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法硕5门专业课各自学习方法与技巧(2023版)

【修订:2022年5月/2021年8月/2019年4月……/2008年10月/2007年10月】

此专文为“核心7篇”之一,每2个月回来读一次,或打印出来!

先提醒一下,每年法律变动虽小,但心中大致有数: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修改《立法法》,2017年制订《民法总则》(2020年《民法典》以“总则编”取代,但几乎只字未改)、2018年第五次修改《宪法》并制订《监察法》、2020年《民法典》、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等等,这是相对较大较重要的变动。教材与法条冲突的,要以新的法条为准。另,每年有一些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包括非常重要的民法典司法解释),里面也有不少细节考点要掌握。

《永平法硕笔记》和《录音》会结合新法条与司法解释、大纲和考试分析对变化做动态解析和专题讲座!

第一部分:综合课(150分)

【法理-60分】

对于一般人而言,法理学理论深、理解难、题目抽象,答案也不像具体的民法刑法那么容易标准化和统一化,所以考生中法理学比(民法、刑法)得分比例低一些是正常的--尤其是对于不太擅长记忆的男生来说。

学法理,以看《考试分析》为主(越是难理解的科目,越要死记硬背),难在多选题与材料案例题,学好了法理学可指导民、刑、宪三个部门法的学习,一般先看(当然难度也较大)。反过来,学好了民法、刑法、宪法,也可帮助你理解抽象、枯燥的法理学概念。

从学习方法上言,相对于民法刑法等实体法而言,学习法理学可借助如下途径:

1、可以看看法理的本科教材或《法硕指南》(尤其是个别疑难知识点或章节)。

2、与刑法、宪法、刑法等具体部门法的学习保持互动,两者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如法理中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关系、立法体系等章节的学习,法理学有法律原则的功能,民法学就有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两者互动可以加深彼此学科的深入理解;

法理学还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很多章节都是先讲理论,再讲中国的实践(比如中国的立法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法律渊源、中国的法律监督、中国的法律职业伦理、中国的立法、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中国的法治比如依法治国/中特社法治体系与法治理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与格局等)。中国的实践,使得这些相应章节更显得重要(学法律,终究是为了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嘛)和便于理解!

3、更强调循序渐进与积累(不懂的时候完全不懂,质变之后,突然“豁然开朗”):对一些重点难点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自己也可上网搜索,先了解大概即可),比如法律论证、比如实证分析学派与自然法学派的差异、比如法律关系,要在不同的复习阶段不断的思考与揣摩,随着知识不断积累以及习题强化,很多理论知识的会被逐步理解,别急于“一步到位”-所以,暂时性不懂也不要焦虑,以免影响备考心情和计划,甚至,可以阿Q:“万一今年不考呢”。4、相对于民法刑法,更要注重死记硬背,多看《考试分析》,很多理论问题,最后也理解不了的,考前背下来也好呀,考试的时候多一分算一分,到了考前冲刺突击更是如此-不能有“求全”思想;

5、对于一些难懂的概念或章节(比如司法基本原则、法律关系、法治、法律论证、司法的特征等),自己可以用百度查询一下,网络会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点进行解说与分析--不要太在意和纠结于一定谁对谁错(没有必要的,尤其是法理学),这些观点或论述就是用来打开你的思维之窗的!

我将“法理学知识体系”总结如下:“什么是法(法的本质与特点)--怎么来的(法的起源、法的制定)--长成啥样(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法律渊源、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有什么用(法的价值与作用、法的局限性)--怎么运行(法律职业主体;通过执法司法守法与监督+运用法律推理、解释、论证;来调整法律关系)--归结于法的责任--最终升华为国家层面的法治理论与依法治国战略。

接着,“法”自己这条线讲完了,再讲“法与别人的关系”(比如法与科技、法与宗教、法与道德、法与政策、法与市场经济/政治等)。

最后,法理学中还有一条隐藏的线索,就是“法治中国化”,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理念、法治国家、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的法治实践与未来、人治到法治的转变、Xi法治思想等”,这条线,在复试里也是经常遇到,论述题和面试题!

法理学,只有能用来分析实例,能举得出例子,才是真正学懂了,才能拿高分!

