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
二、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
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第56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只有具备了民事权利能力,才能参加民事活动。《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获得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但能不能运用这一资格,还受自然人的理智、认识能力等主观条件制约。有民事权利能力者,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指的是行为人内心的效果意思与表示意思一致。也即不存在认识错误、欺诈、胁迫等外在因素而使得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不一致。
但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也不是必然的无效行为,因其导致意思不真实的原因不同,可能会发生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3、行为内容合法。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行为内容合法表现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行为内容合法首先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其次,行为内容合法还包括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行为形式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也就是行为人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则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皆为合法。
该内容对我有帮助赞一个
验证手机号
我们会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输入
为保证隐私安全,请输入手机号码验证身份。验证后咨询会派发给律师。
简介:
专业律师快速响应
累计服务用户745W+次
发布咨询
多位律师解答
及时追问律师
执业证号:
14108201810048134
河南达成律师事务所
简介:
向TA咨询
老公有外遇要离婚,妻子怎么搜集离婚证据
代位继承的定义
高中学生死亡学校负责法律责任吗
政府回购房可以赠与他人吗,政府回购房如何赠与他人
房屋中介欺诈怎样投诉
员工收到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公司对女员工做人流有假吗
实习期没转正有补偿金吗
五一劳动节几天三薪
山洪灾害保险赔吗
存款保险事关钱包,12件事你必须知道
产品责任的成立要具备哪些要件
保险人在赔偿后有哪些权利
车辆损失险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义务
人身保险合同的生效
保险合同有哪些法定记载事项?
保险公司如何降低理赔投诉案件
被保险人死因不明时保险公司的责任该如何承担
关于对保险中介机构监督管理规定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的公告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