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历年考题下载中心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试题解析试题题型首页

2017年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联考真题试卷

(本套试卷共75小题,目前已收录73小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经常表现为()

A.以课堂为中心

B.以教师为中心

C.以书本为中心

D.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B

【解析】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等级主义,其必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被动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常考)

A.教育与政治相结合

B.教育与经济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C

【解析】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的意志缺乏()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武断。优柔寡断的人表现为犹豫不决,疑虑重重,该断不断,其结果常常是错失良机。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5.某老师上课时发现,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该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心强不发言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答案】D

【解析】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选择合适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小明,教师应该表扬其勇于发言的行为,不能因其答错而指责,而是应进一步启发其多思考,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对于小强,教师要鼓励其多举手发言。

6.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表明()

A.教育是传播知识

B.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技能

C.教育是传承文化

D.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7.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创新”。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能力。

A.良好的语言表达

B.较强的组织管理

C.创造

D.观察

【解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刨造性特点,也反映了教师需要具备创造能力。

A.普遍性

B.特性

C.目的性

D.方向性

【解析】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的特性,认识教育的特性是把握教育本质的一个基础。

9.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易错)

A.知识结构

B.品德修养

C.个性结构

D.身心素质

【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的核心部分。

10.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知识的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在教育学中具体指的是()

A.学科单元

B.专业

C.课程

D.学科体系

【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11.有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A.教学原理

B.教学原则

C.教学规律

D.教学结构

【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12.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经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清晰的表象,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发展其认知能力。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可接受性

D.循序渐进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内涵。

13.对一节课所包含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的规范,在“教学论”中具体指的是()

A.课的类型

B.课的形式

C.课的模式

D.课的结构

【解析】题干所述为课的结构的概念。

14.决定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易错)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答案】A

【解析】题干所述为人格的概念。

15.()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A.指导教学

B.程序化训练

C.交互式教学

D.完形训练

【解析】题干所述为完形训练教学模式的概念。

16.关于教师布置作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有重点

B.作业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C.作业的难度要依次增加

D.作业要让家长配合完成并批改

【解析】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确有困难时可请教师、父母作些启发,但不允许依赖他人;教师对作业必须认真批改,但也可以在教师领导下,让学生互相批改和自我批改,使他们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17.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易混)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或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

18.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性原则。(常考)

A.皮亚杰

B.马斯洛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解析】科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提出了他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9.()是指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解析】略。

20.教育发展的历程表明,无论任何时候()工作都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A.德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团活动

【解析】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辨别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的方法,指的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解析】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题干所述体现了讨论法的内涵。

22.()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配置性评价

【解析】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题干所述体现了总结性评价的内涵。

2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指的是()

B.谈话法

C.讨论法

【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练习法的内涵。

24.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里贯彻的是()原则。

A.导向性

B.疏导

C.一致性

D.连贯性

【解析】题干所述为德育的疏导原则的概念。

25.从教学过程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更感兴趣。

A.学习场所和条件

B.学习内容和结果

C.学习过程的形式

26.()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也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课程评价

B.教学计划

C.教案

D.大纲

27.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常考)

A.管理能力

B.教育机智

C.应变能力

D.注意分配

【解析】题干所述为教育机智的概念。

28.通过联想,将新材料与头脑中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赋予新材料以更多的意义,是指精细加工策略中常用的()

A.词义联想方法

B.语句联想方法

C.语义联想方法

D.新旧联想方法

【解析】题干所述为语义联想方法的概念。

29.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实施

B.教学规律

C.教学方法

D.教学原则

【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30.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B.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C.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D.传授与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住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31.《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常考)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解析】题干所述为启发性原则的典型示例。

32.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

A.概念获得式

B.情境教学模式

C.引导一发现式

D.尝试教学模式

【解析】问题一探究式(引导一发现式)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33.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

能力。

A.教学

B.表达

C.研究

D.管理

【解析】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视科研的教师,才能不停留于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34.德育模式有许多种,其中重“行”的是()

A.认知模式

B.感化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解析】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大体上说,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

35.中小学各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它们可分为程序性知识型、陈述性知识型和混合型。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型学科的是()(常考)

A.数学、物理

B.历史、政治

C.语文、生物

D.地理、化学

【解析】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数学、物理、化学这类属于程序性知识型的学科。

36.学生小李因为自己喜欢的英语老师而努力学习英语,按照学习动机的分类,体现在小李身上的是()

A.威信性动机

B.高成就劫机

C.情境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解析】交往性动机就是那种为了获得教师、家长和朋友的喜欢,害怕被人冷淡、孤独而学习的动机。

37.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民的命运。”这要求教师要()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终身学习

【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令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这是“爱岗敬业”的师德规范要求。

38.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观点体现了教学评价中的()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指导性原则

D.计划性原则

39.把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用于解决作业中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指的是()

A.知识的应用

B.学习过程

C.课题类化

D.定势影响

【解析】知识的应用,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作业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40.某种学习理论,它主要强调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这是()的学习理论。

