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英语论文(精选5篇)

Abstract:TheeducationalfunctionoftheEnglishlanguageandphilologyhasnotbeenstateddefinitelyintheEnglishcurriculumstandardsandrequirementsofseniormiddleschoolsandcollegesinChina,thusiteasilyleadstosomesemanticambiguityonthepolicyintheguidanceofteachingpropertyandaims.AsEnglishisnotanindependentdisciplineincolleges,itslinguisticorphilologicalscopeineducationcannotberegulatedandenlarged.ThepaperdiscussesthenecessitytobuildthedisciplineofEnglishlanguageandphilologyaccordingtothetworeasonsabove.

Keywords:languageandphilology;discipline;curriculum

迄今为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程标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简称《基本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简称《教学要求》),都没有将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作为一个明确的命题,这就使得以普及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和以专业教育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上缺少衔接,出现错位,也使得英语课程的教育功能难以得到进一步发挥。因此,本文试对建设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语文概念及其教育功能

我国各种典籍对“语”、“言”、“文”等语词皆有释义,例如《说文》:“语,论也。”段注认为,“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辞源》将“语”与“言”界定为:“自言为言,与人谈论为语。”据此可知,语与言的内涵皆指口头的语言,即言语。“言”常指自言;“语”,常谓之与他人的口头交流。《说文》曰:“文,错画也。”据段注,“错”,当作“(辶昔)”。(辶昔)画者,交(辶昔)之画也。《辞源》将“文”界定为:①彩色交错。引伸为文雅。②纹理、花纹。③文字、文辞……,又作动词用,指撰述。由此推知,“文”的初始意义乃指色彩,通“纹”,是纹的通假,并以此引申为文雅,即cultured。可见,此义中、西相通,故“文”的意义在汉语中与“语”和“言”一样十分丰富。语,指口语;文,指书面语。

我国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将“语”与“文”界定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1]叶老的这番话是基于我国历代的学校教育“言"、“文"不分家,且倚重“文"的传统,做出的系统总结。

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除北外主办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称其为“外国语文月刊”外,其它如《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外语研究》等,并没有将其划分为研究外国语文的范畴。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概念都无界定,只是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描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

再以语文的英语对应词philology为例。语文与philology意义相近,但philology没有汉语中丰富的语义。如Webster'sNewAmericanDictionary将其定义为:①thestudyofliteratureandrelevantfields;②linguistics(p390)。LongmanModernEnglishDictionary对其定义为:①thestudyoflanguagefromthewrittentextsbywhichitisknown;②thestudyoftextsandtheirtransmission(p842)。

综上所述,语文之概念可概括为: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基础应用性较强、交际性较强的学科或课程;②语文的语篇选材既有古代的、文言的,也有现代的、白话的;③语文的语篇内容既有口语的,也有书面的;④语文的语体既有文学的,也有应用或实用的;⑤任何国家的语文课程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并具备一定的教化、教养作用,即人文性。

根据前文所知,我国对语文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国外亦如此,philology往往与linguistics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不能只是推介、研究语言学而语言学,必须扩大其辖域,改英语为英语语文。其根据和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各级英语课程的设置,无论是教学大纲对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学习者所具备的英语能力的规划和要求、教材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各级考试的侧重点来看,强调并突出的还是其听、说等交际功能。然而,英语在我国毕竟只是外语,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也极为不平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差距,而且,如果只强调学习的一个方面,势必会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正由于语文概念的模糊性,才会对英语语文教育的复杂性、系统性、连贯性等认识不够,误以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就是英语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语用失误。

日常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理解语文的外显与内隐意义,还要真正理解“交际”的语域。正如《教学要求》所言,“交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3]其实质也就是“语”和“文”的统一与同构。束定芳也认为,“除了口头的方式以外,如今更重要、更常见的方式是书面的,即阅读与写作”[4]。董亚芬则强调,“在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5]。

