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专升本法律基础与法律实务考试大纲普通专升本

2023年江西专升本法律基础与法律实务考试大纲

Ⅰ.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内容。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法治思想

一、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识记

1.法治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2.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

3.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4.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二)理解

1.社会主义法治的显着优势

2.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新飞跃

3.法治思想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

1.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

2.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逻辑理据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任务

4.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核心

5.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区别与联系

6.在法治下推进改革

1.党的领导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

2.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抓手

5.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

6.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8.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应用

1.坚持和体现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2.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3.涉外法治工作的战略布局

4.推进法治专门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各环节

第二部分宪法

一、宪法概论

1.宪法的概念

2.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特征、分类

1.我国宪法制定、宪法修改的主体和程序

2.我国宪法解释机关

二、国家性质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着特征、主要内容和形式

1.国家性质的概念

2.政党制度的概念

1.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

2.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经济制度

1.我国宪法关于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规定

2.我国宪法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

2.我国宪法对于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规定

宪法关于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规定

四、政权组织形式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原则

2.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和类型

2.选举制度的概念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地位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成环节

2.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程序

五、国家结构形式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主要内容

2.行政区划的概念

1.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类型

2.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4.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区域自治权2.我国宪法关于行政区划的规定

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

2.平等权的内涵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内涵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含义

5.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6.人身自由权与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7.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生存权、受教育权的含义

8.公民基本义务的内涵

1.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关系

2.基本权利的性质、享有主体

3.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平等

4.政治权利的宪法意义

5.人格尊严的保障和界限

6.财产权的宪法意义,以及宪法对财产权的保障

7.劳动权的宪法保障和界限

8.休息权的宪法保障

9.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

10.申诉、控告、检举、国家赔偿请求权的含义

11.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1.基本权利的保障和界限

2.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与法律内容上的平等、平等与“合理差别”

3.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和界限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宪法规定、保障和界限

5.人身自由权的保障和界限

6.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的宪法意义及履行主体

7.依法纳税的义务的宪法意义及履行主体

第三部分民法

一、民法概述

1.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民事权利的法定类型

4.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及分类

5.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1.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2.民法的渊源

3.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

5.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分类

1.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适用

2.民事权利的行使和保护的含义及其适用

3.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规则的适用

二、自然人

1.自然人的概念

2.监护的概念

3.监护人的职责

4.监护的终止

5.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

3.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

4.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及其特点

5.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法律要件

6.自然人的住所的概念及法律意义

1.自然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

2.监护的设立和撤销规则

3.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效力及撤销宣告的法律后果

4.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承担

三、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1.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2.法人终止的原因及清算规则

3.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的类型

4.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1.法人的能力

2.法人的设立方式和条件

3.法人组织机构的概念和类型

4.非法人组织的设立和民事责任承担

1.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行为的责任承担

2.法人的合并与分立规则

四、民事法律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2.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3.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1.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

2.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及法律意义

3.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和效力

1.意思表示的类型和生效、解释规则

2.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效果

3.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效果

4.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效果

五、代理

1.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2.代理权的滥用情形

3.代理终止情形

1.代理的适用范围

2.代理权的发生、授予

1.复代理的要件、效果

2.狭义的无权代理的类型、效果

3.表见代理的要件、效果

六、诉讼时效与期间

1.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征

2.诉讼时效期间的分类

3.期间的含义

1.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2.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效果

1.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以及中止、中断、延长的基本规则

2.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效果

3.期间的计算方法、确定始期与终期的基本规则

七、物权

1.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2.我国《民法典》中的物权分类

1.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2.物权的保护方式

1.物权变动模式的基本规则

八、合同

1.合同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

1.债与合同的关系

2.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1.合同订立的程序

2.合同履行的规则

九、人格权

1.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

2.具体人格权的种类

十、婚姻家庭

1.亲属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2.家庭关系

1.结婚的要件

2.离婚的法律后果

1.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认定规则

2.离婚时的救济规则

十一、继承

1.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2.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1.适用法定继承的情形

2.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1.遗嘱的效力认定规则

十二、侵权责任

1.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2.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

2.数人侵权行为及其责任

1.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2.损害赔偿规则

第四部分刑法

一、刑法概述

1.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2.刑法的基本原则

3.刑法的空间效力

1.刑法解释的分类

2.广义刑法的范围

1.属地原则在我国刑法的适用

2.从旧兼从轻原则在我国刑法的适用

二、犯罪的原理

(一)犯罪和犯罪构成

1.识记

(1)犯罪与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

(2)危害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3)自然人犯罪主体

(4)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2.理解

(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2)不作为的成立条件

(3)几种“特殊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

(4)犯罪过失的分类

3.应用

(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

(2)单位犯罪的认定及处罚

(3)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4)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1)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2)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3)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既遂的标准及类型

