市能源危机的新方案。
怪兽电力公司的发电方式变了,如今怪兽们虽然一样是在夜里穿过衣柜的门进入人类孩童的卧室,但他们其实是要去逗乐孩子,因为孩子们的欢笑声中含有远胜尖叫声的能量,想出这方案的萨利文成为了公司新任总裁,同时两怪也登上了杂志封面。某日,麦克说要送萨利文一件礼物,他让后者闭上眼睛走到一扇门前,原来他把那扇被粉碎的门又一片一片地拼了起来,萨利文手中还保存着最后一片作纪念,当他把这一片放回原位时,门成功开启了,他走了进去,看到阿布,脸上浮现出无法抑止的笑意。
《怪兽电力公司》的构思源于1994年约翰·拉塞特、皮特·多克特、安德鲁·斯坦顿和乔·兰福特(英语:JoeRanft)在制作《玩具总动员》期间一起吃的一顿午餐。他们提出拍摄一部有关怪物的电影。多克特表示:“我们拍《玩具总动员》的时候,所有人都过来和我说,‘嘿,我真的完全相信自己离开房间的时候,那些玩具总真的活过来了。’所以当迪士尼请我们多拍几部电影时,我希望能够拍一部有类似孩子般观念效果的作品。我小时候真的相信会有怪物从自己的衣柜里出来,所以我就说,‘嘿,咱们拍部有关怪物的电影吧。’”
多克特构想的电影初步概念经历了许多变化,他发现怪物们在自己的世界中生活这一概念既吸引人,又切实可行。他起初的构想是一个男子儿时在书上画了一些怪物,等到他30岁的时候,这些怪物都来找他的麻烦。每个怪物都代表了他的一种恐惧,当他战胜这些恐惧时,相应的怪物也最终消失。
多克特废弃这个害怕怪物30岁男子的初步概念后,他决定描述一个有关一只怪物和一个小孩之间情谊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怪物》(Monsters)。在这个版本中,怪物的名字叫约翰逊(Johnson),是自己工作那家公司的后起之秀,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吓唬孩子,这个时期的约翰逊还没有搭档。
从1996到2000年,随着故事的演变,其中的怪物主角和孩童都经历了大幅的改变。孩子的性别和年龄不断地伴随故事的开发而变化,最终,编撰故事的几个人决定最好的选择还是让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八英尺高,毛茸茸的怪物合作。虽然已经确定是个女孩,但角色还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时而来自爱尔兰,有时又成了非裔美国人。起初这个小女孩名叫玛丽(Mary),之后变成了一个在四个哥哥多年戏弄和恶作剧下无所畏惧的7岁小姑娘。与最终的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约翰逊正因怪兽公司老板宣布公司将进行裁员但紧张,担心自己会下岗。他对公司的头号业绩能手内德(Ned)羡慕不已,后者之后变成了兰德尔。在多个不同的草案中,约翰逊的职业也反复变更,时而是惊吓专员,时而又成了看门人或是炼油厂工人,直到最终他化身为怪兽公司惊吓专员的第一好手。原计划中约翰的形象设计会以触角来代替脚,但这导致早期的动画测试中出现很多问题,之后剧组放弃了这一构思,因为他们认为触角可能并不能受到观众待见。小女孩的年龄也经过多次更改,最终编剧决定让她3岁大。“我们发现她越年轻就会越依赖萨利”,多克特表示。
给萨利增加一个怪物好友的想法出现在1998年4月6日于伯班克举行的“故事峰会”上,与会人员包括迪士尼和皮克斯的雇员。“故事峰会”是约翰·拉塞特创造的一个术语,可以在短短两天内创作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创作团队认为,这样一个角色将成为怪物主角倾诉自己困境的人物。开发艺术家瑞奇·尼尔瓦(RickyNierva)绘制了一个圆形且只有一只眼睛的怪物,这一设计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多克特给角色命名为麦克(Mike),这是他朋友弗兰克·奥兹父亲的名字,后者曾是一位导演兼布偶表演者。杰夫·皮金和贾森·卡茨(JasonKatz)制作了一段麦克帮萨利挑选上班时要戴的领带的测试片断,麦克·沃佐斯基也很快成为电影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最初的设计中麦克没有手,所以只能用腿来代替,但由于这样的设计在技术上存在困难,最终还是把手加了上去。
约翰·古德曼为詹姆斯·P·“萨利”·萨利文配音,这位男演员出演过科恩兄弟的多部电影。古德曼将自己的角色理解为国家橄榄球联盟的球员,称“他就像一个进入第十年职业生涯的经验丰富的前锋,完全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是个彻底的专业人士”。比利·克里斯托之前曾拒绝为巴斯光年配音并对此后悔不已,这次也就爽快地接受了给麦克·沃佐斯基,萨利最好的朋友兼搭挡配音的工作。