转贴于并且,随着人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本身也体现出多元化特质。对此,Kachru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说(concentriccircle)——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处于内圈(innercircle);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处于外圈(outercircle);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处于扩展圈(expandingcircle)。处于同心圆不同位置的英语形式,其形态仍以同一个共核(commoncore)为基准,但它们会有各自的变体,这些变体还会拥有各自独立的特点。显然,英语要在中国保持鲜活的生命特征,也必须适应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在教材中适当补充涉及到英、美等国文学、文化的篇章,满足学生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并通过对两种文化形态的比照,达到成功交际之目的。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蕴含有德育和教化功能。德实际上也属于文化的精神范畴。关于文化,《易经》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语文教育所负载的文化功能还具有社会化与社会制度化的一面,它是以“人文"来进行人格教养与教化。文化即“人化"、“化人"。关键词“化"曰之内化、融合、升华与超越。从语词的起源来看:文化是“人化"、人的主体性的对象化;从功能上来看:文化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6]。因此,笔者所力陈的语文学科教育,旨在说明:①语言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原型与母本。②作为人文学科的次范畴与下义项,语文这一定义不仅是对受教育者习得语言、文学等外显知识的观照,还通过语言文化的世界图景性,整合、超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哲学观念等,使受教育者学习如何做人、化人,因此英语语文教育比英语教育的概念域要大,它即属于教育这一个大范畴,同时也包含有语言、文化、文学、哲学、宗教、伦理学、美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成分,甚至也包括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成分。

二、大学英语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意义

与汉语中“学科”相对应的英语语词为discipline,《牛津英语大词典》定义为:Abranchoflearningorscholarlyinstruction。《辞海》定义为:①学术的分类。②“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秦秀白认为:“学科是按门类划分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下位概念……学科的分类过程就是对科学系统的逐渐认识并形成一个个具有独自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的过程。"[7]显然,学科领域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教养在其中居主导地位,通过教学活动过程,展开人格教育。

“课程”在汉语中始见于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所作的注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其语义可理解为分担工作的程度,学习的范围、时限、进程或教学与研究的专门领域。在英语中的对应词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译为跑马道;在现代英语辞典中转义为教育类的术语acourseofstudy或asetofcourses。由此可知,课程体现学科知识的教育形态,为学科的下义项。

由上可知,课程的辖域比学科要窄。因此,在《教学要求》中所提到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混淆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言语学能的培养阶段最好是在青春期前期,而在青春期的中、后期,大学生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得到了加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滞留在字、词、句的浅表性教学上,导致其思维在具象性和直观性上的固化,缺乏对英语的整体把握。我国的英语教学之所以“费时、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

①没有自上而下建立英语语文学科,并在这一学科的统筹下,根据学生认知心理、语言认知水平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大脑发育状况,突出大、中、小学各自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及侧重点。②没有实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衔接与对接。③没有实行与中国语文教育的衔接与对接,在缺少真正的“双语文”环境下,学习者不可能对两种不同质的语言做到准确地解码与二次编码,不可能通过移情实现对两种语文融会贯通。④没有明确界定语文的定义,使得一部分中国学生只把英语当作交际、特别是听说的交际工具,因而学习英语的功利性过强。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不可能全面地习得第二语文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可能主动吸纳英语语篇中所提供的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同时积极地将这些理念与中国的国情融合,真正实现英语语文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使得我国大、中、小学的英语课程标准或要求在教育目标的设定和课堂内容教学上,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内容重复现象,过分强调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加速了人们对其功利效益的追求,伤害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就归因。同时,“语文”概念的不明确性,实际上导源于英语学科建设的不科学性,以至于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英语语文学科。因此,我国十分有必要及时将“英语学科”改称“英语语文学科”。

[参考文献]

[1]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8.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

[5]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4.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专业重要地位

继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现行西安世园会的火热举行,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已成为各高校英语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从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批准颁布并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明确地得知英语专业课程可以设置为三大模块。

1.职业技能(听、说、读、写、译);

2.职业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英美概况等课程);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不可或缺性