另外,我在笔记录音、微博中经常提及的大纲新增加的、本就特别重要的法律价值理论,包括各自的含义与冲突解决规则,最常见的秩序与自由的冲突辨析等,也包括我经常说的论述中国的依法治国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经常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以及队伍建设角度考虑,也要注意中国特色,比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立足中国实际!像法律继承与法律移植这种曾经是考试范围,后来又移除,再后来又重新拿回来的考点,知识不多,但现实性极强,也不可掉以轻心(2017年2018年都考了)。

单独提一下法律论证,这是2017年新增加的,2022年也做了微调(“效果最优性”取代“最大程度可接受性”),说实话,难度比较大,要区别于法律推理,还要把握其“客观性标准”!

法理里的部分考点,有的实在难理解,有的实在没什么运用价值,那就标记好,留在考前“死背”。比如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法律关系等。

与其他科目范围很明确不同,在复试中,如果学校说复试范围是“法理学”,原则上,你还得看看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很多人眼里,宪法学也属于法理学范畴!

【宪法-50分】

宪法不枯燥,枯燥多半是因为你“反感”!宪法分为“宪法理论”与“中国宪法条文”两部分:

(1)“宪法理论”以理解《考试分析》为主,包括宪法规范、宪法的特征、宪法四大基本原则、制宪权、依宪治国理论、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基本权利限制原则等;

(2)“中国宪法条文”以记忆为主,毕竟有法条做依据(注:不仅仅是《宪法》,还有《立法法》、《选举法》、《监察法》、《法院/检察院组织法》等宪法性法律),但注意总结归纳,将知识系统化、要注意细节与易错点,重点集中在公民基本权利体系及其限制(几乎每一项权利都可以拿来单独考)、人大制度、选举制度、立法制度,以及新增的监察制度!

不少章节就是先讲理论,再讲中国的宪法规定、实践与制度,两者要结合起来。

不过,枯燥的也有,像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精神文明、政协之类比较空的东西,稍作了解即可,高中就学过了,更像是政治课程,但有个别小知识点也重要,比如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与变化。

当然,上述“基本理论-中国实践”界限也不是完全那么清晰,比如,即使是“中国宪法条文”部分,也有很多系统的、理论化的知识,如选举的功能与基本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等,不管事后证明当年有没有考,但从备考角度看,从来不能掉以轻心;2018年以后,监察制度会考得越来越深(包括复试);法院检察院这些年涉及的改革很多,也是初试和复试热点之一,本身监察委和检察院的关系又涉及很多热点。

宪法复习,注意一个“细”字:很多法律条文是“差一字,意思差千里”,且条文之间容易混淆,如各种比例、各种提名权、各种程序等等,比如经常说的“监督”与“领导”,“批准”与“备案”,“撤销”与“修改”,“报告”与“许可”等,反映的是不同的法律性质与关系。法条得熟呀,有空自己列列表对比呀!

宪法学难点:主要在论述题与案例材料题,譬如人大制度、选举制度、基本权利、宪法实施(依宪治国)、立法法、基层自治等一直都是重点与难点,也是这些年的社会热点,出材料甚至论述题都是很有可能的。另,历年宪法修改,涉及“人权”与“私有财产保护”的要仔细看看教材,用心理解。2015年修改的重要宪法性法律《代表法》、《立法法》《人大选举法》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人大制度做了很多完善(后期或也有修改,但动静没那么大);2018年宪法第五次修正,主要是监察制度的引入,可以说,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2018-2020年,因为司法体制改革,法官法检察官法和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也有不少修改,有不少热点,复试也经常涉及。

“宪法学理论部分”与前面说的“法理学”,如果觉得难,可以适当看看法学本科教材或《法硕指南》,尤其是法理学:

一是因为这2科考察难度越来越大,以前大家都觉得考实例是民法刑法的事,结果现在法理和宪法也都是结合实例来考了;

二是因为这2科本身的理论深度较高,距离生活远一点,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样做可以增加知识点,扩大视野,训练思维。所以,对于民法刑法、宪法学非理论部分、中国法制史等,系统看本科教材就没有必要了。