2000年11月,就在《怪兽电力公司》的制作开始前不久,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再度搬迁。公司的约500名雇员从此分散到了三幢大楼上班,各大楼间有繁忙的高速公路相分隔。新公司大楼位于爱莫利维尔,比以前的要大得多,由拉塞特和史蒂夫·乔布斯共同设计。
与皮克斯早期的动画长片不同,《怪兽电力公司》的每位主要角色在制作过程中都各自有领头的动画师负责。例如负责萨利的是约翰·卡尔斯(JohnKahrs)、负责麦克的是安德鲁·戈登(AndrewGordon),负责布的是戴夫·德凡(DaveDeVan)。卡尔斯发现,古德曼那“仿佛熊一般”的嗓音与角色之间的契合度非常好,不过他在处理萨利庞大的体型时遇到了困难。按以往的经验,动画师会让一个体重较大的角色动作上较为缓慢和迟钝,但卡尔斯担心如果给影片的主角做这样的动作设计,将导致整部电影变得迟滞。于是卡尔斯也像古德曼那样把萨利想像成一位球员,其运动能力让他可以没身型庞大的同时保持动作的迅速和流畅。为了帮助动画师们制作包括萨利在内体型较大的怪物,皮克斯请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重型哺乳动物运动专家罗杰·克拉姆(RodgerKram)进行授课。
对毛皮效果进行的第一项测试是让萨利跑过一个障碍训练场(英语:obstaclecourse),但结果并不理想。由于动作的数量极大,物体的毛发从角色身体上伸展了出来。另一项类似的测试也没有成功,毛发从角色身上穿了过去。
皮克斯最终成立了一个模拟部门,并创建了一个名叫“Fizt”(取“physicstool”的发音,意为物理工具)新的毛皮摸拟程序。每当制作了一个萨利的动画镜头后,这个模拟部门就将提取镜头的数据并为角色加上毛皮。Fizt让毛皮可以以一种真实自然的方式作出反应。当萨利有所动作时,毛皮就会自动随其行动作出反应,同时将风和重力的效果也考虑在内。Fizt还控制着布的衣服的移动,这也是当时的另一项突破。看似简单的布料动画制作也是一项挑战,因为这些衣服被穿上后随着角色的移动,其上数百个折痕和褶皱也需要活动。这也意味着解决衣物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交时应该如何处理才最显逼真的问题。Fizt在处理布的衣服时使用了与萨利的毛皮同样的系统,首先制作的动画中布没有穿衣服,模拟部门之后再使用Fizt给布的周身加上衣服,但她活动时,她的衣服也将有相应的自然动作。
为了解决布料间发生碰撞的问题,皮克斯资深科学家迈克尔·卡斯(MichaelKass)与大卫·巴拉夫(DavidBaraff)和安德鲁·威特金(AndrewWitkin)一起开发出一种他们称为“全局交点分析”(globalintersectionanalysis)的算法来进行处理。《怪兽电力公司》中镜头的复杂性要求动用比皮克斯之前所有作品总和还要强的计算能力来进行组合渲染。《怪兽电力公司》的渲染处理场一共使用了3500颗升阳电脑处理器,相比之下,《玩具总动员2》一共使用了1400颗,而《玩具总动员》则只有200颗。
《怪兽电力公司》于2001年11月2日在美国院线上映,同年12月26日在澳大利亚上映,2002年2月8日在英国上映。就像《虫虫危机》和《玩具总动员2》一样,本片片尾字幕处也出现动画人物演出时“NG”的镜头,还有一段怪兽公司舞台剧。由于《狮子王》通过3D形式重新发行获得了成功,迪士尼和皮克斯于2012年12月19日以3D形式重新发行了《怪兽电力公司》。
《怪兽电力公司》的VHS录像带和DVD于2002年9月17日发行,并于2009年11月10日发行了蓝光影碟。2013年2月19日,电影再度发行了珍藏版蓝光影碟和3D格式的终极珍藏版蓝光影碟。
《怪兽电力公司》上映首周就登上了票房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仅北美地区就进账6257万7067美元;第二周的收入下降了27.2%,为4555万1028美元;第三星期下跌了50.1%,被新上映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超越屈居亚军;不过到了第四星期又回升了5.9%,收入2405万5001美元。截止2013年11月上旬止,影片上映第四周的票房成绩仍然可以在电影史上排到第8位。
