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理论法》知识点:法律关系(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笼统地讲,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客体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法律规范的制定、法律关系建立的目的,总是为了保护某种利益、获得某种利益或分配转移某种利益。因此,客体所承载的利益本身才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联系的中介。这些利益,从表现形态上可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等。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法律关系客体就是按利益的不同存在形态,将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作了一个划分。

1.物。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是指可由法律关系主体支配、在其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客观实体,它是同时具备物理意义和法律意义的物。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法律认可。

第二,为人力可控。不能被人认识及控制的物体,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具有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

第四,能独立存在。

在我国,以下几种物不能进入流通领域,成为私人法律关系客体:

(1)人类公共之物或国家专有之物,如海洋、山川、水流、空气;

(2)除集体、私人所有的文物之外的文物;

(3)军事设施、武器(枪支、弹药等);

(4)危害人类之物(如毒品、假药、淫秽书籍等)。

2.人身。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它是人的物质形态,也是人的精神利益的物质载体。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发展,输血、植皮、器官移植、精子提取等现象大量出现,对人体组织如血液、皮肤、器官、精子的买卖契约行为的法律定性和法律规制成为当代法律的热点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下,人身也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但须注意的是:

第一,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之“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禁止任何人(包括本人)将整个身体作为“物”参与有偿的经济法律活动,不得转让或买卖。贩卖或拐卖人口、买卖婚姻,是法律所禁止的违法或犯罪行为,应受法律的制裁。

第二,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和人格。例如,卖淫、自杀、自残行为属违法行为或至少是法律所不提倡的行为。

人身(体)部分(如血液、器官、皮肤等)的法律性质,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它属于人身,还是属于法律上的“物”,不能一概而论,应从三方面分析:当人身之部分尚未脱离人的整体时,即属人身本身;当人身之部分自然地从身体中分离,已成为与身体相脱离的外界之物时,亦可视为法律上之“物”;当该部分已植入他人身体时,即为他人人身之组成部分。

3.精神产品。精神产品是人通过某种物品(如书本、砖石、纸张、胶片、磁盘)或大脑记载下来并加以流传的思维成果。精神产品不同于有体物,它代表的利益是以物为载体承载的信息、知识、技术、标识(符号)和其他精神文化,是将人的精神活动固定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尽管精神产品往往具有物质形式,但其真正的价值并不是有形的物质载体,而是其中蕴含的知识及信息。因此,精神产品属于非物质财富,西方学者称之为“无体(形)物”,我国法学界常称这“智力成果”或“无体财产”。

4.行为结果。某些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行为结果,即义务人完成一定的行为,产生了满足权利人利益要求的结果。这种结果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物化结果,即义务人的行为外化于一定的物体,产生相应的物化产品;另一种是义务人的行为履行完后产生权利人期望的结果。如欣赏演出或观看电影,或报培训班学习某种技能等。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法律关系往往并不只具有一个客体,应该将某法律关系分解为若干单向法律关系再逐一确定它们的客体,主要法律关系的客体决定次要客体,次要客体补充说明主要客体。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法律关系并不是静止的,往往处于产生、变更、消灭的动态的过程之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条件首先必须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其次是法律事实的出现。法律规范为某种法律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前提,但法律关系实际形成、变更和消灭还必须具备直接的条件,这就是法律事实。它是法律规范与具体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所谓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1.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2.法律行为。与法律事实相对应,法律行为指的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通过实施一定的行为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如依法登记结婚导致婚姻关系的成立。

法律事实问题在现实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两种复杂的现象:

(1)同一个法律事实(事件或者行为)可以引起多种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THE END
1.实践中如何实现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一致这里的“以事实为根据”中的事实应是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不是同一概念。当法官遵循程序法所求得的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基本相一致时,法官才能正确适用法律准则,得出正确的判决结果;而当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大相径庭或差异较大时,法官亦就不能正确适用法律,判决结论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判决结论的正确与否重点取决于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4/id/1284401.shtml
2.法律事实包括几大类以下是有关“法律事实包括几大类”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民法上根据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将其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1、事件。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事件本是自然现象,只是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https://m.64365.com/tuwen/aaatakj/
3.法律事实的含义特征和分类5轮背诵法硕客观性:法律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能够被人们所感知和认识。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现象。 规范性:法律事实必须是法律规范所认可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事实。只有那些被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事实,才能成为法律事实。 多样性:法律事实的种类繁多,包括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是自然发生https://blog.csdn.net/2401_85852404/article/details/140925155
4.法律事实的种类有哪些法律事实的种类有哪些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要构成法律行为应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它必须是人的行为,包括语言与身体行动,但不包括人的内心活动;其次,它必须是人有意识的行为,无意识的举动。法律事实,是依法能够引起http://m.zuowenhang.com/bk1770274.html
5.法律事实包括几大类?法律事实包括几大类? 2023-02-26 知识与热点类问题 法律分析: 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客观现象。例如:婴儿的出生产生了一个民事权利主体;自然人的死亡引起继承的开始。 根据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与人的意志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371222016674353172.html
6.法律文书立案报告书实例8篇(全文)3.执行依据栏,要写明生效法律文书的种类、生效时间; 4.执行请求事项、执行标的栏,请求事项、执行标的必须具体明确 5.事实与理由栏,要写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具体内容,被执行人的履行的具体情况; 6.附件栏,申请执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的,应当提交有仲裁条款的合同书或仲裁协议书;申请执行国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k0mmhyb.html
7.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4.工伤事故是在企业与受害职工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 工伤事故一经发生,就在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相应的法律上的后果,构成一种损害赔偿的权利义务关系,工伤职工或者工伤职工的亲属有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企业有赔偿受害人及其亲属损失的义务。按照《条例》规定,工伤事故的救济办法是按照保险的形式进行,这其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3165509_5204.html
8.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的渊源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一)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 以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前者如社会革命、战争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这两种事件对https://gs.huatu.com/2022/0318/1628632.html
9.《简明证据法学》笔记证据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或其他法律事务中,通过法定形式予以搜集、提供,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诉讼活动包括刑事诉讼活动、民事诉讼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其他法律事务是指仲裁、公证、行政执法事务。 法定形式主要指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https://www.360doc.cn/article/37289152_707126398.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一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http://hrss.yn.gov.cn/html/2021/4/20/42816.html
11.证据的概念与法定种类中国立法部门公布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的概念和法定种类做出了较大的调整。根据此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而刑诉法修正案则将此改变为“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与此同时,刑诉法修正案将证据的法定种类也做了适度的扩展,除了将原来的“鉴定结论”改称为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