1.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一个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习俗等许多文化。要掌握一门外语一方面是它的可用性,另一方面是它的陶冶性,即学习者对文化和文学的敏感性及修养。外语专业学生首先应掌握好所授各门课程,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但在涉外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仅仅依靠正确的语法、句型、词汇、语音语调是不够的。只有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各种思想文化才能减少对文学的误解和冲突,促使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说英语人才的打造不尽是语言基本功的培养,也是跨社会交际文化能力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瓶颈,学习英语最理想的方法是亲身至于英语语言环境,感受文化氛围的渲染及熏陶,从而不断地运用文学背景知识与欧洲人轻松自在地交流。

但是,此情况对我国大部分外语院校、系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我们只能给学生提供些有限的文字资料、双语原版影视资料和录音等资料,或者是聘请一些外教参与我们的教学,但这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只能解决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问题。鉴于此,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氛围匮乏的情况,英美文学当之无愧成了不可或缺的文化材料,做到了有效弥补其不足和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文学作品覆盖了文学知识及各民族社会文化的案例,英美文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英美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和经济制度等背景知识的机会。通过学习英美文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使之成为具备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它具有形象生动、凝练精美、美妙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最好语言材料;文学也具有生活语言的特征,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极有利于学生阅读和吸收的特点。而英美文学作品恰恰是学习英语的极佳材料,英语语言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乔叟的故事、莎士比亚的戏剧、拜伦的诗歌、狄更斯的小说和许许多多的英语文学作品。英语专业学生,若不阅读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就称不上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即使英语说得再流利、语法再正确、语音语调再标准也是淡而无味,缺乏文学修养和幽默智慧的火花。在英美文学的作品里,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的材料。学生广泛地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在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同时,不会再是乏而无味地背诵单词和句型,而是沉浸在文学语言环境,以不同场合不同语言给之的感触来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体验原汁原味、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魅力。

3.文学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文化鉴赏和跨文化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尽情翱翔于历史的海洋中,亲身感受英美人民文明的进程。例如,在乔叟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中古英国的英雄气概、神权的至高无上

;在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里,可以感受人文精神的萌芽、人权意识的觉醒、人对科学知识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在斯威夫特和勃朗特的小说里,可以体验18至19世纪资产阶级文明的启蒙、发展和腐朽;在哈代的作品里,可以感知工业化进程中虚伪的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人类的无奈;在爱默生和梭罗的作品里,可以体会超验主义的唯美与理想;在海明威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美国民主的实质、人民的反战情绪……总之,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体察到人类对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之而奋斗的艰苦历程,也会领略到历代战争和经济危机给英美人民带来的灾难,可以感受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企盼,对帝国主义的嫉恶,对人类命运的迷惘和关切。在这万花筒般的天地里,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将会得到纯净升华,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辨将找到正确的航向,他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将得到验证、巩固和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

那么,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呢?

1.许多爱好者被迫放弃了文学的研究。

3.对各高校学生来说,四年的英语专业学习,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语,但往往在涉外信息方面显得内容很匮乏、思维肤浅、底蕴很浅薄。

文学素质的下降必然导致外语素质的下降,这一思想对社会的影响终于在新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得到了新的答案,该新大纲重新把英美文学课程推到了必修课的位置,这就使得各高校从新把文学对社会、对人类不可或缺的影响有了彻底清晰的认识,英美文学重新有了生机、有了生命。

鉴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历史和在当前外语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文学课,激活文学课,使文学课具有真正的实际作用。随着世贸的加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外语权威机构对英语教学在各高校的开展将给予更多的支持,坚信英美文学教学将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0.

Abstract:ThisarticlecomparesEnglish-languageresearcharticleabstractsfromtheeconomicsinanattempttounderstandthedifferentrhetoricalorganizationsusedbynativeandnon-nativewriters.Thecorpusconsistsof40abstractspublishedin2008fromtwoeconomicsjournals:JingjixueJikan,editedandpublishedinChinaand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respectively.Therhetoricalstructuredifferencesemergedintermsofthefrequenciesoftheunits,thesentencelength,andthelexicalbundles.TheresultshowspotentialfortheteachingofESLwritinginacademicsetting.

