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的事实

对于法律和事实这两个完全不同含义的词,在实践中却经常结合运用。特别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准则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司法原则,该原则应该说是对法律与事实的完满结合,它贯穿于我国整个司法及行政执法(包括仲裁)领域,从法律运用中发现事实,在查明事实中适用法律,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得出法律中的事实。其是法律与事实的有效结合所产生的真实,称作法律事实或裁判事实。而这种事实有时会表现为客观事实,但有时往往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审理案件中追求客观事实的障碍

在民事审判活动中的认知,由于受主客观诸条件的限制,客观上决定了对案件事实的把握所能达到的程度不可能是完整的、全面的。具体而言:

3、内容的局限性:即证据本身的局限性。审判人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只能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来进行。而当事人对证据的提供是否完整、全面,证据本身是否在形式上、客观上存在缺陷、瑕疵,证据本身表达的内容是否客观等等,导致事实内容的内涵上,存在着真伪,具有不全面性。

5、制度的局限性:即程序的局限性。审限制度、审级制度(如实行三审终审、大区法院等会更有利于查明客观事实)、举证规则的限制,在任一资源有限的司法制度下,在各种程度均会影响事实的确认,具有不完善性。

二、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

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包括自然现象(如采光权、远眺权)、社会事件(如社会变革)和行为(如合同行为、结婚行为)。而本文中的法律事实仅指在民商事案件中,案件事实无法查清或根本不可能查清的情况下,审判人员通过法定程序,依照有限证据所作的合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后得出的案件事实。〔1〕法律事实首先是一种规范性事实。它是法律规范社会的产物,没有法律就不会有法律事实,所以法律事实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规范所设计的事实模型。其次,法律事实是一种用证据证明或推定的事实。这意味着法律事实应是能用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许多事实也许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事过境迁拿不出证据证明,对这样的事实即推定为法律事实。第三,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如果事实没有对法律产生任何影响就不能称为法律事实。〔2〕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比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两者的范围不同。客观事实是一种真实的事实,属于事实的本来面目,反映事实的原委、真相。范围较窄。而法律事实则是一种推定事实,有可能是客观事实,也有可能不是客观事实,不一定反映的是事实的原貌,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事实。

两者的涵义不同。客观事实属于真理的范畴,毋庸置疑、毫无争议。而法律事实则属存在争议的事实,或然性较强,不具有唯一的确定性。

两者的形态不同。客观事实永远处于静态,一层不变,没有夸大、缩小的可能性。而法律事实则是动态的,可能转变为错误事实或瑕疵事实。

三、追求客观事实并不是司法程序的唯一价值目标

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由于对“以事实为根据”的理解过于狭窄,传统理论中的事实主要也是指客观事实,并不包括法律事实。把“事实”仅仅限于指案件所发生的客观性事实,而不包括依照法律所推定的事实-法律事实甚至程序性事实。但这样容易引起诉讼实践上的困惑。而所谓“事实”应既包括客观事实,也包括法律事实。民事诉讼是关于当事人之间的私权争议,因此,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要低一些。例如,在庭审过程中,被告对于原告的所主张事实表示同意,从而构成被告对于原告的一种自认。这种自认具有很强的证明力,将直接产生不利于被告的法律后果。但在审判实践中,在无法识别证据的真伪,证据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的情况下,审判人员如果缺乏一种拟制标识的指引,那么,他将会陷于一种无奈的境地。于是,法律程序之下的合理事实的推定—法律事实应运而生。

