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的误用

内容提要:法律渊源是法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不仅仅对于法理学,法律渊源也是其他各法学学科的基础性概念。不了解法律渊源的概念,就无法形成对于具体法律形式的判断和运用。本文以《民法总则》颁布后国内几位法学家提出的“《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新的法源地位”的观点为切入点,认为在中国法学界存在着对于法律渊源抑或“法源”概念的误用现象。这种观点将判例法国家的法源理论套用到了当代中国身上,混淆了法律渊源和规范渊源的区别。准确地讲,应该是“《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规范渊源的地位,而非法源地位”。法律渊源就是“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这一解释在国际社会是有其基本共识的;而这种“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宪法和《立法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本文还针对以法律渊源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法律体系概念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规范体系”的概念,并对习惯、国家政策、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等在规范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的规范体系概念及其建构的规范层次,对于中国法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法律渊源/规范渊源/规范类型/规范体系

项目基金: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8AFX001)“‘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刘作翔(1956-),男,甘肃平凉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光启学者特聘教授、法治与人权研究所所长。上海200235

一、法律渊源就是有效力的法律表现形式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其中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民法总则》颁布之后,国内有几位著名的有影响力的法学家在有关的演讲和学术访谈中说,《民法总则》第10条赋予了“习惯”以“新的法源地位”。这样的观点,值得斟酌。这样一种观点涉及了什么是“法源”?“法源”和“法律渊源”是什么关系?如何认识“法律渊源”等等。总体而言,我国法理学关于法律渊源的理论和实践总结还很不发达,还需要对此进行必要的学术辨析。

台湾政治大学法学教授苏永钦先生2018年5月17日在浙江大学的一个演讲中比较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源问题上的差异,他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最好不要只抓住一个案例或者是制定法,不然你会发现两者都有案例,两者都有制定法,真正的差异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这两者之间怎么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英美法系中,最后发展出真正的法源的时候,法条只是一个材料,案例才是适用的规范,除非用法条直接可以找到答案。而大陆法系虽然也大量地使用案例,但是案例只是为了来合理化法条发展出来的法教义学,只是法教义学的一部分,真正适用的还是法条。也就是说所有大陆法系国家法院的判决,即使法官引用,或者私下阅读了几十份判决,最后判决主文、判决理由还是回到一个特定的法条,一个请求权基础,然后用三段论法进行论证,不会像英美法一样,在遇到争议时去找先例,然后类比论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法源结构。”[2]

1997年中国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之后,有部分学者提出一个疑问,即“依法治国”的“法”到底依据哪些“法”?这些疑问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关于什么是法的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混乱。其实,关于什么是法应该说是有明确界定的,因为中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对法律的表现形式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制定法为主的国家,判断一种规范是不是法律,就是依据宪法和《立法法》所确定的法律形式。所以,讨论中国法律渊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绝对不能脱离中国的现行宪法和法律制度规定。也就是说,我们应当以中国的宪法和《立法法》为依据,来判断中国的法律表现形式,使其有合法性依据。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制定法传统比较浓郁的国家,更不能脱离制定法来讨论法律渊源问题。否则,就会脱离中国的制度和法律生活实践。

对此,还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二、应当重视规范体系的构建

总结如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政策、习惯以及司法解释都是法律体系概念难以容纳进去的。既然原有的法律体系概念、理论和它的结构不能概括现有的规范类型,我们就必须寻找新的概念,这个新的概念就是“规范体系”。法律体系的概念强调的是现行有效的法律,但是规范体系概念却不是如此。规范体系概念的重要构成是规范类型,通过规范类型组织成规范结构。所以,在规范体系当中就存在规范结构层次,而不仅仅只有法律规范这一种规范类型。规范体系概念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能够囊括现有的所有规范类型。规范体系是一个比法律体系的内容更为庞大的体系,但法律规范是规范体系大家庭成员之一,且是首先的和首要的,并不是在其外。“法律”是“规范”之一种,此外还存在其他规范。