我常跟永平法硕学员讲,整个宪法学都在讲两个“权”:公民权利(保障)和公权力(限制),所以,由此引出了很多了宪法学考研的基本知识点与常考点,如:宪法的本质、宪法与依宪治国、宪法的作用、宪法的四大基本原则、违宪审查制度/宪法监督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其选举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法院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关系、监察委与法院检察院执法部门在办理职务犯罪方面的关系等等,每一个重要知识点都包含着前述核心思想:保障和彰显公民权利,规范、限制和监督公权力!我甚至希望,这个理念能够影响你们一辈子,包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而“国家机构”这一章节,知识点多(2018年又增加《监察法》,即监察委)、细节多,理论性并不强(人大制度相对有些理论),所以自己要多梳理、自己多写多总结(无论你是否购买了永平法硕笔记或录音,多动笔才能发现规律,多动笔才能过脑子、多动笔才能促进记忆),要多做题,才知道真正的考研试题会如何考察您,包括很多细节,比如全国人大与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区别、在人事权上的区别,谁可以提法律案,谁可以质询、谁可以罢免、哪些岗位有任期制限制,为什么说中国的国家主席并非“虚位”、还有诸如地方自治权和国务院职权这类不被重视的“次重点”等等!

学习宪法,大家会觉得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很大,但这不应该影响备考的心情,更不能产生对立情绪、不能赌气--本来,依法治国的道路就是任重道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明天还需要你们继续添砖加瓦呢,抱怨能解决什么问题?!

【法制史-40分】

法制史靠背?讲对了一半而已。没有法律基础、没有系统整理、没有习题训练,你连背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怎么背了!说它“靠背”,背后的潜台词,实际上是说,相对于民法刑法要更多地“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和“做题才能形成解题能力”而言,法制史记忆更容易、比重更大,解题能力训练要求相对更低(但绝对值未必少)!

有人问我:法制史记啥?我就一句话:去看一两套真题!!

法制史考点多而杂,尤其是已经考了20多年了,一些所谓的次重点、非重点,都可能考,防不胜防,所以,要有耐心,要自己整理,自己对比,自己编口诀。

另,我们常说“法制史看的可以迟一些”,但这句话不是说把法制史放到考前几个月才看,而是说,每一个复习阶段,法制史作为最后要看的一科,但每个阶段都要看法制史!法制史的很多考点,能够与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形成互动,比如法律原则、法律渊源、习惯法、刑事立法基本制度、民商婚姻继承法,还能学一些诉讼法知识。

有几个重要朝代,重点比较集中,如:西周法律制度、秦朝“法治”;唐朝法律;中国法律近代化(新清末修律)、南京国民政府!后两个阶段,很多人总是忽视。而从“反押题”角度讲,孱弱的北洋政府的法律,也有不少考点。

还有,涉及特有法律制度的首次引入,理论化较强的法律儒家化、礼刑关系、中国法律传统(中华法系)、主要立法原则、死刑制度演变、诉讼制度演变(法律性强)等等。

至于中央司法机关演变,也是重点,但难度不大,主要是容易搞混。

如前所述,学法制史,要与民刑法理宪法等学科互动:比如,从法律近代化想到法律移植和继承,从历代监察制度的演变想到监察法和法律继承、从行政兼理司法和皇权至上等想到法理学里的司法的特点与原则以及中华法系特点/中华法律文化,从近代民法立法想到当代民法典的制定、民法体系与《民法总则》《民法典》的制定,从一些民商经济立法想到当代婚姻继承立法的规定之区别,从各朝各代的立法原则想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关系、从古代立法对礼教道德的尊重想到法语道德的关系等等。这些年出现了法理学与法制史综合的论述题,这些都是命题的“素材”!

至于记忆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学习习惯,特长采取各有特色的记忆方法。我当初记忆法制史采用的主要方法有(除了口诀记忆、关键词记忆、列表记忆等通常方法外):

1、联系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记忆

2、结合自己已有法律知识理解记忆

3、睡前关灯大脑通篇放电影回忆记忆法(其它学科亦适用,坚持到底)

4、知识点对比联想记忆

第二部分:基础课(150分)

【民法-75分】

民法内容太多?这里,我先纠正一概念:民法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7门学科(对应民法典七编),即民法总则理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知识产权法+婚姻继承法+人格权!这7门学科其实相对独立,自成一派,所以,消灭一门是一门,若混在一起视为“一个学科”,心理上就先崩了,而且容易导致备考的“平均主义”!