关键词:英语论文摘要;跨文化;体裁分析;经济学

Keywords:researcharticleabstracts;cross-cultural;genreanalysis;economics

0引言

1研究背景

自从JohnSwales将体裁这一概念作为学术语篇分析的工具,体裁分析法就受到应用语言学界以及EAP和ESP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应用(Brett,1994;Holmes,1997;Nowgu,1997;Posteguillo,1999;Swales,1990)。近年来,由于摘要体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于摘要的研究就引起了学界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其中,关于特定领域中的摘要的重要研究有Salag-Meyer(1992;1994)对于医学摘要的研究,Gibson(1993)对于信息与图书馆科学领域论文摘要的研究,以及Santos(1996)对于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研究。另外,还有部分研究涉及到跨领域的研究,如Hyland(2000)研究了1997年8个不同领域论文的800篇摘要,Samraj(2002)研究了野生动物行为领域论文和生物保护学领域的论文摘要,以及Dahl(2004)研究了经济学和语言学领域的摘要的个人与宣传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少数关于摘要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例如,Martin(2003)研究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论文摘要,Bonn&Swales(2007)研究了英语和法语的语言学类的论文摘要。鉴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跨文化视角下经济学类英语论文摘要其宏观结构的特征。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摘要的基本数据特征(表2)显示中国学者的英文摘要总字数和平均字数偏少;句子个数和平均每句字数也同样少于国外同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表3)英语摘要在两本期刊中出现最多的两个部分是Introduction和Result,这也符合国内期刊(CEQ)的基本数据特征,即平均句子数为两个。虽然国外同行会省略如Method部分,但是国内学者则更甚,会略去Method和Conclusion两个部分。这一现象与我们的观察(表4)高度吻合。美国期刊(QJE)的摘要通常会以完整的IMRD结构出现,而国内期刊(CEQ)出现两个和三个部分的摘要占所选摘要的大多数。

此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学者的英语摘要在宏观结构的安排上受到了本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中国学者会将两个部分混在一个英语句子中表达,使得摘要的句数偏少。例如:

Usingafirm-leveldatasetfor1998and2005includingallofChina's"abovedesignatedsize"enterprisesthattogetheraccountformorethan85percentofChina'sindustrialoutput,thispaperinvestigatesthreeissues.

BasedonthetheoryofentrepreneurshipderivedfromtheAustrianSchool,thispaperconnectsthecreationofentrepreneurstothecontractsthatentrepreneursobtainintheproductionprocessandstudieshowthesecontractsaffecteconomicgrowth.

不注重英语科研论文的逻辑性,省略重要的摘要组成部分如Method部分等。例如:

WeestablishfivefactsaboutpricesintheU.S.economy:(1)Forconsumerprices,themedianfrequencyofnonsalepricechangeisroughlyhalfofwhatitisincludingsales(9-12%permonthversus19-20%permonthforidenticalitems;11-13%permonthversus21-22%permonthincludingproductsubstitutions).Themedianfrequencyofpricechangeforfinished-goodsproducerpricesiscomparabletothatofconsumerpricesexcludingsales.(2)One-thirdofnonsalepricechangesarepricedecreases.(3)Thefrequencyofpriceincreasescovariesstronglywithinflation,whereasthefrequencyofpricedecreasesandthesizeofpriceincreasesandpricedecreasesdonot.(4)Thefrequencyofpricechangeishighlyseasonal:itishighestinthefirstquarterandthendeclines.(5)Wefindnoevidenceofupward-slopinghazardfunctionsofpricechangesforindividualproducts.Weshowthatthefirst,second,andthirdfactsareconsistentwithabenchmarkmenu-costmodel,whereasthefourthandfifthfactsarenot.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美经济学期刊英语论文摘要的宏观结构,发现了两类摘要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受到各自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国学者撰写英语摘要提供参考,并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丰富了体裁分析的研究内容。

[1]Americannationalstandardforwritingabstracts.(1979).NewYork:AmericanStandardsInstitute(ANSI).