《怪兽电力公司》在英国、爱尔兰和马耳他一共进账3726万4502英镑,合5333万5579美元,是该国历史上票房第7高的动画长片和第41高的电影。在日本,影片上映首周收入447万1902美元,虽然落后于《指环王:护戒使者》屈居亚军,但第二周就登上了冠军宝座,并且因为之后几周票房跌幅小而将这个位置保持了六个星期,最终共计收入7443万7612美元,令日本成为除北美外本片票房最高的国家。也是日本2002年度票房第三高的电影。
Salon.com网站的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称赞电影“让人愉快且不乏幽默,带孩子去看本片的成年人可能会惊喜地发现自己也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纽约时报》的埃尔维斯·米切尔(ElvisMitchell)给予影片正面评价,称赞其中使用的“创造性能量”:“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哪部电影像《怪兽电力公司》这样高效地运用创造性能量了。”《今日美国》的迈克·克拉克(MikeClark)认为这部喜剧有时候“狂热有余,启发不足”,并且“对观众情绪的触动也没有到达任何值得注意的程度。”但他也称赞本片“像皮克斯之前的作品一样有着视觉上的创造性”。
ReelViews网站在线影评人詹姆斯·伯拉迪尼(英语:JamesBerardinelli)给予影片三星半的评价(最高四星),称赞《怪兽电力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几部父母在陪同孩子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享受而非忍受的家庭电影之一”。《芝加哥太阳报》影评人罗杰·埃伯特给予本片三星的评价(最高四星),称赞这部电影“充满乐趣,值得喝彩,就像其它皮克斯电影一样有大量针对成年观众的噱头和引述”。《娱乐周刊》影评人丽莎·施瓦茨鲍姆(LisaSchwarzbaum)给予影片的评价为B(最高为A),称赞了电影的动画表现。“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所有作品,其时髦、尖端的计算机动画效果,看上去真是太棒了,太出色了”。
在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首度设计了动画长片奖,《怪兽电力公司》就获得了这一奖项的提名,但最终不敌梦工场的《史瑞克》。影片还获得了原创配乐、音效剪辑提名,但分别败给了《指环王:护戒使者》和《珍珠港》。不过,电影的片尾曲“IfIdidn'thaveyou”成功地为兰迪·纽曼夺得了原创歌曲奖。
《怪兽电力公司》是兰迪·纽曼与皮克斯合作的第四部动画长片,为他赢得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原创配乐奖提名,但最终败给了《指环王:护戒使者》。片尾曲“IfIDidn'tHaveYou”由约翰·古德曼和比利·克里斯托演唱,获得了奥斯卡原创歌曲奖。这也是纽曼第16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后终于首度得奖。
电影上映前不久,怀俄明州的儿童歌曲作家洛瑞·马德里向法院起诉了皮克斯公司,声称后者窃取了自己1997年诗作《我衣柜里有个男孩》(There'saBoyinMyCloset)的创意。马德里曾于1999年10月把自己的诗邮寄给六家出版商,之后在2001年夏将之改编为一出当地的音乐舞台剧。看到《怪兽电力公司》的预告片后,马德里相信其中一家出版商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了皮克斯,而这部电影就是根据自己的诗改编的。她于2001年10月向位于怀俄明州夏延的联邦法院起诉了皮克斯、迪士尼和出版商,他的律师请求法院发出初步禁制令,禁止皮克斯和迪士尼在诉讼没有结束前发行该片。到了电影计划上映在全美3200家电影院的5800张银幕上映日期的前一天,2001年11月1日,联邦法院法官拒绝了原告发出初步禁制令的请求。2002年6月26日,同一位法官作出裁决,认为电影和诗作之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皮克斯于2002年制作了一部动画短片《大眼仔的新车(英语:Mike'sNewCar)》,其中拥有本片的两位主角。麦克买了辆新车,邀请萨利一起去兜风,但运气实在欠佳,发生了各种的倒霉事。这部短片没有在电影院放映,但有包括在《怪兽电力公司》发行的所有家用媒体和皮克斯短片专辑DVD中。2002年8月,日本漫画版本的《怪兽电力公司》通过讲谈社的《动漫邦邦》(ComicBonBon)杂志在日本发行,该漫画曾由TOKYOPOP以英语发布,之后再投入印刷发行。影片还衍生了电子游戏产品,其中还有多平台游戏,这些游戏包括与电影同名的《怪兽电力公司》,以及《怪兽电力公司惊吓小组》(Monsters,Inc.ScreamTeam)和《怪兽电力公司惊吓竞技场》(Monsters,Inc.ScreamArena),还有一个名为《怪兽电力公司运行》(Monsters,Inc.Run)的游戏于2012年12月13日在AppStore发行,可以在IPhone、IPodtouch和IPad(第一代)上运行。
