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劳逸结合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引导孩子并培养学习兴趣。一个人对某种学习活动有了兴趣,便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学习效率高,心情更好。这种有兴趣的学习比起出于压力、责任的学习轻松有效的多。
3、期望不要过度。特别是对学习本来就紧张、认真、自觉的孩子,父母除了确保孩子的休息、睡眠和营养之外,根据其爱好,引导他参加一些活动,如唱歌、跳舞、打球等,减轻学习负担,使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健康成长。
4、合理休息。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有限,每天学习的任务已经很繁重,再加班加点,很容易超过其承受力,结果导致身心俱疲。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合理的休息、睡眠来恢复其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而且还要增加营养,如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调节脑力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2001年夏天。
徽市的那个夏天天旱无雨,空气像有颗火星也会点燃似的燥热。
一年前,厅长找他谈话,安排他到省慈善会办公室,组织几个退休老同志开展慈善工作。他心里不觉一沉,眼皮子跳了几跳,嘴上虽然没有说什么,脑袋里却全是抵触和抱怨。慈善会是刚成立的社会团体,是没有什么实权的群众组织。他本来巴望着退休前在职务上再提升一步,现在看来没戏了,领导显然没有考虑过他的升迁。他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以往组织上对他的安排,他从来没说过“不”字。这次尽管不痛快,却一样没说什么别扭话。他识时务,老实厚道,知道提了也是找不自在。干什么都是干,应付呗!反正没有几年就到退休年龄了。
那一次,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了三个多小时后,老陈走进山上一个有着一对双生子的家庭。那算是什么样的家呀!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也没有多少光亮。当他走进那低矮、简陋、黑糊糊、摇摇欲坠的房子时,女主人甚至有点不知所措。昏暗中,老陈无法看清那个女人的容貌,也无法揣测她的年岁。但听声音看动作,估计不会超过40岁。她已经没有丈夫了。一年前,她的丈夫干活时被车上掉下的毛竹压死了。说到这里,她那模糊的神情里多了许多让人明显感觉到的悲哀。她的一对9岁的双生子,正在读书。她现在的生活主要靠她丈夫死后,人家给的那2000元钱。她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可还是要花完了。很快,她的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就无力再走进学校的大门了。老陈看着、听着,眼眶子有点发紧,从衣兜掏了两百元钱给她,还特别叮嘱县里的同志帮助这一户人家修一修房子,并告诉她,一定要让孩子继续上学。她家两个孩子这几年的学费,慈善会和社会上好心人一定会帮助她解决的。这时,她流泪了。她很久没哭了。丈夫死时,她的眼泪已经流干了。这时,老陈的眼泪也差点没流出来。心里、肩头更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老陈他们了解到山里的孩子每人每年只要有300元的资助,就可以免受失学的痛苦。那些日子,他逢人便讲他在贫困山区见到的那些孩子,逢人便说他们慈善会的助学项目,还整理好文字材料,给了报社电台。
他介绍的那些情况,他近乎于神经质的执着,感动了好多人。很快就有人捐款了,尽管数额都不是很大,可还是让他激动不已。一天,上级转给他一封有省长批示的信件。那封字体工整、语言生动的信件是一位远在天城市发展的徽州籍老板写给省领导的。这位老板在信中说,自己过去曾饱尝没有文化的苦恼,又深知家乡的孩子们读书的艰难,所以决定资助家乡100名贫困山区的孩子完成小学的学业。省长看到这封充满感情、激情、真情的信很高兴,马上批示给省慈善会,充分肯定了这位老板的爱心善举,指示慈善会的同志尽快将这件好事办好。老陈把这封信反复看了三遍,越看心里越热乎,越激动。资助100个山区的孩子,每个孩子300元,就是说这位老板要捐赠3万元,这是这个项目实施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老陈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你好!哪位?”一个爽快、热情的声音,尽管说的是普通话,可老陈还是从中品出了乡音的味道。
老陈马上用家乡话做了自我介绍,还特别说到是按照省长批示的要求与吴老板联系的,并说要把省长批示的复印件给吴老板寄一份,还说要通过报纸、电台进行宣传。吴老板这时高兴地连声说好,表露出更大的热情与激情。这时,吴老板已经完全是家乡的口音了。老陈问吴老板对将要资助的100个山区孩子有哪些具体要求,比如希望资助哪个地区哪个村庄的,对男孩还是女孩是否有特别的想法。老陈说他们一定会尊重吴老板的意愿和要求,一定圆满地落实这件事。吴老板这时笑了,笑声里充盈着一种十足的信任和满足,说:“你们安排就是了,只要确实是上不起学的孩子就行。我完全信任你们。”老陈说:“那好,我们即刻就准备,准备好了马上联系您。”吴老板又笑着更加爽快地连声说:“好好好!”
