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的区别免费法律咨询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问题分析:参与非法集资的损失通常由参与者自行承担。非法集资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参与非法集资的个人往往是基于自身的错误判断和贪念,主动参与其中。从法律角度来看,非法集资的组织者、参与者在非法集资活动中获取的利益是非法的,不受法律保护。而参与者在投入资金时,应当对投资行为的风险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他人。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非法集资的组织者存在欺诈、误导等行为,导致参与者无法准确了解投资风险和真实情况,那么参与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主张部分损失的赔偿。但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事实和证据来进行判断和认定。总之,参与非法集资的损失主要由参与者自己承担,但在特定情况下,若有证据证明存在欺诈等违法行为,参与者可能有权主张部分赔偿。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应保持理性和警惕,远离非法集资活动。

问题分析:受工伤后通常可享有以下补助和待遇:一是医疗费用报销,包括因工伤产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二是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三是伤残津贴,经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后,一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领取伤残津贴;五至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四是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不同,一次性给予相应的补助金。五是生活护理费,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六是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在职工因工死亡时,其近亲属可依法领取。

问题分析:夫妻离婚后拆迁房的分割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拆迁房为夫妻一方婚前的个人房产,在婚后进行拆迁,拆迁补偿款及安置房屋一般仍归该方所有。但如果拆迁款是基于夫妻双方共同出资或对原房屋进行添附等原因而产生的,另一方可主张相应的权益。若拆迁房是夫妻婚后共同财产购买或建造,那么拆迁后所得的房屋和补偿款通常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在分割时,一般会考虑房屋的实际价值、双方对房屋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如果双方对分割方式无法达成一致,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法院会依据公平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分割方案,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THE END
1.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分类及实例解析51CTO学堂财务管理金融/财会会计财务会计财会金融考试财会法律关系法律事实法律事件法律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积极行为消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非意思表示行为 本视频内容主要围绕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及其分类进行了详细讲解。法律事实是指能够产生法律关系、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情况,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受个人意志控制,https://edu.51cto.com/video/70438.html
2.Alpha系统对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观点进行全面梳理《新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第二版)》根据《民法典》以及后续的新司法解释等材料,更新了 80% 以上的内容,100% 现行有效,秉承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权威的编辑宗旨,致力于为广大法官以及其他法律职业者提供系统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权威的实务指导和参考。 https://www.jsw.com.cn/2024/1213/1878918.shtml
3.法律事实的种类有哪些法律事实的种类有哪些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要构成法律行为应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它必须是人的行为,包括语言与身体行动,但不包括人的内心活动;其次,它必须是人有意识的行为,无意识的举动。法律事实,是依法能够引起http://m.zuowenhang.com/bk1770274.html
4.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全文)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协议管辖的条件有哪些? 42.诉讼中止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43.人民法院的判决在法律上具有哪些效力? 44.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区别有哪些? 45.人民法院对哪些情形的涉外仲裁裁决不予执行? 六、论述题(10分) https://www.99xueshu.com/w/d11tbrk43i2q.html
5.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大的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区别:前者以指定法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判例不是法律的正式渊源;后者除制定法外,判例是重要的法律的渊源,所谓“法官造法”就是指名而言。中华法系主要是对世界影响很大的中国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6.全国自考05677《法理学》章节重要知识点汇总法学1、法律事实的分类:行为和事件。行为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更经常和更主要的因素,是一种主体自觉意识或过失的行为。事件,即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而又与主体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2、行为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种。合法行为即主体的行为在内容和方式上都符合法的要求。实施这种行为,并不https://www.exam100.net/html/2022/cj_fx_0323/35219_2.html
7.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法律关系概述1.法律关系的概念 2.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2.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3.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2.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1.法律事实 2.法律事件 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8.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重点版)民法学知识点总结2、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两种。 第四节: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概念:是指法律为了保障民事主体的特定利益而提供法律之力的保护。其特征有: 1、民事权利是由民法所确认的由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2、民事权利体现为民事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914650
9.证据的概念与法定种类中国立法部门公布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的概念和法定种类做出了较大的调整。根据此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而刑诉法修正案则将此改变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与此同时,刑诉法修正案将证据的法定种类也做了适度的扩展,除了将原来的“鉴定结论”改称为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