[2]Bhatia,V.K.(1993).Analysinggenre:Llanguageuseinprofessionalsettings.London:Longman.

[3]Bonn,S.V.,Swales,J.M.(2007).EnglishandFrenchjournalabstractsinthelanguagesciences:Threeexploratorystudies.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6:93-108.

[4]Brett,P.(1994).Agenreanalysisoftheresultssectionofsociologyarticle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3:47-59.

[5]Dahl,T.(2000).Lexicalcohesion-basedtextcondensation.Anevaluationofautomaticallyproducedsummariesofresearcharticlesbycomparisonwithauthor-writtenabstracts.Dr.art.thesis,UniversityofBergen.

[6]Dahl,T.(2004).Somecharacteristicsofargumentativeabstracts.AkademiskProsa,2:49-67.

[7]Holmes,R.(1997).Genreanalysis,andthesocialsciences:aninvestigationofthestructureofresearcharticlediscussionsectionsinthreediscipline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6,(4):321-337.

[8]Hyland,K.(2000).Disciplinarydiscourses:Socialinteractionsinacademicwriting.London:Longman.

[9]Martin,P.M.(2003).AgenreanalysisofEnglishandSpanishresearchpaperabstractsinexperimentalsocialscience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2:25-43.

[10]Nowgu,K.N.(1997).Themedicalresearchpapers:Structureandfunctio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6(2):119-138.

[11]Posteguillo,S.(1999).Theschematicstructureofcomputerscienceresearcharticle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8,(2):139-160.

[12]Salag-Meyer,F.(1992).Atext-typeandmoveanalysisstudyofverbtenseandmodalitydistributioninmedicalEnglishabstract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1,(2):93-113.

[13]Salag-Meyer,F.(1994).HedgesandtextualcommunicativefunctioninmedicalEnglishwrittendiscourse.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13,(2):149-170.

[14]Samraj,B.(2002).Disciplinaryvariationinabstracts:Thecaseofwildlifebehaviourandconservationbiology.InJ.Flowerdew(Ed.),Academicdiscourse(pp.40-56).Harlow,UK:PearsonEducation.

[15]Santos,M.B.(1996).Thetextualorganizationofresearchpaperabstractsinappliedlinguistics.Text,16,(4):481-499.

[16]Swales,J.M.(1990).Genreanalysis:Englishinacademicandresearchsett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关键词语料库语步学位论文英语摘要语言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

EnglishAbstractLinguisticCharacteristicsAnalysis

ofStepLanguageinDissertations

LIDawei[1],CHANGZhe[2]

([1]InstituteofInternationalEducation,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

ResourceandElectricPower,Zhengzhou,He'nan450046;

[2]InstituteofForeignLanguages,He'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hengzhou,He'nan450046)

AbstractInthispaper,corpus-basedapproachtoanalyzeJohnSinclairEnglishabstractdissertationsexperimentalmedicine,combinedwiththeconceptofSwalespragmaticstep,observingandanalyzingthedissertationistypicallanguagefeaturessteplinguisticfeaturesofeachlanguage.Througha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experimentalmedicinedissertationabstractsinEnglishlinguisticfeaturesfound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tudentstosomeextent,basicgraspofbasicwritingfeaturesdissertationabstractsacademicEnglish.