老陈一点都没有耽误,即刻又跑到大别山区,与那里的民政、慈善、教育部门的同志一起调查,走村入户、马不停蹄,很快确定了100名急需得到救助的孩子。老陈下山那天是星期日,他家也没回便一头扎进办公室,整理好这些孩子的名单、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连同孩子们的照片以最快的速度寄送给吴老板。
吴老板稍稍迟疑了一下,马上高兴地说:“见到了,见到了!我正要跟你们联系呢。”
老陈又问:“您有什么意见吗?”
老板连忙说:“没意见、没意见!只是这100个孩子还不够,我决定再资助一些,再资助100名,增至200个孩子。你们把这新加的100个孩子的资料传过来后,我一块儿把钱给你们汇过去。”
老陈没想到又有了新的收获,想吴老板显然是被那些孩子的困难和渴望感动了。老陈心里清楚,那些孩子实在太可爱,太令人心痛,太让人心生爱意了。
老陈很快就把新加的100个孩子的情况整理好,同样以最快的速度给吴老板寄送过去。
“你好……”老陈说,刚要喊出吴老板这三个字,却听到里面传出一个细细的女声。那声音柔柔的,从中似乎能听出几分羞涩几分胆怯。她说她想给山区失学的孩子捐点款。她是看了报纸上对那些孩子的介绍,才想着一定要给他们捐款的。
老陈沉了一会儿才醒过神来,忙说:“哦,好,好啊!”接着问道:“怎么称呼您?哦,您叫什么名字?”
老陈的心稍沉了沉,又问她现在哪里工作。
老陈的心又一沉,胡撸一把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的汗水,说:“您的心意是非常好的,我现在就代表山区的孩子们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但根据您的情况,捐款的事是否考虑在以后……”
……
财务人员说,那位女士到底没有说自己的真实姓名,在登记簿捐款人一栏就写了“一个女工”,还说了声“谢谢你们!”就走了。
老陈听了,本来燥热的心里涌入一种清爽爽的气息。他感动了好一会儿。忽然,他又想到了吴老板,想吴老板肯定会联系他的。
老陈听了,鼻子突然有点发酸,连声说:“好好!您放心,我们一定按照您的意愿安排好,很快就把失学女童的情况告诉您。”
老陈又一次感觉心里头好像涌进了一种清爽爽的东西,难捱的暑热对他完全没有了冲击力,肩膀头一下子似乎有了些分量。
“是慈善会吧?”
是一个男人的声音,熟悉的乡音。啊,是吴老板的声音!老陈激动起来,高兴地说:“是吴老板吧!”
老陈也愣了一下,听出此吴老板并不是他盼的彼吴老板。他对自己苦笑了一下,没做过多的解释。
“我的确是吴老板,一个小老板。看来你们才是真佛。我这几年生意不错,想给寺庙捐9000元,表达我对佛的感谢,可拿着钞票接连三次都没送成。今天,我无意中看了一眼报纸,一下子就看到你们为失学儿童募捐的报道。您知道我本来是不看报的,我这才想到,佛不收我的钱,是为了让我把钱给那些失学儿童啊!我看你们那儿离我这里不远,我这就把钱给你们送去。”
老陈笑着,说:“好!您做得好,做得对。我们等着您,随时为您办这件好事。还要给您捐赠证书,给您记到功劳榜上。”
这是为什么呢?