法律事实原则的适用符合司法公正的理念。我国传统的公正观念对公正的理解认为公正就是指实体公正。实之,司法的公正不仅仅包括实体处理的公正,还应当包括程序公正等内容,它们与实体处理公正一起构成了司法公正的原则标准。不可否认,法律事实标准与客观事实相比,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衡量标准存在质和量的差异,法律事实达不到客观事实标准所要求的程度,但这是否可以认为法律事实不符合公正理念或就会导致司法不公呢?针对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人们对个案公正的要求远远大于对严格适用判案规则的要求。对公正的衡量标准不应当仅仅是真实的实现程度,还包括实现这种公正的规则本身。基于的公正相对性,它的实现有时意味对某些个案公正的牺牲。当案件的事实认定与实际发生的客观事实不相符,而法院据此作为裁判的依据做出判决时,法律事实达不到客观真实的程度,对个案的处理来说,对于某一方当事人在实体结果上也许是不公平的,但只要它是在坚持司法原则、符合了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做出的,对于法的运用整体效果及社会公众来说,应当被认为是公正的,是实现了法律正义的。应该说法律事实的确认是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

法律中的事实,应该作为现代司法的价值目标。司法公正作为一种信念,这种信念的产生和内容是由法治发展程度所决定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现代司法实践,应重塑公众的公正信念,明确裁判的事实认定与客观真实之间差距的实际存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规则和程序,决定了司法证明所认定的事实只能是一种法律中的事实,而不必然等于一种客观物质性的事实。

客观事实更强调诉讼认识结论的绝对正确性,而法律事实包含了对此种认识结果可错性的认可。法律事实并不否定审判人员认定的事实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可能。审判人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是通过证据实现的,证据的完备与否直接决定了法官对案件事实认定与客观事实吻合的程度,也就决定了认识是否达到客观事实的标准。

从法律运用中发现事实,在查明事实中适用法律。马锡五的审判方式之所以有强大生命力,即回应当事人对查明“真相”的要求。[4]这样,不但符合历史不断发展的规律,利于当事人接受现状,同时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公平、正义的司法追求,不无益处。

注:

[1]、张继成等著:《对法律真实和排它性证明的逻辑反思》,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

[2]、毕玉谦著:《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模式》,载2001年2月12日《人民法院报》。

[3]、李宇先著:《法律上的历史与历史上的法律》,载2005年6月3日《人民法院报》。

[4]、田成有著:《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司法价值》,载2009年8月19日《人民法院报》。

THE END
1.什么是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法律概念。 一、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换句话说,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联结,它体现了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结果。 二、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的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e7a072a587e351001104
2.什么是同一法律关系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如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死亡引起婚姻法律关系的消亡、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死亡。 基于同一法律事实,就是基于同一个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而且该现象是由法律所规定的。http://www.jzlawzx.com/kuaixun/37145.html
3.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的关系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107年第2期(总第74期)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杨建军(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63)摘要:目前,学界关于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关系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推论关系,归类与涵摄关系,等置关系,评价关系.这四种方法在司法判决中各有其作https://www.docin.com/p-914843980.html
4.案由法律关系法律事实分别指什么呢?爱问知识人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https://iask.sina.com.cn/b/tXBxiRXqmf3.html
5.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本篇将详细为大家解答“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的区别”这个问题。1、法定模式不同。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而事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一般称为劳务关系。2、内容设定不同。……https://www.64365.com/zs/808433.aspx
6.正确把握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一)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 我国宪法和三大诉讼法都明确规定,审判活动应该“以阿事实为根据”,这一原则要求每个案件的审理,对于每个司法人来讲,都是一个探查、认识、证明客观事实到正确适用法律的“实事求是”的复杂过程。但这里的“事实”是客观事实还是法律事实却存在分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917/11/59805923_787333246.shtml
7.法律事实范文7篇(全文)法律事实范文(精选7篇) 法律事实 第1篇 一、事实婚姻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一) 事实婚姻的概念 现有法律关于对事实婚姻的概念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 法学界对此也有较大分岐,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但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 事实婚姻是与法律婚姻相对应的概念,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an05o1j.html
8.读书笔记——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民事法律事实,是法律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与具体事实性的根据。并非任何事实都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自然界绝大多是能引起各种自然变化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日出日落,多无法引起民法上的后果;人类日常行为,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往往难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化https://www.jianshu.com/p/84ddbae897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