首先说明一下:严格讲,《民法典》是“编纂”,而非“制定”,因为民法典90%的内容直接来自于之前运行了几十年的各民事单行法(比如《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等),所以,《民法典》颁行,并不是将民法知识体系和内容推倒重来,很多考点,并未改变。不过,相对于以前的法律修订而言,民法典带来的变化的确比较多,但又不至于“翻天覆地”。

民法的理解成分,较之法理学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但民事关系、民事行为及其效力(民法总则对原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的“法律行为效力”部分,做了较大改变,以“尽可能减少无效”为原则)、民事法律事实、债法总论、物权取得与变动理论等等理论问题,难度较大。

注意,2017年生效的《民法总则》(今天的《民法典》的总则编),是整个民法典的“大脑”,它不是“重新搭建”,创新有限,其重点修改,集中在4个方面:基本原则+法人制度+监护制度+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考试分析、旧题目、旧答案与民法典总则编有冲突的,以民法典总则编为准,尤其是“民事法律行为效力”。

民法里有一些特殊的看上去很Professional的制度/概念,比如表见代理、善意取得、原始取得、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缔约过失、预期违约、无过错原则、效力待定合同、定金原则、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占有、最高额抵押、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代位权、撤销权、连带责任、情势变更、法人人格否认、合同法定解除权、要约-承诺、一般人格权、自甘风险、自主行为、离婚冷静期制度、惩罚性赔偿、可预见原则、区分原则、物权法定、居住权、连带责任等,皆是重点,有的很好理解(听着比较唬人而已),有的有难度,需要结合一些案例来加深理解,考得也比较深,看书有时候只是“皮毛”。复试里,这些词经常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

对于一些重要的民法概念/制度,要熟悉其“定义、特征、构成要件、立法目的/立法精神和原则、法律后果、典型小案例、法律条文”等(实际学习中容易忽视立法目的,也就是忽视了why)。民法中的一些法律概念,是法言法语,要注意与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说法区别开来,不管是其含义还是称谓,比如物、法人。另外,民法概念的学习要注意概念划分的标准,注意上下级、并列级概念之间的对比和学习,不要孤立地看待一个概念。

要学好民法,在看书理解的前提下,要多分析案例题,多了解一些经典小案例(可以在我微博搜索关键词:法硕案例),并且把案例与具体制度和理论结合起来,联系实际生活、联系法条,豁然开朗!不信自己试着查查打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重要制度-“代位权”这个概念,借助一两个案例来加强学学!

民法法条,现在主要就剩下个《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替代了被废除的《民法总则》、《民法通则》以及《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民事单行法),因为太厚,你可以按照前面7科的范围,分拆装订。知识产权法的法条,原则上不用打印了,尤其是2021法硕考试分析做了调整,删除了知识产权法80%的内容,只剩下核心的概念、特征、内容、客体等,考试范围严格以考试分析为准即可。

自己去总结一下,看看历年真题考了多少物权法的考点,集中在哪些章节?!

侵权责任法从总则理论到具体侵权行为即分则都是重点,分则更是“陷阱多多”,多做题做对比多看几个典型案例多背诵才能搞定,你不知道它明年会考哪几种特殊侵权;婚姻家庭编集中于婚姻的效力和财产的分割;继承编主要是遗嘱效力(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效力)、几种主要的继承类型以及继承后的债务承担。

【合同法】

另,历年真题中,案例分析或案例辨析的大题几乎年年都有合同法的(尤其是买卖合同,结合物权法或侵权法),选择题里的就更多了;民法的很多理论不直接考,而是以合同法来具体设计题目(典型的如以合同的效力来考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法分为2部分:“总则”(基本理论)与“分则”(典型合同),与刑法非常类似。

合同总则与合同分则复习方法不同,前者主要靠理解,靠法理分析,按照合同“形成-履行-终止”的逻辑展开论述,尤其是要约-承诺理论,合同履行原则,合同的保全、三大抗辩权,法定解除、违约责任(构成要件与承担方式)等重点;后者主要靠结合法条记忆与案例分析,重点把握最基础最常见、专业性最差的买卖合同、保管合同、运输合同、赠与合同、保管合同、借款合同(包括自然人借款)、保证合同等类型(像涉及三方的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就非常专业和复杂,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也很陌生,所以如果考得太深的话大家都“歇菜”)。无论总则还是分则,法条一定要记牢记准(尤其是“但书”和关键限定词),重点法条非常多。