A.联结派

B.认知派

C.联结一认知派

D.人本主义学派

【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因此,也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41.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从()角度研究某种教学、教育条件或措施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形成能力、品格之间的联系。

A.纵向

B.横向

C.独立

D.并列

【答案】

【解析】B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与阶段过渡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全程,而教育心理学是从横向角度研究某种教学教育条件或措施与学生学握知识技能及形成能力品格之间所具有的内在有效的关联。

42.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的这一教学经验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

A.师生协同

B.启发创造

C.因材施教

D.反馈调节

【解析】“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讲的是: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个同题:所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做呢孔子即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回答。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认别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43.在学业成败的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易混)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运气好坏

D.任务难度

【解析】韦纳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又分别归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其中努力程度属于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

44.“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明()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A.坚持知行统一

B.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C.努力做到“慎独”

D.向先进人物学习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这句话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方法。

45.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这时需要()

A.幽默

B.委婉

C.含蓄

D.准确

【解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因此,直言不讳的效果一般不太好。如果教师把话语磨去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学生在听到话语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学生就能从理智上、从情感上接受你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

4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B.加强教辅市场管理,取缔补习机构

C.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D.依据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47.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是()

A.无关系

C.有利有弊

D.关系不明显

48.关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系统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B.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

C.任何一种知识教学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D.学生的智力与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关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教育是一种与人类相伴而生的社会现象,关于教育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常考)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D.教育的友好起源说

【答案】ABC

【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几种观点。

2.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行为规范的学习

D.品德的学习

【解析】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3.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复习律

D.准备律

【答案】ABD

【解析】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尝试一错误)说,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4.下列属于小学生数学迁移特点的是()

A.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较易

B.实现数学思考方法的迁移较难

C.易受狭隘的思维定势的干扰

D.学习的概括化程度较高

【解析】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特点有:(1)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较易;(2)实现数学思考方法的迁移较难;(3)易受狭隘的思维定势的干扰。

5.以下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和作者对应正确的为()

A.《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

B.《大教学论》—裴斯泰洛齐

C.《爱弥儿》—卢梭

D.《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答案】ACD

【解析】《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故B项错误。

6.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要素是()

A.现象与客观事实

B.科学理论

C.科学假设

D.方法和技术

【解析】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7.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要具备()(易错)

A.基础性

B.基本性

C.范例性

D.启发性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下列哪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A.实际发展水平

B.潜在发展水平

C.昨天发展水平

D.过去发展水平

【答案】AB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组成。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长内驱力

【解析】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的不同,奥苏贝尔等人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10.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需要。(常考)

A.自尊

B.创造

C.认知

D.审美

【答案】BCD

【解析】早期,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

11.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

A.合作内驱力

B.好奇内驱力

C.胜任内驱力

D.互惠内驱力

【解析】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需要)。

12.良好的班集体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A.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C.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有利于老师控制全体学生

【解析】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为:(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A.序列性

B.逻辑性

D.认知性

【解析】问题解决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14.由于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书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间接经验,下列哪种做法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直接经验不足()(易错)

A.教授书本知识时多联系实际

B.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答案】ABCD

【解析】由于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间接经验,故教学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有:(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5)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有()

A.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C.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D.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答案】AC

【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故C项正确。第三十条规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故A项正确。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17.访谈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指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他们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访谈者应争取掌握访谈过程的主动权,积极影响儿童

B.访谈法回收率和有效率较高

D.访谈法所得到的资料比较容易量化

18.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B.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

C.课程内容要与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D.课程内容应当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和推广

【解析】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有:(1)注意课程内容的基拙性;(2)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3)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19.根据皮亚杰道德认识发展论,5~8岁的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根据外在标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儿童认为规则是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

B.评定是非时,非好即坏,非善即恶

C.判断行为好坏的依据是后果的严重性,而不看主观动机

D.把惩罚看作是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

【解析】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6~8岁)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赞成严厉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

20.中小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表现为()(易错)

A.未定型,可塑性大

B.自我意识能力差

C.重感情,易激动

D.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因此不乐意成群结队

【解析】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包括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根据题干中所说的“中小学生”,四个选项都正确。

21.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意义有()

A.是教师重新学习、不断调整和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

B.是教师与他人沟通交流、扩大视野的过程

C.是教师挑战自我、提高教育研究能力的过程

D.是教师完成学校工作任务而必须进行的

22.关于人本主义的需要层这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常考)

A.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B.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C.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一级需要就会消失

D.同一时期内某种需要占主导地位

【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之间的关系:(1)七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2)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3)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4)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23.竞赛是鼓励进取、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竞赛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需要注意。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竞赛有利于复杂作业的完成

B.竞赛会助长中、差等生的自卑感

C.竞赛可能引起学生的不和

D.竞赛可能引起学生自私,集体观念淡薄

【解析】竞赛组织不好,也有其消极作用。首先,竞赛不可多用滥用,频繁地运用竞赛,会增加学生的心理紧张度,加重其学习负担。其次,竞赛使那些没有成功希望的学生丧失信心;对于不需努力就可获胜的学生,竞赛也无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反而会使他们形成骄傲心理。第三,个人竞赛有可能造成学生自私,助长不合作行为,使集体观念淡薄。最后,竞赛造成的学习动机水平过高,往往对复杂课题的学习起干扰作用。