三、国家政策的功用不能忽视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这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比较一下《民法总则》第10条和《民法通则》第6条的规定,最大的区别是新的《民法总则》用“习惯”取代了“国家政策”。于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虽然《民法总则》取消了国家政策的规范渊源地位,但是在其他法律当中,国家政策作为行为规范的规定仍然存在。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44条第1款规定:“仲裁庭应该根据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以及国家政策作出裁决并制作裁决书。”同样,《著作权法》第60条也规定:“本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或者违约行为,依照侵权或者违约行为发生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处理。”这意味着,我们对国家政策的看法还需要改变。

THE END
1.2024公安招警笔试备考之法的渊源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各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文件的总称,有三类:第一类,立法机关通过的决议、行政机关的命令和行政措施、司法解释等;第二类,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公证书、结婚证等;第三类,特定协议,如遗嘱、合同等。但只有第一类属于法的渊源的范围。 https://m.sd.huatu.com/2024/1206/1569185.html
2.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总结来说,“法律智囊团”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律师,更应该涵盖所有从业者,他们都应不断学习最新最先进的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司法人才队伍,为社会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 科普活动、农业科普活动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3.探寻中国民法典的元解释全书三千多个注释,主要为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照民法典总则编的每一个条、款、项,逐一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案例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相关案例;二是翻阅立法机关有关民法总则、民法典的立法资料以及与民法典总则编有关的法律、司法解释的答记者问和司法机关解读等,从中提取到的与民法典总则编相关的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10/content_9089308.html
4.探索前沿:最新法学知识解析公路运输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其修订和更新一直备受关注。以下是一些刑法领域的新动态: 1. 罪刑法定原则的强化:近年来,我国刑法不断强调罪刑法定原则,明确犯罪构成要件,减少刑罚的随意性。 2. 罪与非罪的界限:刑法在罪与非罪的界限上进行了细化,例如,对轻微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避免刑罚的滥用。http://www.hts56.cn/post/2540.html
5.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在超越法律计划外的漏洞情况下,法律补充一般更为谨慎,须坚守由整体法秩序及其法律原则所划定的界限。此外,民法典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频频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前所未有调动了法律适用的释法、“造法”功能,把民法典编纂中难以确定的大量的学术界、司法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法条”,起到了积极助推民商法发展的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6.司法解释属于我国法律渊源吗法律知识法律分析: 司法解释是法律渊源,但是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都有明确的规定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126904513873932747.html
7.司法解释是否属于我国法律渊源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渊源的一部分,它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问题所作的具有https://www.bkw.cn/gjsfks/ask/1854663.html
8.司法解释是刑法的渊源吗是的,司法解释是刑法的渊源之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属于刑法的正式渊源,用于对刑法规范进行详细阐述。若忽视司法解释,可能导致对刑法条款的误解,进而影响司法公正。 平台特邀律师 推荐 2024.11.06 06:22:38 解答 咨询我 是。司法解释作为刑法的渊源,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法官会参考相关司法解释来明确法律条款的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6162134.html
9.注会经济法知识点免费11篇(全文)5.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 (1)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 (2)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 (3)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8c8sbb7.html
10.婚姻与家庭法复习题34.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法律渊源包括() A.宪法和其他法律 B.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C.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D.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35.我国婚姻家庭法的主要特征是() A.适用上具有极大的广泛性 B.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伦理性 C.规定多为任意性规范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004585
11.那么立法解释又是不是刑法的渊源呢还有司法解释是否也属于刑法的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不属于刑法的渊源,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他们不能规定刑法上的罪,但是他们具有法律效力,立法解释“明确法律的含义”,司法解释明确“法律具体应用问题”。回复于:2024.1.10 21:27:54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10511115.html
12.“三步检验法”的理论研究和本土借鉴同时,法院在实践中也要参考美国“四要素标准”,丰富“三步检验法”的适用精神,条件成熟时可以制定详备的司法解释以指导审判。我国在完善“合理使用”制度的条文设置也可以参考韩国的“合理使用”制度。《韩国著作权法》第35-3条使用开放式的列举条款与美国“合理使用”制度相同的四要素分析的综合方式,同时也遵从TRIPS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012/9319410.shtml
1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律解释方法的发展尤其是针对各地法院审理案件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做出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在这些解释中,既广泛运用了各种狭义法律解释方法,也针对法律的缺陷进行了漏洞的填补。然而,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渊源的性质,是法律的重要裁判依据。所以,司法解释活动本质上与一般的法律解释活动存在区别。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准立法的性质。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