结合相当数量的习题尤其是案例训练不仅可以弄懂合同法,同时可以弄懂民法总则部分的很多理论难点,如: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主体、代理与委托、赠与法律关系等;在买卖合同、赠与合同、保管合同等章,还要结合物权法的很多知识点一起复习、做一些复合型案例(近年的法硕真题你们应该发现这个规律了)。

如果觉得法硕专用的习题量还不够或不精,则可以考虑上网搜索一部分习题作为“补充”(包括司考题),只要在考试大纲范围内就行,司考题、本科习题、法学研究生考试习题、案例习题、法硕复试题等均可、当然,法硕专用题包括真题这是主力,市面上这类书籍也很多,高教出版社、人大出版社和法律出版社的都还可以。记住:做题不是为了“背题”,更不是为了“押题”,是为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法律思维、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更有助于记忆。

【刑法-75分】

刑法的课程体系与合同法类似,也是分为“总则”与“分则”:

1、总则(刑法理论部分)与分则(中国刑法具体罪名剖析),复习方法也不同。总则对分则的理论指导作用非常明显,没有总则的整体把握,分则就很容易断章取义,甚至四大要件分析不下去;

2、分则不断用到总则理论,具体化,使得总则更容易理解。

任何一个刑法案例题,几乎都是“总则理论+刑法分则四大要件”的结合(复试则还要掌握“阶层理论”并用来分析一些疑难案件),缺一不可:题目不仅要求牢记分则法条(尤其是重点罪名),还要求能灵活运用总则的刑法理论分析问题(最常见的是犯罪故意/过失和共同犯罪理论,然后还有数罪并罚、犯罪中止/未遂/既遂、量刑六大要件等,刑罚部分相对独立一些)。

比如,罪数形态,看多了做多了总结多了,你就会发现关键是(三句话):两个独立的行为,数罪并罚;两个有特定关联的行为,处断的一罪(定数罪则太重了,毕竟为了一个目的);本就是一个行为,实质的一罪(行为才一个,实质上自然是一罪,不可能两罪,不管造成的表象或假象如何)。至于,“法定的一罪”,不难理解,就别掺和进来“捣浆糊”!

多数人认为:刑法的难度相对较小,比较容易理解,一旦入门,剩下的就是“狂练”了,取得高分的可能性极大。

刑法总则:可以说几乎处处都是重点,处处都是陷阱,但是,至少,我希望大家尤其掌握好如下重点:刑法三大基本原则,犯罪三大特征与但书条款,四要件说尤其是犯罪主体与主观方面、犯罪停止形态及其法律责任(尤其是未遂和中止;未遂既遂的标准)、共同犯罪(超级重点,而单位犯罪中共同犯罪的认定是难点)、持续犯、牵连犯与想象竞合犯、6大量刑制度(尤其是缓刑、自首与坦白、立功)、死刑制度(尤其是缓刑的适用,复试则经常还涉及“废死”和“安乐死”)、数罪并罚的几种类型与运用、假释/减刑适用与限制等等。

刑法分则的一些常见罪名,掌握得不好的,可以结合“百度百科”扩展学习。

另,2012年之后,需要注意《刑法修正案八》对考研试题/辅导资料的重大影响,因为这是第一次对刑法总则进行修订,修改量大而且影响深远,这也意味着2011年之前的很多法硕试题本身和参考答案在2012年之后未必还适用!所以,建议你单独熟悉一下《刑法修正案八》对总则的修改内容与解析(网上有很多类似资料)!