2003至2007年,菲尔德娱乐公司给他们的华特迪士尼冰雪世界溜冰之旅设立了一个《怪兽电力公司》的版本。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主题公园也根据《怪兽电力公司》推出了三处景点。2006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迪士尼乐园度假区的迪士尼加州冒险乐园推出了“怪兽公司麦克和萨利前来救援”(Monsters,Inc.Mike&SulleytotheRescue!)。2007年,“怪兽公司欢笑楼层”(Monsters,Inc.LaughFloor)在佛罗里达州布埃纳文图拉湖华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区的神奇王国开放。该景点属即兴景点,游客有机会与怪物喜剧演员互动,并通过短信提交自己的笑话。2009年,“怪兽公司迷藏巡游车”(Monsters,Inc.Ride&GoSeek)在日本东京千叶东京迪士尼度假区的东京迪士尼乐园开放。
2009年,Boom!工作室制作了一套《怪兽电力公司》迷你漫画书系列,一共发行了四期。其中的故事情节延续电影中的内容,讲述的是萨利和麦克每天在怪兽公司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麻烦,其中的新笑点主要是该公司的政策。与此同时,兰道尔和沃特诺斯以及一个人类孩童(其中通过间接方式透露他是《玩具总动员》里的希德·菲利普斯)阴谋复仇,他们窃取了公司的衣柜门技术,开始利用这一技术到人类世界中偷取玩具。
《怪兽电力公司》也出现在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出品的《王国之心》系列游戏中,登场于2019年的《王国之心III》,是继《玩具总动员》之后,第二部出现在该系列的迪士尼/皮克斯合作电影。
2017年,迪士尼宣布将发展旗下独立影音串流平台,并将与网飞结束合作。迪士尼同时宣布,将会为这个新的平台制作旗下皮克斯、漫威、卢卡斯等多个品牌的衍生影集,例如星际大战以及怪兽电力公司。2018年11月,怪兽电力公司的衍生影集得到证实,将于迪士尼旗下的Disney+播出。2019年4月,该影集的名称《怪兽上班啰》(暂译,MonstersAtWork)公布,配音员的名单也一并出炉,故事设定在《怪兽电力公司》结局的6个月后,剧情围绕着新角色展开。影集预定于2020年播出。
因为我是先看的mu后看的这个,感觉很撕裂。因为mu是以麦克为主角的,而这个是以苏里为主角的,而苏里无论是前传还是本片的人物形象都很丰满,但是麦克塑造的很撕裂,本质的性格被改编了。故事转折奇奇怪怪,不圆融。我还是更喜欢MU。感觉这个是动画版的宝贝计划,虽然宝贝计划拍摄要晚于怪兽
怪兽电力公司收集孩子的尖叫并将其转化为电力,一天晚上萨利看到孩子从任意门中跑了出来,他十分紧张,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也逐渐发现孩子并没有传闻中的那样恐怖。任意门之所以没被关牢是因为老板打算用孩子来做实验,他打算通过绑架孩子来收集尖叫,得知真相的萨利和麦克被流放雪山,在回到公司后他们将老板骗进演播室,将他的阴谋公之于众,在将孩子送回家后,公司不再收集孩子的尖叫,而是收集孩子的笑声。
这或许很适合小孩子吧,但恐怕我只能打三星半吧。一开始还是很棒的,让我一下子就接受了这个怪兽去上班的这种奇葩设定,但这种文学语言过强的片子是好的吗?另外的会想起小时候确实会有去分辨好人和坏人的那种情况,但这种非黑即白的设定到底是不是好的呢,我也没有答案。看下来还是会觉得有些怪怪的,可能是长大的原因吧,从吓唬孩子变成了逗笑孩子好像怪兽们的工作性质也没有改变,总觉得有些悲情。
