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不到,一个简单的用户分层模型,加上一些精细化运营策略,就能让用户活跃度「起死回生」。今天,我们来拆解一个豆瓣的案例,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01用户分层具体实施流程
1.获取分层所需数据
1)确定要抓取的数据项
在确定采用具体的用户分层模型后,下一步就是要完成数据的爬取,并结合数据爬取结果对用户进行描述和层次划分。为了实现用户精细化运营,首要任务是围绕模型确定需要抓取的数据项,把数据定义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目标用户范围界定。如果不明确界定用户范围,数据分析人员只能获取全部用户数据。对豆瓣这种拥有1000万注册用户的平台来说,数据体量过大会导致处理困难。因此必须想办法在保证数据参考价值的同时,将数据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界定目标用户范围与周期
3)提出数据需求获取数据
4)对数据做二次处理映射
a.统计数据分布设定划分标准
通过统计发现以下数据分布特征:
30天内发帖10次以上的用户占19.35%
发帖次数超过10次的用户仅占2%
b.将标准应用到数据完成分层
对于关键用户行为采用五段划分法,从「少、中等、偏上、高」等层次来划分。基于二八法则,可以将超过80%用户的行为水平设定为「中等」标准。
最终得到一个交叉分析表:
发帖次数分为五个区间:0次、1-10次、10-30次、30-50次、50次以上
基于这个分层标准,可以采用两种划分逻辑:一是严谨的数据模型方式,类似RFM模型,对各项指标的中值进行界定;二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经验判断,将用户分为「低价值、一般价值、较高价值」等不同层级。
根据数据表现,最终将用户划分为P1到P5五个层级,分别代表:边缘用户、偶尔访问型用户、已形成使用习惯的用户、忠诚用户和高价值用户。
02依据分层制定运营策略
1.明确各类用户期望发生的行为
完成用户分层后,就要针对不同层级用户制定运营策略。用户分层是手段,提升用户价值才是目的。根据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层,制定精细化运营策略,提升用户价值。
在制定策略时,需要考虑三个层面:
明确希望各类用户保持的稳定行为
确定引导用户完成的重点行为
设计用户身份进阶路径(如从内容消费者变为内容生产者)
2.匹配运营策略的常见思路
a.一次性关键行为:物质奖励等
提供一次性物质奖励(礼品、福利、红包等)
赋予特殊权益
设置荣誉激励
提升精准推荐的准确度
例如,当识别出一位18岁的女性用户时,就不应该向其推送育儿类内容,要注重推荐内容与用户画像的匹配度。
b.最低程度贡献:达标性奖励
第二类是期望用户保持某种最低程度的贡献,如要求签约作者每月至少贡献20篇内容,或要求司机每天至少完成10个订单。针对这类期望,通常采用达标奖励机制:只要达到规定目标,就可以获得特殊权益、物质奖励或其他特权。
c.长期持续行为:培养习惯导向
第三类是希望用户能够长期保持某些行为,如持续浏览、使用特定功能、定期购物或持续发布内容。这类策略主要围绕培养用户习惯展开,可以从三个方向思考:
1)找到并强化用户获得正反馈的核心驱动力:
帮助用户建立高质量社交关系
让用户体验到功能使用的便捷性
2)为定期行为设计额外激励:比如用户每月购物时提供特殊折扣或专属福利,通过规律性的激励机制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3)设置随机奖励机制:在用户访问或使用产品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定期的奖励给予惊喜,保持用户新鲜感。
d.能力身份进阶:专属权益激励
第四类是引导用户完成能力或身份的跃迁,如从普通用户晋升为内容创作者,或从一般活跃用户成长为核心用户。这类策略主要包含两个方向:
身份方面的专属权益:当用户完成身份跃迁后,能获得独特的平台权益,让用户对进阶后的身份心生向往。
能力提升的支持:提供专业指导、培训资源或辅助工具。就像图片社交类产品会提供滤镜、贴纸、内容生成模板等工具,帮助用户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e.提升情感认同:高价值关系培养
第五类是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情感认同,这类策略相对简单,主要包含两个方向:
加强官方与用户的情感连结:定期组织深度互动交流或线下专属活动,培养用户归属感。
3.豆瓣案例的策略匹配与制定
a.P1用户:优质内容push等
针对边缘用户(P1),主要运营策略包括:
定期推送优质内容
这类用户有过访问行为,说明对平台内容存在兴趣,通过适当的用户运营,有机会提升其活跃度。
b.P2用户:引导内容创造等
对于偶尔访问型用户(P2),关键是培养其使用习惯:
帮助建立站内优质关系链
通过特殊福利刺激内容创作尝试
鼓励定期访问平台
引导向P3用户层级跃迁
c.P3用户:小组互动关系链等
针对已形成使用习惯的用户(P3),重点是深化其参与度:
引导加入兴趣小组
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链
持续监测其访问量变化
d.P4/P5用户:线下活动等
对于忠诚用户(P4)和高价值用户(P5),需要采取更深度的运营策略:
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强化情感连接
提供专属福利和特权
帮助建立更优质的关系链
对优质内容给予额外反馈和曝光
放大其内容传播价值
提升其荣誉感和价值感
考虑通过利益绑定方式深化合作
03分层运营策略执行与迭代
1.分阶段实施的优先级原则
在实际开展用户精细化运营时,面对众多策略选项,需要合理安排实施顺序。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a.机制影响范围大的优先
优先实施那些一个机制就能影响多数用户的运营工作,或优先解决用户基数最大群体的问题。例如,数据显示P2用户群体基数最大,就可以优先对这部分用户实施运营策略。
b.避免复杂项目并行
避免同时启动多个复杂度高、链条长的运营方案。比如针对P4、P5用户的线下活动已经需要较高运营成本,这时就不宜同时在其他用户层级上开展复杂的荣誉激励项目。否则容易导致资源分散,影响各项目的执行效果。
c.运营策略可监控可评估
互联网运营的重要原则是确保每个策略都可以被监控和评估。如果无法评估效果好坏,就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策略上线前,就要想好评估方式和标准。
2.快速检验策略效果得出结论
在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快速验证比完美方案更重要。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目标导向意识,策略实施后要跟进到底,得出明确结论。
即使某个策略被证明无效,这个发现本身也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在增长黑客实践中,找到正确方向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尝试和验证。关键是能够快速检验出哪些策略无效,及时调整方向。
用户分层运营贵在准确识别用户群体特征,快速建立可执行的分层方案,创造持续增长的运营价值。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和策略匹配,依然能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分层运营体系。
只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保持高效验证和持续迭代,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产品的运营方向。
本文由@小黑哥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