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宪法基本知识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二、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宪法的地位是什么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2.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3.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4.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四、宪法作用是什么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1.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的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2.效力不同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任何法律、法规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当符合宪法的要求或者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时,为了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性,应当宣布有问题的法律、法规违宪。

3.创制程序不同

宪法创制一般需要经过特殊的程序。从制定宪法的过程来看,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宪法制定权也只能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或者个人都无权制定宪法。人民制定宪法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部新的宪法的制定必须由一个国家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参与议论、提出立宪的建议,然后通过特殊的程序予以通过。

4.监督、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作为根本法的宪法一般是由宪法制定者直接来监督实施。在具体监督实施宪法的实践中,宪法往往将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授予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者是专门的国家权力机关。因此,在宪法实施的实践中,为了保障宪法的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只有宪法明确授予享有宪法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或者是特定的主体才可以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六、宪法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七、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第二,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八、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

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九、公民的定义是什么

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每个国民都应该具有公民资格,都应该成为公民,都应该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十、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1.平等权。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结社、示威自由。

4.人身自由。

5.宗教信仰自由。

6.文化教育权利。

7.社会经济权利。

8.监督权与请求权。

9.特定主权权利。

十一、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劳动的义务。

5.受教育的义务。

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依法纳税。

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

十二、为什么说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绝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制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

十三、宪法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十四、宪法对选民资格有什么规定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十五、什么是宪法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精神。

2.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

3.改革开放的精神。

4.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十六、什么是宪法宣誓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2018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宣誓制度作出修订,新的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十七、12.4“国家宪法日”的来历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THE END
1.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法律常识合同法刑法民法典解读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法律常识合同法刑法民法典解读 法律知识内容大全 1. 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础是什么? 法律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规范社会关系、保护公民权利,也是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需要建立在坚实的法律知识之上,这包括对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因此,了解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cai-pu/309318.html
2.我要了解法律常识简易指南从合同法到刑法一起搞懂我要了解法律常识简易指南从合同法到刑法一起搞懂 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这不仅是法学专业人士需要掌握的基础,也是每个公民都应了解的重要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这些法律常识。 首先,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我们要从宪法开始。这是国家最高的法规,它规定了国家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的职能。接着,合同法则https://www.jb9ykztqn.cn/jun-lei-gong-xiao/203426.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制定与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制定与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 答案及解析: 【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https://m.hb.huatu.com/jiaoshi/1561173.html
4.“刑法+民法+教育法+……=宪法”的观点主要错在没有看到()依据课本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严于普通法律。但宪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同;“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婚姻法+…=宪法”的观点主要错在没有看到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同;故选项B符合题意。A本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724961990130078064&fr=search
5.在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几大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在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几大类( )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https://www.shuashuati.com/ti/74b13fe900af4ccebe4894f117a85f62.html?fm=bd158522f8a3261bace1ad5442fd48b3f5
6.2022年法考(法制史民法宪法刑法)易混点总结.pdf2022年法考(法制史、民法、宪法、刑法)易混点总结.pdf 39页 内容提供方:3 大小:5.76 MB 字数:约4.47千字 发布时间:2022-07-31发布于黑龙江 浏览人气:5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2022年法考(法制史、民法、宪法、刑法)易混点总结.pdf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27/8005031015004123.shtm
7.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资源与本专业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著称。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资源与环境法等领域的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并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阅读http://www.peixun5.com/jineng/36277.html
8.《2024众合法硕背诵宝典刑法+民法+法制+法理宪法》(岳业鹏)简介x1¥23.402024众合法硕冲刺背通宝典·民法法律硕士联考规频课程配资料 x1¥23.402024众合法硕冲刺背通宝典·法理学 宪法学法律硕士联考规频课程配资料 x1¥23.402024众合法硕冲刺背通宝典·法制史法律硕士联考规频课程配资料 x1¥23.402024众合法硕冲刺背通宝典·刑法法律硕士联考规频课程配资料 http://product.dangdang.com/410301411.html
9.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①公法和私法:现代西方法学著作一般认为:宪法、行政法、刑法属于公法;民法和商法属于私法,诉讼法所属依其主法而定。 ②衡平法和普通法: 衡平法(现在我国香港地区还存在着这种法的划分) ③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复合制(联邦制)结构的国家适用的一种法的分类。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0.2023年江西专升本法律基础与法律实务考试大纲普通专升本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 150 分,其中法治思想占 15 分,宪法占 15 分,民法占 40 分,刑法占 40 分,民事诉讼法占 20 分, 刑事诉讼法占 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二、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从以下类型中选择: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 https://www.educity.cn/zhuanjieben/5018098.html
11.刑法与宪法的区别尹鸣鹤律师法律短视频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区别如下: 1、对象不同:宪法是最高法律,是规定国家政治制度和组织原则的法律;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处罚的法律,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法律;民法是规定民事关系和民事权利义务的法律,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2023-05-1728 https://www.110ask.com/video/2856469242271481492.html
12.《中国法学》文摘·2018年第4期在环境保护上,不能孤立甚至割裂看宪法、民法与环境法的功能,应该注重三法的沟通与协调。宪法应提供足洽的规范依据。宪法条款统领民法和环境法,但不能替代民法和环境法。宪法中环境保护条款的实施与民法、环境法的实施属于以宪法为核心的同一法律体系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宪法意义上的实施为之提供理论和规范依据,当民法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311.html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D.宪法、刑法、民法 [参考答案-建设工程教育网] C [建设工程教育网-老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https://www.jianshe99.com/jianzao/stzx/zh20210803134921.shtml
14.刑法视野量刑法学网“所谓法秩序的统一性,是指由宪法、刑法、民法等多个法领域构成的法秩序之间互不矛盾,更为准确地说,在这些个别的法领域之间不应作出相互矛盾、冲突的解释。例如,在某一法领域中被认为是合法的行为,在其他的法领域就不能认定为违法而加以禁止,或者不可能出现与之相反的事态。”[1]这也应当是立法者时刻保持的https://liangxing.swupl.edu.cn/xfsy/279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