2016年及以后,除了刑法修正案八,还要注意《刑法修正案九》,但是刑九对总则的修改比刑八少多了,主要就三点,但刑九对分则修改依然较多,且很多是热点、专业性也弱,如危险驾驶罪、贪污受贿罪的处罚、一些新增加常见罪如代考行为、向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等等,都非常重要,这类新罪名基本都会纳入大纲考试范围。

2020年底发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总则涉及刑事责任年龄下调(但有严格条件和程序),分则涉及不少多发性新罪名,时代性很强,也很重要。

当然,刑法修正案1-9、11都很重要(刑十就一个分则条文;刑1-7均是分则);涉及分则的修订,重点依然隐藏在常见性、多发性和“非专业性”罪名中。

很多人都怕刑法分则,觉得太多了。刑法分则是难,但理由不是“内容太多了”,再多,有《考试分析》这一整本书多吗?真正的理由,是如下7点没做到:

(2)不知道考点在哪里:也就是不知道“有用”的话和词语到底在哪,想通读“背”下来,想把每一个罪名的每一个要件或条文都背下来,甚至还去背如何处罚,结果直接“歇菜”了,尤其面对一些带有行业、专业知识背景的罪名,连话都读不懂。

(3)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平均用力,尤其一些生活中不常见的、行业性很强的罪名,费力去看却是“费力不讨好”。你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民财产与生命权、贪污贿赂这三大核心类罪,以及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和危害公共/司法秩序中多发性但“行业性专业性不强”的部分罪名,比如走私罪、伪造货币罪、各种诈骗罪、信用卡类犯罪、妨害公务罪、伪证罪、虚假诉讼罪等!

(4)忽视了最基础的法条:永平法硕众多指导专文都要求人手一本《刑法》法条,分则尤其如此,常见罪名的基本罪状必须牢记于心,这是基础的基础,很多时候,基本条文记住了,答案就出来了,包括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6)多看点案例,不管是试题型的,还是真实案件;看书多动动笔总结归纳;知识点多重复重复,多温习温习。

(7)学习到了中后期,不要说什么“刑法分则罪名一脑袋浆糊”,而是区分一下:哪些是非重点罪名基本不用看;哪些罪名很熟悉了、哪些罪名比较熟悉了、哪些罪名还不太熟悉、哪些罪名还根本没有掌握,要区别对待、各个击破,不通情况的罪名,用力程度和方法自然都不一样,切不可都“平均用力”!

另外,以四要件为基础,刑法分则可以借助讲解更全面的《法硕指南》或司考资料。

第三部分:关于看书顺序、考研英语等

就各科难度而言,一般来说:法理学最难,民法次之,宪法与刑法再次之,法制史最容易。这个排序的基本依据就是各自的理论深度,即使是法本法硕,亦不例外!

看书的顺序(尤其是第一遍看《考试分析》),推荐2个顺序参考:

1、演绎思维: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法制史

2、归纳思维:【刑法、民法】、宪法-法理学-法制史

(1)视法律修改不存在(尤其是非法学考生),先把去年的搞懂再说,等8、9月份新大纲新分析出来再“替换”“更新”,非法学多是如此,因为基础太差;或者是

当然,去年6月1日-2月1日的法律修订(含司法解释),我会提前体现在《永平法硕笔记》和《录音》中,至于当年2月1日-5月31日的法律变化,我会通过“补充单”动态解析和补发资料

记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第一步都是特别辛苦的,不要随意调整顺序,你是在打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法律条文的不断熟悉,法律学习规律的不断参透,后面的复习才可能逐步变得简单--所谓“万事开头难”!

最后送一句话:沉下心来,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你此才会成功!

至于法硕考研英语,我特别强调“日积月累”和“重视阅读与写作训练”,词汇永远是个基础与前提,强调基本功训练,强调在平时的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强调英语的语感,考研英语更侧重阅读分析能力的考查,所以突击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上辅导班也不是为了突击,是为了补基础。

考研英语的指导,在我微博搜索关键词:考研英语,每年因为英语单科被挂或拖累总分的,大有人在,教训深刻--至少掌握我创立的《永平法硕考研英语作文高分5技巧》。英语,不管你基础好还是基础差,“滚真题”都是基本复习策略之一!

我现在要催促你的一件事是:去做一两套近年的考研英语真题看看(不管你法本or非法本),对你而言到底有多难?--请别人说那都是懵懵懂懂,云里雾里-NOW,现在就去!