Keywordscorpus;steplanguage;dissertation;Englishabstract;linguisticcharacteristics

1研究方法

基于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库平台,构建一个总词量约32万词的子语料库,其中包含540篇中医院校8年的硕、博学位论文的英文摘要。

首先对从CNKI优秀硕博论文库中随机抽取的每年30篇的中医药实验性论文摘要处理成为干净文本;然后,运用XML语言对其明显的结构语步分别进行标注;接着,用语料库软件分别提取相应语步文本,分别建立4个独立的语步文本库;最后,对每个文本进行词性赋码。

2结果讨论

2.1人称代词

本文通过研究他们的语步内频数来观察不同的语步中人称代词的真实运用情况。通过赋码软件的标注和语料库软件的提取可以得到这个人称代词语步内词频的分布图(图1):

人称代词有三类: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通过图1可以看出,第一人称代词I和we被用于目的语步,通过观察索引行发现,it多用来指代“本文”的研究目的;we多用来指代“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而方法语步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we具有很高的使用频数,第三人称代词的宾语形式them次之,因为在方法语步中,论文作者常用we表示试验方法的操作者,用them表示实验对象,“我们”对一些“对象”实施了某种试验。

图1

同时第三人称it被大量使用在结果和结论语步,尤其是结论语步之中,结果结论多为客观的事实描述,论文作者采用it做主语表明客观性。

2.2情态动词

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中,情态动词在作者的观点表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运用语料库软件,在赋码软件处理过的每个独立语步文本提取出所有的情态动词。情态动词出现的总频数为1210,占总词频数的比率为0.54%。从情态动词的分布途中,可以发现,在结论语步中出现了极高的频数;can的频数最高,其次是could,并且这连个情态动词主要被用在结论语步中。结论在实验性论文中是作者总结关于结果数据的概括性观点,经常被用来证实研究实验的目的。因此,在结论语步中,论文的写作者会使用can或者could来表达他们对某种治疗方法的肯定程度。

2.3语态

语态是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在某种特定语境下,当动作的发出这不需要解释时,被动语态可以更好地强调作者的意图。因此,通过同样的方法,我们提取了每个语步内的被动语态。统计结果表明,方法语步中的被动语态出现的频数高达2199,要远高于其它语步。通过观察索引行可发现,在这一语步中,作者常常被用来表达:“我们”对某些实验的分组实施了某种治疗方法。实验的动作发出者均为“我们”,因此,不必每次都进行解释,但是需要对不同的分组进行强调。

2.4时态

实验型医学论文摘要有其独特地特征,因此,时态的使用有其特定的规律,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在语料库软件中运用正则表达式,提取出每个时态,得到如图2中的分布情况。通过观察分布图发现,进行时、过去将来时和完成时在所有语步中均没有出现。图2的数据显示,一般现在时高频出现在目的语步和结论语步中。在方法语步中,最常用的是过去时态,也会偶尔用到现在时。

图2

在目的语步中,作者需要表达实验目的,所以他们多使用现在时来进行描述;大量的描述实验过程的句子出现在方法语步中,这些过程多发生在过去,所以方法语步多用过去时态。然而,在结果语步中,实验者为了强调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可这些实验结果又出现在过去,就表现出了有些人采用现在时,有些人采用了过去时态。在结果语步中,使用现在时还是过去时,目前仍存在学术争论。结论是结果的升华和作者自己观点的高度概括,多采用了现在时态。

3结语

总体而言,通过对中医药实验性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进行语言学的全面分析发现,中国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基本掌握了学术英语摘要的写作特点。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结论语步中使用了大量的情态动词,高于本族语者的使用,这可能是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语言;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一、背景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背景文化教学内容分析

1.以社交礼仪的学习促进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日常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检验英语学习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语言表达。而在与外族人进行语言表达时则需要掌握他们的基本社交礼仪,相较于语法表达的错误,社交礼仪的错误表达往往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带动文化背景的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应以专题方式开展礼仪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真正置身于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通过练习进行实践锻炼,从而提升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效果。