(2)区别几种未完成停止形态

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认定及处罚

(三)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的形式

(1)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

(2)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形

(四)罪数

(1)罪数判断标准

(2)一罪的几种类型及处理

法条竞合

数罪的类型及处理

(五)正当行为

(1)正当防卫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2)紧急避险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正当行为的种类

(1)防卫过当的认定及法律后果

(2)避险过当的认定及法律后果

三、刑罚原理

(一)刑罚概述

(1)刑罚的概念与特征

(2)五种主刑特点与内容

(3)四种附加刑特点与内容

(1)我国刑罚的目的

(2)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

(3)死缓制度

(1)死刑适用的限制

(2)罚金的适用依据和执行

(二)刑罚裁量制度

(1)一般累犯与特别累犯的概念与特征

(2)自首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3)立功的概念与分类

(1)刑罚裁量情节的适用

(2)区别一般自首、特别自首、坦白和立功

(3)区别一般缓刑与战时缓刑

(1)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基本适用规则

(2)不同法律条件下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运用

(三)刑罚执行和刑罚消灭制度

(1)减刑的概念与特征

(2)假释的概念与特征

(3)追诉时效的概念与期限

(1)时效中断

(2)时效延长

假释期间行为的考察及其处理

四、常见罪名

(1)故意杀人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2)故意伤害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3)强奸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4)抢劫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5)盗窃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6)诈骗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1)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2)抢劫罪既遂的认定标准

(3)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4)强奸罪未遂与猥亵他人罪的区别

(1)故意杀人罪的司法认定

(2)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

(3)强奸罪的司法认定

(4)抢劫罪的司法认定

(5)盗窃罪的司法认定

(6)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第五部分民事诉讼法

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1.民事纠纷的概念

2.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种类

1.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区别

2.各种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

1.能判断具体案件是否属于民事纠纷

2.能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选择纠纷相应的救济手段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1.各项民事诉讼特有原则的含义、内容

2.各项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含义、内容

各项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实践意义及其精神实质

1.能根据基本原则分析思考具体案件

2.能对基本制度的程序要点准确把握和具体适用

三、管辖

1.管辖的含义

2.管辖的分类及其具体规定(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

3.管辖的特别规定:管辖恒定、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应诉管辖、管辖权异议

1.管辖制度的意义

2.各种管辖规定的区别

1.能确定案件的具体管辖法院

2.能依法处理管辖适用中的各种问题

四、当事人

1.当事人的概念、特征

2.各类多数人诉讼的概念、分类和具体规定(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第三人诉讼)

1.当事人适格(正当当事人)

2.多数人诉讼中各类当事人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1.能确定具体案件的原被告

2.能确定多数人诉讼中的各主体的法律资格与地位

五、证据

1.证据的概念、特征、学理分类

2.证据的八种法定形式(法律分类)的概念

1.各类证据的区别

2.证据制度的法律意义

六、一审普通程序

1.起诉的条件与方式

3.不予受理和应当受理的法定情形

4.审理前的准备活动

5.开庭审理的阶段和程序要求

6.延期审理、缺席判决、诉讼中止、诉讼终结等制度的适用情形和撤诉的条件

1.一审普通程序的完整性、规范性、普遍适用性

1.能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具体法律规定进行诉讼活动

2.能依法处理一审程序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七、二审程序

1.上诉与受理的法律规定

2.不开庭审理适用的法定情形

3.二审裁判的方式及其适用情形

二审程序意义及其与一审程序的关系

能适用二审程序的具体法律规定进行诉讼活动

八、执行程序

1.执行管辖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2.执行异议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3.申请执行、移送执行、委托执行的法律规定

4.执行和解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5.执行担保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6.执行承担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7.执行回转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8.执行中止、执行终结的概念和法定情形

1.执行行为异议和执行标的异议的区别

2.各项执行制度的法律意义

1.能按照程序要求适用各项执行措施

2.能按照程序要求处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第六部分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理与制度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理

(1)刑事诉讼主体

(2)专门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原则

(3)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1)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区别

(2)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3)认罪认罚从宽原则

(1)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的职权和地位

(2)明确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刑事诉讼制度

(1)立案管辖的法律规定

(2)级别管辖的法律规定

(3)辩护人的范围

(4)证据的法定种类

(5)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6)刑事拘留的适用条件和羁押期限

(7)逮捕的适用条件

(1)证据的分类

(2)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

(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2)确定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

(3)回避的理由和程序

(4)刑事证明标准

二、刑事诉讼程序

(一)追诉程序

(1)立案的条件

(2)提起公诉的条件和方式

(3)不起诉的种类

(1)立案机关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和审查

(2)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对案件的处理

(1)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式和程序

(2)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

(3)不起诉的程序

(二)审判程序

(1)合议庭的组成

(2)速裁程序的适用范围

(3)两审终审制

(4)上诉不加刑原则

(1)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2)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方式