老陈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时一位远在天城市的慈善媒体的朋友要来他们这里采访。老陈决定见到这位记者时,把这个情况介绍介绍,请这位记者回去以后帮助他们找一找这位无法联系上的吴老板。
2、平衡,是一种美好的境界。生态平衡了,就会风调雨顺;营养平衡了,身体健康就能得到保障;而劳逸的平衡,使人精力充沛;心理的平衡,让人舒坦愉快平衡需要一种胸怀,学会平衡,就能站立起来。
3、燃烧人生并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强壮的身体也有疲劳的时候,劳逸结合是一种生存的策略。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前奏。
4、父母是榜样,言行宜谨慎;兴趣是动力,良莠要区分;勤奋是捷径,劳逸要结合;德智体美育,发展要全面;锲而不舍之,必成栋梁材。
5、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6、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
7、我们只有做到劳逸结合,学习时才能事半功倍。
8、一张一弛的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9、苦学数十年,希望在眼前,心情放舒缓,步子跟得紧,松弛有步调,劳逸结合好,做题要仔细,成功在等你。祝高考顺利,心想事成!
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一、思想品德教育和劳动实践有机结合
二、思想品德教育与劳技课教学有机结合
关键词: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独立养老
“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而“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在一个为其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的机构中颐养天年。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首先可见的是生育率下降使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预计在2010~2040年间,20%~30%的老年人口将是独生子女的父母,这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经济保障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但是,若采用单一的社区养老,存在一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或独居老人的需求难以保障等问题;若采用单一的机构养老,就目前养老机构的现状而言远远难以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因此,将“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是目前乃至下一阶段最适合我国的养老模式。
1社区—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
1.1客观条件的不成熟
社区养老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全面的、统一的运行机制。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养老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并没有很好得融入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社区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只是象征性地设置了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活动及项目,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我国的大部分社区至今没有切实得履行其应尽的养老职责。而在机构养老方面,我国的养老机构长期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存在着明显的床位不足等现象。
1.2养老费用高
养老机构的类型主要有敬老院、养老院及老年公寓等,当下,绝大多数老人会选择养老院作为自己机构养老的场所。养老院有公办和民办两种形式。一个城市中公办养老院所占的比重往往较小,民办养老院的收费标准较高,普通家庭难以负担,并且仅少部分特困老人才能享受社会救济,一部分处于困难边缘的老年人缺乏养老的经济能力,日常生活难以保障。
1.3人文关怀的忽略
精神护理的欠缺是社区及机构两种养老模式共同的不足之处,以机构养老为盛。大部分老年人表示:养老院的精神生活十分贫瘠,缺乏娱乐活动和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只是机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对老年人心理上的支持,幸福指数有待进一步地提高。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在养老院的生活缺乏归属感。这也是老年人不愿意进入养老院的一大重要原因。
1.4专业养老人才的稀缺
1.5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
首先,由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一些家庭认为把老人推向社会养老会影响到家庭声誉,留下不孝的罪名,因而不支持社会养老[2]。其次,部分老年人没有为养老投资的意识,认为机构养老是一种浪费,一生辛劳都为了子女,老了亦是如此。再者,政府缺少此方面的宣传。独立养老已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得不面临的现状,而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制定《养老法》,使诸多养老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要加强老年法律的宣传工作,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识。老年人要学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
政策二:制定针对计划生育户的优惠养老政策。此项政策尤其适用于农村积极执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要让响应“只生一个”政策的家庭享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政府的重视。
2.3政府救助的范围扩大
2.4重视养老人才的培养
2.5观念的宣传
3结语
单一的养老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特殊的老龄化趋势,社区—机构养老模式已然成为未来不可逆的历史潮流,完善这一模式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长期不懈地努力。我们应该认识到:关爱老年人,就是关爱我们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本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后果分析及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2,40(30):27-33.
[2]王文龙.城市社会养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09(5):76-79.