InParticularfor法本法硕:法本法硕是法学科班生,上面说的很多东西,实在很基础、很easy,你们应该一看就懂,所以查漏补缺一下,接下来去落实就好;如果说一定有要额外跟你们说的,则是“记得一上来就先去看看做做法本法硕真题”,看看题型,做一两套真题,做完题,你自然知道该如何在备考方面做些调整(区别于其他法律类考试,比如法考司考、期末考试、法院入职考试),比如更侧重记忆、某类题型要加强、难度与其它类型法律考试相差几何?别听别人说,别信别人的“只言片语”,自己去做才能得到真东西,尤其是得到全面的东西和理解,并会具体到自己。

法本法硕的考察,现在题目越来越难,尤其是拉分的论述题,这实际上也是在考察你四年本科学习所形成的法学基础和分析论述的能力。

第四部分:共性的东西千万不能忘

别盯着“个性”就又忘了“共性”,如下几点,必须牢记于心:

我向来强调复习“循序渐进”、“不断重复”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文科考试都必须走过如下阶段,即“基础知识预备―通读指定教材―突破各章节重点难点―习题强化训练{单元习题and套题(模拟题+真题)}―考前强化记忆冲刺-保持模拟热身并参加考试”(法本法硕可以略去“常识预备阶段”与“通读指定教材”阶段,直接从“突破各章节”介入备考)。

具体到法律学科,还要注意每个阶段都有“看书+做题+看法条”,三者很多时候是并行的。通过这个计划,你们就能提前预知从“对法律一无所知”到“走上考场熟练解题”你会经过哪些痛苦与训练!

文科复习最终归结点,3个东西:知识点的理解能力Understanding+知识点的运用能力(解题能力,Application)+过程中的记忆与考前的死记硬背能力(Remembering),过分只强调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够全面。记不记得住,一要循环,二要理解,三要做题;能否运用起来,主要靠做题,但基本的知识点(包括法条等)要记住又是前提,所以,永远不要将记忆和做题对立起来,永远不要将理解与记忆对立起来,都是“持续互动、互相促进”的过程。

教材《考试分析》的确特别重要,但此书中:

(1)知识点的“记忆”不是指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主要依靠“不断的循环强化记忆+结合具体案例的理解+个人的思考总结+习题训练”+考前的“死记硬背”大突击;

(2)知识点的运用主要依靠“习题的强化训练+答题规律技巧的总结”获得,形成自己的解题能力-不要相信什么捷径或押题之类的“鬼话”,踏实看书做题比什么都心安理得(包括知识的系统化,否则很容易碎片化);

(3)只有考前突击那一个月,才是90%在“死记硬背(纯背)”(平常那叫“记忆”)。

若发现自学不行,可考虑购买《永平法硕录音》或《笔记》作辅助,具体购买程序,除本微博置顶帖。

法硕备考中有大量的“记忆工作”,每天"关灯后临睡前躺床上回忆当天所学(如放电影一般)"的记忆方法,一定要坚持到考前最后一天。

附件:备考中碰到不会做的习题或疑难知识点怎么办?YPZD

这里我仅教给你们基本方法与步骤:

1、第一步,最关键,就是理出问题的关键词与核心。否则,你后面几步查什么都不知道。

2、查询法条。当然,你查询的法条不能是失效的,有时候,还需要结合几个法条一起理解。

3、查考试分析。《考试分析》是命题和答题的基本参考(虽不是绝对权威)。

4、百度模糊查询。如果第一步没有做好,这里连输什么关键词都不知道。网上资料与解析众多,如何借鉴、综合与辨析,就看你的基础与思维了。

5、法条与分析有冲突,法条为准;分析与其它参考书有冲突,分析为主;还搞不定,以上2、3、4综合考虑,获得相对合理并能说服自己的结果或答案。

6、还是还是搞不定呢?先暂时放弃,继续自己的复习备考之路:有的问题,会随着法律基础的加强自然“溶解”,有的问题,你这一辈子没有掌握,也未必会影响你的成长;有的问题,连问题本身都是错的(这种情况在非法学中很常见)。

不要什么“都”想解决掉!不要什么都想“现在”就解决掉!“什么都想要”的最终结果就是:纠结于“一山一城”的得失,最后失去了“整个江山”!这是大战略,绝不能因为解决不了一个习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或在那里纠结难过而浪费了大好备考时光。