24.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类型。

A.积极的

B.混乱的

C.消极的

D.时抗的

【解析】根据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可以将课堂气氛划分为:(l)积极的课堂气氛;(2)消极的课堂气氛;(3)一般型课堂气氛;(4)对抗的课堂气氛。

25.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的统一,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通过碰撞、交流和融合后,又出现新的矛盾——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的矛盾,产生新的碰撞和交流,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这里显示出的教学过程特点有()

THE END
1.2011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答案详解专业基次完整.pdf万物皆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 一切都是考验,试人怎样用心 2011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答案详解专业基础课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刑法的空间效力、外国人犯罪的处理方式。对于本类型的题目,首先应该按照先 后顺序(属地一属人一保护一普遍)判断应当适用何种空间原则。具体而言,本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015/6051013110003010.shtm
2.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学保研条件《法律硕士联考考试指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由于每年的大纲和考试分析道9月份才公布,考生在基础复习阶段可以参照前一年大纲和考试分析来复习。其中《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大纲》用来指导考生进行考点的把握,《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分析》与《法律硕士联考考试指南》两本书的知识点覆盖全面,用来全面复习。 https://m.okaoyan.com/kaoyanshop/sjtu/kaiyuanfa/62619_13.html
3.法硕考研复习攻略8篇(全文)6、《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7、《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大纲》(201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课必备——经典案例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9、《2012年法律硕士联考大纲变化解读及历年试题汇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tnlpi6a.html
4.法律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研究生资讯–加倍考研网法律(非法学)复试分数线:55/55/90/90/3602019年法律(法学)复试分数线:55/55/90/90/345四、参考书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 -复旦大学法学院《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第15版)》《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法学与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联考https://www.kaoyankaoyan.com/zixun/falvyanjiushengkaoshikemuyouna.html
5.天津图书馆海河园馆D0/373 2014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 肖秀荣主编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3 978-7-5124-1103-6 CNY49.80 1 D0/374 考研政治考点解析H319.6/533 2014年新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考试历年试题精解 全国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考试命题研究组主编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3 978-7http://hhjyy.tjl.tj.cn/tjhhportal/ArticleChannel.aspx?ChannelID=341
6.2019年3月出版署获批新书(01)书号查询刊易出书2019040712 978-7-5022-9679-7 法律硕士联考历年真题名师分科详解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 2019.3 韩祥波, 杨艳霞, 赵逸凡, 编著 68.02019040259 978-7-5216-0063-6 2019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曹兴明民法精讲精练 中国法制出版社 北京 2019.4 曹兴明, 著 35.0https://www.kchushu.net/newbook/2019-08-27/1249.html
7.考试无忧App排行榜应用宝考试无忧app推荐同时准题宝可以准确的分析高频考点和高频易错题,能随时随地带给用户方便快捷的刷题体验。功能特点: 1、海量试题精选历年考题、高频易错题、高频必考题,全面丰富题库内容。 2、视频课程根据大纲教材,为您提供各章节考点精讲视频课程。 3、考试快讯提供各考试项目报名、准考证打印、考试、成绩及领证等重要信息,方便您https://www.diandian.com/phb/2005/7-1.html
8.mpacc考试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制定(精选12篇)《五年真题归类详解及知识清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律硕士联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律硕士联考模拟试题及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录取调剂信息对分数很高或很低的考生来说无太大意义,但对那些分数刚刚上线,处于录取边缘的人来讲,就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q0lpwq9.html
9.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2016年版)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简介: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2016年版)》是法律出版社历年畅销经典之作,由著名的司法考试辅导老师张能宝按年编撰,书中整合2011-2015年历年试题,归纳提炼,直击考点,帮助考生明确复习重点,节省备考时间,辨析疑难,直到解题技巧!http://www.jobplus.com.cn/books/getBookDetail/172787
10.2024年注册会计师《税法》各章考点精讲,备考有这个就够了摘要本文为大家分享2024年注册会计师《税法》各章考点精讲,环球网校老师结合近6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真题,将每一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类和统计,同时还结合真题演练内容,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本文为大家分享2024年注册会计师《税法》各章考点精讲,环球网校老师结合近6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真题,将每一个题目所考查https://m.hqwx.com/news/2024-4/17128916845605.html
11.+2017年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mobiepubpdftxt《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由张能宝团队倾力钜献,历年真题畅销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根据司法部制定颁布的《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编写,是国家司法考试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作为广大应试人员系统复习及应考的必备用书。 https://book.qciss.net/books/12083681
12.司法考试相关用书介绍,供大家参考1、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2006年版),法律出版社,主编:张能宝。 大家熟知的司考辅导名师阮齐林到我们学校搞司法考试讲座时就说到,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水平可以,不用买什么是司法考试的书,也可以,但真题你必须看! 确实,从01年以前的律师资格考试到最近的04年司法考试,在试题的难度、广度、风格、难点重点方面https://blog.csdn.net/caok/article/details/326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