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诀:实证无道德,分析社会学,非实必道德,自然和第三
1.法与道德无必然联系:实证主义——恶法亦法
①分析实证主义:权威制定为主,社会时效为辅;②法社会学:社会时效为主,权威制定为辅
2.法与道德有必然联系:非实证主义——恶法非法
①自然法学派:内容正确性;②第三条道路
考点:法的特征
口诀:归国便利强制程序可诉
1.规范性:①针对不特定主体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②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区别于技术规范: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国家意志性:国家制定或认可【区别于道德:自发演进形成】
广义的法律VS狭义的法律
①广义的法律:一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②狭义的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③例外: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和对国家机关职权的设定只能是狭义的法律
3.普遍性:普遍有效、普遍平等、普遍一致【区别于宗教:只对教徒有效】
凡是法律规定的都是我们能做到的
4.权利义务性:法律上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
5.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所有规范都具有强制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
6.可诉性
考点:法的本质
1.阶级性:法律只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绝不反映任何被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可以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些要求。
2.物质制约性:①社会决定法律,法律反映社会(法对社会有积极的反作用);②立法者只能表述法律,不能创制法律(但要受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考点: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2.规范作用(口诀:教育尹志平)
①指引---自己;②评价--他人(合法、违法);③预测--对方(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④强制--违法者;⑤教育--大家
考点:法的价值
1.秩序是基础,自由是最高价值
2.价值位阶原则(完全抛弃另一价值)VS比例原则(保留必要限度)
3.自由受到制约的原则(口诀:家伤容冒限自由)
①伤害原则(对象是他人的合法权益);②冒犯原则(对象是社会公序良俗);③法律家长主义(管的严);④容忍原则(管的宽)
4.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①事实判断:不同人得出相同结果,通常为“是不是”的判断
②价值判断:不同人得出不同结果,通常为“好不好”的判断
考点: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1.法律规则
(1)逻辑结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符合或者不符合行为模式时所承担的结果部分】
(2)规则和语言:规范句【命令句、允许句】、陈述句【不带有道义助动词】
(3)法律规则的分类
②根据内容确定性程度不同:确定性、委任性、准用性
③根据对人们行为的限定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强行性、任意性
2.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分类
①内容上:法律规则明确具体;法律原则抽象模糊
②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窄(共性);法律原则宽(共性+个性)
③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适用;法律原则以衡量的方式适用
④性质上:法律规则是应该做的规范;法律原则是应该是的规范
考点:权利与义务
权利义务的分类
1.基本权利义务(宪法规定)与普通权利义务(普通法律规定)
2.绝对权利义务(不特定+直接实现)与相对权利义务(特定+行为)
3.消极权利(政府不干预)与积极权利(政府保障)
4.消极义务(义务人不作为)与积极义务(义务人作为)
考点:法的渊源
1.分类
①正式的法的渊源: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形式,并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
②非正式的法的渊源: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形式,但是具有法律意义,能够作为法律推理大前提的那些法律资料
2.法的效力冲突解决原则
(1)不同位阶: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等
(2)同一位阶
①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②同一制定机关制定的新一般和旧特别冲突时,制定机关裁决
3.位阶交叉
①民族法规、经济特区法规,依变通【绝对不能变通宪法】
②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冲突时,国务院决定适用地方性法规或提请全常裁决【两步走】
③部门规章之间或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冲突时,由国务院裁决【找共同上级】
考点: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1.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调整对象为主,调整方法为辅
2.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可能包含不同法律部门的规范
3.法律体系:国内法(不包括国际公法,但可能包括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现行法(现行有效);统一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横向七大部门,纵向多个层级(每一个法律部门均可能包括多个层次的法律)
考点:法律关系
1.特征:合法性、意志性(必然体现国家意志,私法上允许个人意志)、特定性
2.分类
①调整性法律关系(合法行为)与保护性法律关系(违法行为)
②纵向(隶属)法律关系与横向(平权)法律关系
③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一方的权利是另一方的义务)与多向法律关系
④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A.调整第一,保护第二;B.实体第一,程序第二;C.买卖第一,担保第二)
3.法律事实
①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法律事实(自然事实、社会事实)
②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法律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考点:法律责任
1.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和法律规定都能产生法律责任
2.法律责任的竞合:同一主体的同一行为同时触犯多种责任,这些法律责任彼此冲突,只要符合概念就构成竞合。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均能发生竞合
3.归责原则: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和责任自负原则(民诉中最重要的归责原则是公正原则)
4.免责条件:时效;不诉;自愿协议;人道主义;自首立功;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