THE END
1.法律硕士初试考什么?刑法民法是关键,家长需要知道的备考细节孩子选择考法律硕士,作为家长可能第一反应是:“这考试到底考些什么?难不难?”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法律硕士的专业基础考试,尤其是刑法和民法这两个“重头戏”。听完后,不妨给自己的理解程度打个分,看看是否跟孩子备考的节奏同步了。法律硕士初试:刑法民法占大头 #2025考研指南#法律硕士初试有四门科目,分别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30218695485854&wfr=spider&for=pc
2.法考八科难度排行以上三个特点导致刑诉学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刑诉科目不同于民法刑法,离生活比较近,凭朴素价值观还能做一做,刑诉如果复习不到位很有可能考试会崩盘。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刑诉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所以,在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建议首先要把握住必考点和常考点。 https://www.peixunsj.cn/5965/n_34103.html
3.刑法学研究生和民商法研究生那个难考?民商法研究生更难考一些。一般来说,在知识点方面,民商法比较复杂,涉及的部门较多,学术类型较多。至于考试科目,这不能当作相同的学校给的范围问题取向,困难也不相同,标准也是不同的。现在可以想下考什么样的大学和学院。民商法包括民法和商法。民法主要包括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婚姻https://m.edu.iask.sina.com.cn/jy/3pXEWakt5Uv.html
4.商法,民法,刑法哪个专业毕业后薪资收入较好?你看看,这该有多难。所以,,,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盎寇金 2022-10-13 其实,不在乎那个专业,关键看自己做的如何!商法,民法,刑法都是不错的专业,出来后不论是去公司做法务,还是当律师,或者去考公务员,都挺好的,从专业上说,没有多大的差距,从个人专业水平上看,可能不同的选择会导致收入差距较大, 最美 202https://www.hljgvc.com/kyq/63360.html
5.本科法大,二战考研上岸人大民商法——享受过程,取悦自己其中七月和八月学习民法和刑法,九月学习宪法、法理学、法律史和知识产权,十月开启背诵。一战失利后笔者并未寻找实习或是立即投身于二战的学习中。笔者在四到六月这三个月中大部分时间都蜗居于宿舍休息和恢复心情,但同时为考研做了三项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反思了自己一战失利的原因和自身存在的不足,思考二战如何改进;https://www.douban.com/note/862512133/
6.法考是不是越来越难考上了?从2024年题看,综合性越来越强,灵活性越来越强,这个可以将2024年题2018年题对比一下。做太早年份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50843663
7.理工科出身+记忆力奇差,一次性过法考经验上表只是个人的最终选择,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最优解。但刑法民法我是比较过多位老师的,可以试一下这样做。 书和题我的想法是选择不同的老师,因为这样可以看到对同一考点不同的表述和解析,有利于通过做题重复记忆和补漏。 刑法的复习 表格3 刑法表 由于刑法是第一个复习科目,所以决定按照蒋四金分享的计划和老师复习https://www.jianshu.com/p/d2b42cefc7bd
8.法考和律师资格证哪个难律师资格证考试则是国家司法考试中的一种,分为两个阶段:司法考试和律师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多个科目,考试难度较大。律师职业资格考试则是主观题和客观题的结合,主要考察考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虽然律师资格证考试的难度也很高,但是相对于法考来说,难度略低一些。 https://www.pxwy.cn/school-4026/document-id-20565.html
9.浅议民法思维和刑法思维的异和同□ 郝铁川 (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现代著名法学家杨兆龙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法学界的贫乏》一文中就指出,当时的法学界搞民法的人不懂刑法,搞程序法的人不懂实体法,过分专一而不通融。此种流弊,迄今未绝。这已经影响到了我们对实务问题的解决。例如,民刑交叉是民商事审判中的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至今存在诸多争https://finance.sina.cn/2023-11-15/detail-imzurrpa5807328.d.html
10.吉林大学2022年法学考研专业课二初试真题解析(1)题型上,与民法相同,刑法也不再采取两道30分论述题的考查形式,采取2道15分简答题与1道30分论述题结合的形式,开始加强对细碎知识点的考察。 (2)内容上,一是基础性,第一道简答题和最后一道论述题均为参考书基础知识,但是第一道题在马工程《刑法》上篇幅较多,因此注重对马工程教材的学习。二是热点性,吉大https://m.gaodun.com/kaoyan/cc/1236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