(3)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

(1)公诉案件第一审法庭审判主要程序

(2)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三)执行程序

(1)各种执行程序的执行机关

(2)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

(1)管制、缓刑裁判的执行

(2)人民检察院对执行刑罚的监督

各种执行程序的执行机关的分析和判断

(四)特别程序

(1)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2)当事人和解程序的适用条件

(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2)缺席审判程序的适用条件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Ⅱ.考试形式与题型

一、考试形式

二、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从以下类型中选择: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

Ⅲ.参考书目

一、法治思想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法治思想概论》编写组:《法治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版。

二、宪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5次修正案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宪法学编写组》:《宪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三、民法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民法学编写组》:《民法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版。

四、刑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新修正)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法学编写组》:《刑法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版。

五、民事诉讼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版)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版。

六、刑事诉讼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10月26日公布施行)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刑事诉讼法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版。

THE END
1.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法律常识合同法刑法民法典解读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法律常识合同法刑法民法典解读 法律知识内容大全 1. 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础是什么? 法律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规范社会关系、保护公民权利,也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需要建立在坚实的法律知识之上,这包括对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因此,了解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cai-pu/309318.html
2.宪法刑法民法区别覃程律师法律短视频宪法刑法民法区别 2022-04-1514,643 视频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部门法的母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它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与社会主义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个人的人身与财产,维护https://www.110ask.com/video/14078328408079901586.html
3.司法宪法民法刑法都有什么区别1.法律效力:宪法是根本法,是其他法律制定依据,民法、刑法是部门法;2.法的分类:宪法、刑法是公法,民法是私法;3.调整内容:宪法规定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刑法规定定罪和处刑,民法调整民事法律关系。轻烟薄雾 2022-07-18 15:38:40相关推荐 会计学就业方向是什么 忘记过去 会计学的就业方向有以下几方面:1、企业财https://edu.iask.sina.com.cn/jy/2xarplhFA3O.html
4.宪法与刑法民法的区别宪法、刑法与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各自定位不同,服务于不同的社会层面。宪法,国家或地区最高法律文件,定义政治结构、国家机构权力分配、公民权利义务。宪法确立国家基本原则与价值观,规定政府职责、权力界限,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必须遵循宪法要求。刑法,法律体系之一,规定犯罪行为、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9476446128711500.html
5.2022年法考(法制史民法宪法刑法)易混点总结.pdf2022年法考(法制史、民法、宪法、刑法)易混点总结.pdf 39页 内容提供方:3 大小:5.76 MB 字数:约4.47千字 发布时间:2022-07-31发布于黑龙江 浏览人气:5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2022年法考(法制史、民法、宪法、刑法)易混点总结.pdf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27/8005031015004123.shtm
6.法学专业包括哪些课程?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18门,它们是:法理学、宪法、民法、中国法制史、法理学、宪法、民法、中国法制史、国际法学、刑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刑事诉讼法学、商事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逻辑学、西方法律思想史、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婚姻家庭法学。 https://www.hbzkw.com/gk/zhuanye/122797.html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性质。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8.《中国法学》文摘·2018年第4期在环境保护上,不能孤立甚至割裂看宪法、民法与环境法的功能,应该注重三法的沟通与协调。宪法应提供足洽的规范依据。宪法条款统领民法和环境法,但不能替代民法和环境法。宪法中环境保护条款的实施与民法、环境法的实施属于以宪法为核心的同一法律体系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宪法意义上的实施为之提供理论和规范依据,当民法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311.html
9.头条文章刑法、民法、刑诉、商经知内容较多,课程有40-60小时,其他科目大约20-40小时,一个科目做完历年真题大约需要10-20小时。 在职考生,每天4小时左右,每个科目完成听课+做题的第一轮,多的科目(刑法、民法、刑诉、商经知)需要12-18天,少的科目(民诉、行政、三国、理论)需要7-13天。平均下来每个科目走一轮需要70-90天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20479255413157
10.浅析卢梭的法律思想——以《社会契约论》为主要视域民法考虑成员之间以及成员对整个共同体的关系。刑法考虑个人与法律之间即服从法律与受法律惩罚的关系。这三者是成文法。至于习惯法,指的是风俗、习惯和舆论。这种法律“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的法律衰老或者消亡的时候,它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601.html
11.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知识简单地讲,就是做人的资格。内容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人身权。人格尊严是公民作为人的最起码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是保证公民行使其本权利的重要条件,为此,国家除了以宪法形式对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做了原则性规定外,还通过刑法、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https://zhuanlan.zhihu.com/p/632524704
12.宪法书籍排行榜京东JD.COM为您提供宪法书籍销量排行榜、宪法书籍哪个好、宪法书籍多少钱等相关资讯,从宪法书籍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面比较,为您推荐优质宪法书籍产品!https://www.jd.com/phb/key_171312533716bb7c8c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