2.通过词汇开展文化背景学习。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要素,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载体,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特定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是其宗教文化与历史文艺的综合折射。对于英语与汉语来说,其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只是大体相对的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针对常见的文化差异可以借助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资料。学生在自由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我们日常汉语表达中常常有很多含有狗并带有贬义的词,狼心狗肺、狗腿子等,但是在西方英语国家中狗却被看作是人类最为忠实的朋友,除了一小部分带有贬义外,其余的都被认为是幸运的代表: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这种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是基于词汇的特定意义所造成的,因此通过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THE END
1.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法律常识合同法刑法民法典解读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法律常识合同法刑法民法典解读 法律知识内容大全 1. 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础是什么? 法律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规范社会关系、保护公民权利,也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需要建立在坚实的法律知识之上,这包括对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因此,了解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cai-pu/309318.html
2.宪法刑法民法区别覃程律师法律短视频宪法刑法民法区别 2022-04-1514,643 视频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部门法的母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它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与社会主义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个人的人身与财产,维护https://www.110ask.com/video/14078328408079901586.html
3.司法宪法民法刑法都有什么区别1.法律效力:宪法是根本法,是其他法律制定依据,民法、刑法是部门法;2.法的分类:宪法、刑法是公法,民法是私法;3.调整内容:宪法规定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刑法规定定罪和处刑,民法调整民事法律关系。轻烟薄雾 2022-07-18 15:38:40相关推荐 会计学就业方向是什么 忘记过去 会计学的就业方向有以下几方面:1、企业财https://edu.iask.sina.com.cn/jy/2xarplhFA3O.html
4.宪法与刑法民法的区别宪法、刑法与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各自定位不同,服务于不同的社会层面。宪法,国家或地区最高法律文件,定义政治结构、国家机构权力分配、公民权利义务。宪法确立国家基本原则与价值观,规定政府职责、权力界限,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必须遵循宪法要求。刑法,法律体系之一,规定犯罪行为、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9476446128711500.html
5.2022年法考(法制史民法宪法刑法)易混点总结.pdf2022年法考(法制史、民法、宪法、刑法)易混点总结.pdf 39页 内容提供方:3 大小:5.76 MB 字数:约4.47千字 发布时间:2022-07-31发布于黑龙江 浏览人气:5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2022年法考(法制史、民法、宪法、刑法)易混点总结.pdf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27/8005031015004123.shtm
6.法学专业包括哪些课程?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18门,它们是:法理学、宪法、民法、中国法制史、法理学、宪法、民法、中国法制史、国际法学、刑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刑事诉讼法学、商事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逻辑学、西方法律思想史、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婚姻家庭法学。 https://www.hbzkw.com/gk/zhuanye/122797.html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性质。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8.《中国法学》文摘·2018年第4期在环境保护上,不能孤立甚至割裂看宪法、民法与环境法的功能,应该注重三法的沟通与协调。宪法应提供足洽的规范依据。宪法条款统领民法和环境法,但不能替代民法和环境法。宪法中环境保护条款的实施与民法、环境法的实施属于以宪法为核心的同一法律体系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宪法意义上的实施为之提供理论和规范依据,当民法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311.html
9.头条文章刑法、民法、刑诉、商经知内容较多,课程有40-60小时,其他科目大约20-40小时,一个科目做完历年真题大约需要10-20小时。 在职考生,每天4小时左右,每个科目完成听课+做题的第一轮,多的科目(刑法、民法、刑诉、商经知)需要12-18天,少的科目(民诉、行政、三国、理论)需要7-13天。平均下来每个科目走一轮需要70-90天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20479255413157
10.浅析卢梭的法律思想——以《社会契约论》为主要视域民法考虑成员之间以及成员对整个共同体的关系。刑法考虑个人与法律之间即服从法律与受法律惩罚的关系。这三者是成文法。至于习惯法,指的是风俗、习惯和舆论。这种法律“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的法律衰老或者消亡的时候,它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601.html
11.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知识简单地讲,就是做人的资格。内容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人身权。人格尊严是公民作为人的最起码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是保证公民行使其本权利的重要条件,为此,国家除了以宪法形式对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做了原则性规定外,还通过刑法、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https://zhuanlan.zhihu.com/p/632524704
12.宪法书籍排行榜京东JD.COM为您提供宪法书籍销量排行榜、宪法书籍哪个好、宪法书籍多少钱等相关资讯,从宪法书籍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面比较,为您推荐优质宪法书籍产品!https://www.jd.com/phb/key_171312533716bb7c8c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