关键词:翻译风格误译《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这首诗,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写给他的爱人茅德·冈的经典情诗,“宣告了诗人对爱的无条件忠诚”(2010:418)。在我国,《当你老了》的译文版本极多,因而理解和表达上的争议较多,似乎误解较多。只因诗中确实存在着不易理解的地方。
Whenyouareoldandgrayandfullofsleep/Andnoddingbythefire,takedownthisbook,/Andslowlyread,anddreamofthesoftlook/Youreyeshadonce,andoftheirshadowdeep;/Howmanylovedyourmomentsofgladgrace,/Andlovedyourbeautywithlovefalseortrue,/ButonemanlovedthepilgrimSoulinyou,/Andlovedthesorrowsofyourchangingface;/Andbendingdownbesidetheglowingbars,/Murmur,alittlesadly,howLovefled/Andpaceduponthemountainsoverhead/Andhidhisfaceamidacrowdofstars.(ByWilliamButlerYeats)
“在这首诗中,诗人突破了个人的不幸遭遇,把心中的感伤化成了缱绻的诗魂,以柔美曲折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凄美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对人生及命运的超越,全诗体现了饱满的张力美”(2002:61)。译者必须尽全力了解诗人的情感,以求复现诗人的原意。否则,必会误导读者,使读者围着一首不知是谁写的诗大发感慨、潸然泪下。也就是说,译诗要译出一首原作者的诗来,而不能译出一首译者的诗,译者不能将自己的好恶表现在译文中。英国翻译家亚历山大·费雷泽·泰特勒在其《论翻译的原则》中指出:“好的译文应该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具备原作的风格与手法,并跟原作一样通顺。”(2007;9)
“pilgrimsoul”指的是那位名为MaudGonne(1866—1953)的爱尔兰女演员的爱国主义拼搏精神。MaudGonne为爱尔兰独立而狂热奋斗,诗人多次(1891-1901年间)向她求婚而被拒,即便当她寡居后也依然不接受他。诗人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所以才在诗中信誓旦旦地表白:如果你接受我,那么你偶尔一露的不好心情我也爱,即便你像朝圣者那般的政治狂热我也统统都爱,比别人只爱你美色好得多了。这里,译成“朝圣者的精神”即可,“圣洁的灵魂”、“灵魂的至诚”则远些。
这首诗共三阕。上阕起首,提起警醒女郎的话题:当你老迈不堪的时候,你难免会回忆过去,那就想想你年轻时候的美好样子吧(所以这里只会说好看的样子,不会说难看的样子)。中阕通过对比进行表白:别人只爱你的美貌和高兴时才展现的俏丽(外在的),而“我”却不仅爱你的政治狂热,同时还爱你不高兴时流露的愁容(内在的)。“美貌”对“灵魂”,“欢乐俏影”对“忧伤模样”,都是年轻时候的不同时刻,构成一个完全同层次概念、同类事物的比较,这样的对比才工整,同时也与词语的字面更为贴切。
英文是很讲究对仗的,如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职演说的几个不同版本的修改过程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而理解成“容颜渐老时的悲戚”就会打破这个对仗,使其不再工整。而且,诗歌的三阕也都成了说那女郎的衰老,这不合逻辑。求爱中的诗人会这么愚蠢吗?另外,非要说一个崇尚浪漫主义精神的青年诗人追着赶着要去爱“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的人,也不合常情。
此外,theglowingbars的理解和表达也是个问题。
很多译文都把它表达成了“红光闪耀”、“炉火熊熊”或“炽红的”。但是,《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glow的定义为:toproduceorreflectasoftsteadylight(发出或反射微光),并给出下列例句:Thebedsidelampgloweddimly.(床头灯发出昏暗的光。)Thefireplacewasstillglowingwiththeremainsoflastnight'sfire.(壁炉里昨夜的余烬还在闪着微光。)Theredtipofhiscigarettewasglowinginthedark.(他那烧红的烟蒂在黑暗中闪亮。)47万词条的《韦氏全本英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toproducearelativelyfaintlight(发出相当微弱的光线),配合的例子有theglowofthedyingembers(奄奄一息余烬微光)。根据以上一英一美两部权威的全英词典的定义,glowingbars能有多大光亮呢?
爱神跑了,容颜老了,孤度余生……诗人为女郎预半夜凉初透言的是一个惨淡结局,这样一个惨淡结局的预半夜凉初透言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气氛来烘托?是“炉火熊熊”更契合此情此景?还是“余烬渐熄”?这些都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