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产品专家实操分享:用户分层模型案例,精细化运营必学干货02

你可能想不到,一个简单的用户分层模型,加上一些精细化运营策略,就能让用户活跃度「起死回生」。今天,我们来拆解一个豆瓣的案例,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01用户分层具体实施流程

1.获取分层所需数据

1)确定要抓取的数据项

在确定采用具体的用户分层模型后,下一步就是要完成数据的爬取,并结合数据爬取结果对用户进行描述和层次划分。为了实现用户精细化运营,首要任务是围绕模型确定需要抓取的数据项,把数据定义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目标用户范围界定。如果不明确界定用户范围,数据分析人员只能获取全部用户数据。对豆瓣这种拥有1000万注册用户的平台来说,数据体量过大会导致处理困难。因此必须想办法在保证数据参考价值的同时,将数据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界定目标用户范围与周期

3)提出数据需求获取数据

4)对数据做二次处理映射

a.统计数据分布设定划分标准

通过统计发现以下数据分布特征:

30天内发帖10次以上的用户占19.35%

发帖次数超过10次的用户仅占2%

b.将标准应用到数据完成分层

对于关键用户行为采用五段划分法,从「少、中等、偏上、高」等层次来划分。基于二八法则,可以将超过80%用户的行为水平设定为「中等」标准。

最终得到一个交叉分析表:

发帖次数分为五个区间:0次、1-10次、10-30次、30-50次、50次以上

基于这个分层标准,可以采用两种划分逻辑:一是严谨的数据模型方式,类似RFM模型,对各项指标的中值进行界定;二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经验判断,将用户分为「低价值、一般价值、较高价值」等不同层级。

根据数据表现,最终将用户划分为P1到P5五个层级,分别代表:边缘用户、偶尔访问型用户、已形成使用习惯的用户、忠诚用户和高价值用户。

02依据分层制定运营策略

1.明确各类用户期望发生的行为

完成用户分层后,就要针对不同层级用户制定运营策略。用户分层是手段,提升用户价值才是目的。根据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层,制定精细化运营策略,提升用户价值。

在制定策略时,需要考虑三个层面:

明确希望各类用户保持的稳定行为

确定引导用户完成的重点行为

设计用户身份进阶路径(如从内容消费者变为内容生产者)

2.匹配运营策略的常见思路

a.一次性关键行为:物质奖励等

提供一次性物质奖励(礼品、福利、红包等)

赋予特殊权益

设置荣誉激励

提升精准推荐的准确度

例如,当识别出一位18岁的女性用户时,就不应该向其推送育儿类内容,要注重推荐内容与用户画像的匹配度。

b.最低程度贡献:达标性奖励

第二类是期望用户保持某种最低程度的贡献,如要求签约作者每月至少贡献20篇内容,或要求司机每天至少完成10个订单。针对这类期望,通常采用达标奖励机制:只要达到规定目标,就可以获得特殊权益、物质奖励或其他特权。

c.长期持续行为:培养习惯导向

第三类是希望用户能够长期保持某些行为,如持续浏览、使用特定功能、定期购物或持续发布内容。这类策略主要围绕培养用户习惯展开,可以从三个方向思考:

1)找到并强化用户获得正反馈的核心驱动力:

帮助用户建立高质量社交关系

让用户体验到功能使用的便捷性

2)为定期行为设计额外激励:比如用户每月购物时提供特殊折扣或专属福利,通过规律性的激励机制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

3)设置随机奖励机制:在用户访问或使用产品的不同阶段,通过不定期的奖励给予惊喜,保持用户新鲜感。

d.能力身份进阶:专属权益激励

第四类是引导用户完成能力或身份的跃迁,如从普通用户晋升为内容创作者,或从一般活跃用户成长为核心用户。这类策略主要包含两个方向:

身份方面的专属权益:当用户完成身份跃迁后,能获得独特的平台权益,让用户对进阶后的身份心生向往。

能力提升的支持:提供专业指导、培训资源或辅助工具。就像图片社交类产品会提供滤镜、贴纸、内容生成模板等工具,帮助用户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e.提升情感认同:高价值关系培养

第五类是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情感认同,这类策略相对简单,主要包含两个方向:

加强官方与用户的情感连结:定期组织深度互动交流或线下专属活动,培养用户归属感。

3.豆瓣案例的策略匹配与制定

a.P1用户:优质内容push等

针对边缘用户(P1),主要运营策略包括:

定期推送优质内容

这类用户有过访问行为,说明对平台内容存在兴趣,通过适当的用户运营,有机会提升其活跃度。

b.P2用户:引导内容创造等

对于偶尔访问型用户(P2),关键是培养其使用习惯:

帮助建立站内优质关系链

通过特殊福利刺激内容创作尝试

鼓励定期访问平台

引导向P3用户层级跃迁

c.P3用户:小组互动关系链等

针对已形成使用习惯的用户(P3),重点是深化其参与度:

引导加入兴趣小组

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链

持续监测其访问量变化

d.P4/P5用户:线下活动等

对于忠诚用户(P4)和高价值用户(P5),需要采取更深度的运营策略:

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强化情感连接

提供专属福利和特权

帮助建立更优质的关系链

对优质内容给予额外反馈和曝光

放大其内容传播价值

提升其荣誉感和价值感

考虑通过利益绑定方式深化合作

03分层运营策略执行与迭代

1.分阶段实施的优先级原则

在实际开展用户精细化运营时,面对众多策略选项,需要合理安排实施顺序。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a.机制影响范围大的优先

优先实施那些一个机制就能影响多数用户的运营工作,或优先解决用户基数最大群体的问题。例如,数据显示P2用户群体基数最大,就可以优先对这部分用户实施运营策略。

b.避免复杂项目并行

避免同时启动多个复杂度高、链条长的运营方案。比如针对P4、P5用户的线下活动已经需要较高运营成本,这时就不宜同时在其他用户层级上开展复杂的荣誉激励项目。否则容易导致资源分散,影响各项目的执行效果。

c.运营策略可监控可评估

互联网运营的重要原则是确保每个策略都可以被监控和评估。如果无法评估效果好坏,就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策略上线前,就要想好评估方式和标准。

2.快速检验策略效果得出结论

在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快速验证比完美方案更重要。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目标导向意识,策略实施后要跟进到底,得出明确结论。

即使某个策略被证明无效,这个发现本身也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在增长黑客实践中,找到正确方向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尝试和验证。关键是能够快速检验出哪些策略无效,及时调整方向。

用户分层运营贵在准确识别用户群体特征,快速建立可执行的分层方案,创造持续增长的运营价值。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和策略匹配,依然能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分层运营体系。

只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保持高效验证和持续迭代,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产品的运营方向。

本文由@小黑哥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THE END
1.精选分类指南一二三类区别解析简介精选分类指南:一二三类区别解析 一、精品分类体系的构建基础 在讨论区别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精品分类系统是一种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推荐内容而设计的体系。它通常基于一定的标准或规则,对内容进行分级,以便于用户快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二、区分一级、二级和三级区域 一级区域通常指的是大类别,如“科技”、https://www.ppoollkmz.cn/chang-shi/413179.html
2.数据仓库各层级的设计数仓分层原则提高可维护性:通过分层,可以将复杂的处理流程分解为简单的步骤,便于开发和维护。 增强灵活性:每一层都可以独立变化而不影响其他层,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 优化性能:合理的分层可以减少冗余计算,提升查询效率。 简化问题定位:当出现问题时,分层架构有助于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https://blog.csdn.net/Davina_yu/article/details/144291003
3.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https://m.ycpai.cn/F4A8F74D.html
4.河南移动扎实推动警示教育巡讲分层分级全覆盖为强化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作用,切实用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2023年9月以来,河南移动纪委采取“省公司重点送课、地市公司分层宣讲”的方式开展警示教育巡讲活动,深入推进警示教育“进支部”“进岗位”“进网格”,分层分级分类将教育警示延伸至基层末梢,实现基层党组织、网格全覆盖。 https://www.cnii.com.cn/rmydb/202401/t20240108_535478.html
5.缓存(1)——总述:分级存储原本想聊下缓存的相关技术,但是纯聊缓存未免眼界太窄,视野太小,既然打算写一个系列,不如就先从底层聊起,然后慢慢铺开。本篇先聊分级存储引入的问题,以及对服务和架构的影响:服务分类、分层架构(服务分层)。 分级存储 了解计算机组成的都知道,存储结构是分层(级)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70240
6.流程体系的分层分级架构中流程层级别流程体系的分层分级架构中 流程层级别 前言 关于流程分类,网络上有不少咨询的文章和演讲分享。抽丝剥茧之后,无非是流程属性的分类、分级、流程价值的度量指标。我也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地方国企、国有银行、单体民营公司、大型集团化企业)从事过流程的工作。这里简单分享下对这些观念的实践和看法。https://blog.51cto.com/u_16099196/8589277
7.两部门:构建分级分层分流城市传染踩治网络在制订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以“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为原则,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 《技术导则》规定,疫情救治定点医院与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平时做好公共卫生科研相关工作,加强应急储备、日常实战演练和培训任务。重大疫情发生时快速反应,承担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tYhZ3gTZLSvgoBk5IHMK200819
8.广东建设报《导则》结合城镇风貌破碎化的建设现状及城市更新阶段的建设特点,提出“整体和谐、彰显特色”的总体目标,构建“分层、分区、分类、分级”的管控体系,制定“正面引导+负面清单”的管控措施,并侧重提出原则性、导向性要求,引导各地在城市更新阶段建立“总体导控+局部修补”的管控思路,运用“协调管控+特色管控”的分级管控手https://ep.ycwb.com/epaper/gdjs/h5/html5/2023-12/12/content_1162_618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