怪兽是恐惧的具象,但它们反而害怕人类,说明恐惧本身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怪兽也是每个孩子童年的幻想,是纯真的一种提现。当他们逐渐成长,终有一天会战胜内心的怪兽,但也会失去这种纯真。但却像雪人和小布的道别一样不可避免。怪兽电力公司既是一家公司,也代表了一个国家。虽然老板全心全意为了公司,但却为了能源不择手段。正如美国在现实中疯狂掠夺他国的资源,伴随而来的是他国儿童的尖叫。怪兽认为孩子身上有病菌,反应了当时美国对外国人的心理洁癖。但这种发展模式注定像老板一样走向失败,国家也会像电力公司一样迎来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新的发展模式是和他国进行沟通,彼此互相了解。这种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欢笑声,必定会成为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新能源。
好看好看!昨天看了怪物大学,今天来看怪物电力公司。真的很难想象这是2001年的动画电影。对这部剧他们躲避兰道尔追赶,从门里穿过到达不同地点的场景蛮深刻的。小时候看《一站到底》。应该是这个节目,他们答题,主持人放了这个片段,然后问这是哪一个电影里的画面,选手第一遍答的是怪兽大学,然后改口说是怪兽电力公司,里边有Mike的片断(让我想起来我05年左右吃肯德基送过一只大眼仔的玩具,当时还觉得特别丑。因为没看过电影,我把它跟芭比娃娃一起玩,让他扮演想要抓走芭比的怪兽。)突然出现大眼仔这个角色让我觉得十分眼熟,那个片段一直记到现在。去年ip合作也有怪兽大学。今天终于看了好看。
好几年前看过《怪兽大学》,等到今天才看了这一部。一开始会因为怪兽的形象跟自己喜欢的动画角色有差距而提不起兴趣,但第一部的剧情就让人眼前一亮,怪兽形象也愈发可爱。其实两部电影的剧情都挺简单的,但总有让人感动的点,新奇的点。(国外动画设定的天马行空令人称奇,像《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主角的情感线路在这部中服务于情节,没有过多描写,但对朋友的信任和支持仍让人感动。嘻嘻,但好像国外的电影都喜欢boss后有个大boss。
恐惧和笑声都可以是一种能量。门连接了奇怪的怪兽世界和孩子的童年。女孩也可以战胜梦魇(变色龙),和毛毛大怪兽做好朋友!喜欢喜欢,最后分别的时候流了好多眼泪!只不过我仍然有个疑惑:你们阿梅利卡每个小孩都有独立房间吗,穷人家的小孩都是睡大通铺的吧看来吓的小孩也起码都是中产阶级或者家里小孩不太多能够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家庭吧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毛绒大怪兽重见阿布,但没有给小女孩镜头,我偏向于这时候已经过去好几年咯,小女孩长大一点咯,但是她还是记得那个毛绒大kitty诶(
我操,這片是我在2013年下載的,一直放在硬盤直到2021年才看,我還以為這片是2013年出的,看完上來一看才知道是2001年出品,皮克斯確實牛逼,這3D已經很不錯了。皮克斯真的很拿手用最簡單的感情去催淚,它從來不會告訴你要表達什麼樣的大道理,但你看完就能知道它要說什麼,並報以眼淚,不過本片大概是年份太早,對毛怪的性格基礎鋪墊得不明顯,以致不明白為什麼幫小女孩幫得這麼徹底(可能牠生性善良,可能牠獸性偉大)。
被影评标题给剧透了片子一个核心设定,真的失去了相当大的趣味。故事暖心,看的出来当年的3D技术只能在主角身上做出那么细腻的毛,女主角的光秃小熊笑死。小时候的审美只是框定在日漫和迪士尼公主塑造的梦幻长相上,下意识的拒绝看“丑”主角故事,如今再来看,感觉这类的更有意思。如果小时候就可以看,那或许外貌偏见会稍稍减轻一点。国外电影的主题之一,好像总有个人与资本野心家的对抗。
童真的画质,有些镜头很绚丽,很温暖,阳光照射下很多地方泛起pinkpink的阴影,感觉这部电影的全局光阴影色技术奠定了很多动画电影的技术基础,皮克斯果然是行业龙头,但是也就是3d动画片的技术龙头,这个动画片画质都有浓厚的厚重立体感,也注重角色布光,这个是很多动画片包括哪吒与贝肯熊,和冰雪奇缘乃及神奇奶爸等动画片所遗失的,大角熊的毛发在当时也是很厉害,就是如果其他怪兽如果把高光提高一些就很漂亮了,不至于起沙的画质的感觉.
从阿布笑声能震破灯具开始,就预测到了惊吓工厂变为笑声工厂的结局。还是很好看的,但没有到我心中top250动画的水平。看到片尾才发现是Pixar的,从总动员系列到环游记系列,再到怪兽电力公司,emmm貌似我看到好多动画都是Pixar的(///▽///)Kitty~Ki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