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古人有“法”可依

刻辞正反面释文。释文记录了商王武丁的一起车祸。

现代社会法律无处不在,时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秩序。而在古代社会,法律也一直存在。

殷墟甲骨文,不仅记录了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还蕴含着古代法律的萌芽。

从“五刑”看夏商法律意识

商朝人的占卜行为往往是以兽骨和龟甲作为载体,占卜后的甲骨由专人集中储存,最后瘗埋于土坑中,从而形成了珍贵的地下“甲骨文档案库”,这些卜辞内容就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文研究专家、郑州大学甲骨学学科首席教授宋镇豪介绍,夏商时代,统治者已有意识利用纪、纲、训、典、刑、罚对社会风俗进行矫纠。

《周礼·秋官·司刑》细分“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而当时的“五刑”指保证法律实施的五种刑罚,通指大辟(砍头)、宫(毁坏生殖器官)、劓(割鼻)、膑(凿去膝盖骨)、墨(黥刻面部而涅以墨)。

商代大体沿用了夏代的“五刑”,20世纪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资料证明,商代的刑法及诉讼体制已经比较完备。例如,殷墟甲骨文中有关墨刑、劓刑、刵刑(割耳)、刖刑(砍脚或脚趾)、椓刑(宫刑)“五刑”的记载屡见不鲜。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小屯南地甲骨》第857片的卜辞,为商代墨刑提供了直接证据。

宋镇豪说,从古代文献对“五刑”轻重次序的不同排列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观念差异。同时,甲骨文中反映的肉刑轻重等次架构,视墨、劓、刵、刖、椓为“五刑”,与《尚书·吕刑》的肉刑排次和“爰始淫为劓、刵、椓、黥”相当接近,又显示了商代法律与后世法律之间的因循沿替关系。

法:平之如水、去不直

在殷墟“车马坑”旁边的“甲骨文”碑林中,记载着“武丁狩猎而出车祸”故事的石碑上,有个“井中有人”的字,这究竟是个什么字,时至今日,专家们依然有不同意见。

已故中山大学教授、甲骨文研究专家商承祚先生曾判定,甲骨文中那个“井中有人”的字,应该是“囚”字。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反映出中国远古时代一种极为文明的监狱管理制度。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虽然尚未出现“法律”这一确切词组,但“法”和“律”两个字却已经有了规则、规范的含义。

查询资料显示,“法”字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说文解字》中对“法”字的解释是:“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这里的“灋”即为“法”的古字,意指刑法。该字由三部分组成:水、去、廌。“水”代表执法要公正如水;“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会用角抵触理屈之人;“去”则表示去除不公。这一解释揭示了“法”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古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随着古人智识的开化和理性的提升,“法”字构造虽去掉了“廌”,但仍保留了“平之如水”和“去不直”的含义,成为现代法律的溯源。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原副院长于成龙介绍,甲骨文中有“师惟律用”的记载。“律”字左从“彳”,表示行走、执行;右为“聿”,像手拿毛笔之形。在古代,律管用于矫正音准,由此引申为法律、约束。推测造字之初,“律”可能表达行为准则之意,后引申为法律、约束的意思。

商朝法制:制约社会风俗,矫纠民风

在商朝的法律体系中,对不孝行为的惩罚极为严厉。宋镇豪解释,由于商朝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宗族或家族组织,推重孝行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内部和谐稳定,也有助于强化血亲贵族统治集团的世袭统治地位和商朝王权政体的社会基础。因此,商朝期望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引导社会风俗的健康发展。

商朝还制定了很多法律来约束官员的行为。《尚书·伊训》记载,伊尹制定了“官刑”,用来警告百官。官员如果犯了“三风十愆”的罪,就要受到惩罚。“三风”即巫风、淫风、乱风,“十愆”即“三风”里包含的官者最容易犯的错误。这些法律均可看出夏商统治者利用纪、纲、训、典、刑、罚对社会风俗进行矫纠和规范的用心。

THE END
1.“五四宪法”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创设全新的国家制度与人民的新法律,成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迫切要求。1949年9月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此后,为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hebdag.org.cn/contentTemp/content.html?id=6570
2.小太说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第15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做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第二次修正: ★在宪法序言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 ★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https://m.163.com/dy/article/JIR5I5GG0531TTYW.html
3.知识竞赛题库8、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已举办了几届?(C) A、一届 B、二届 C、三届 D、四届 9、中国京剧院建院至今多少周年?(B) A、50年 B、54年 C、55年 10、萨克斯这件乐器是谁发明的?(A) A、阿道夫.萨克斯 B、鲍罗丁 C、勃拉姆斯 D、格什温 艺术、11打击乐器分为哪两种?(B)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0620648_533802261.html
4.比赛星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 41.钢琴有多少个键?C A.84个 B.86个 C.88个 D.90 钢琴键音分黑键和白键,共数88,白键是58个,黑键30个 4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用来干什么用的?A https://www.bisaixing.com/article/content/id/67
5.兴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B)李商隐和杜牧都是晚唐诗人。李贺则是盛唐诗人,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B)古代中国人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而且黄河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cec21c53fb6f4429a0d3ef063ec5bfb9&id=313133
6.防震减灾试题范文6篇(全文)答: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6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答: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63.什么是震源、震源区、震中、震中区? 答: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q187rzk.html
7.我国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多久导读:申请专利意味着发明创造的保护期限是有限的。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其中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这表明,一旦发明创造获得专利权后,最多只能获得20年的法律保护。超过这一期限,你的发明和技术创新将被置于公众领域,无偿贡献给社会。 一、我国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多久 https://www.64365.com/zs/985468.aspx
8.代表委员呼吁:从制度上让发明人“有名又有利”徐小平代表介绍,由于现行职务发明制度缺少一些程序规定,不能保障发明人权益落到实处,例如,发明完成后如何从程序上确认发明的性质和归属,发明人对单位申请知识产权的情况以及与奖励报酬有关的事项是否享有知情权,奖励报酬如何计算,发明人流动的情况下权益如何保障等。 另一方面,现行法律法规规定,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属于单位http://3g.sdchina.com/show/4066994.html
9.发明实审部分A.仅其实施为法律所禁止的发明创造,不属于专利法第五条“违反法律”的规制范围。B.专利法第五条所指的“社会公德”仅限于中国境内。C.专利法第五条的审查应当以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公开的全部内容为依据,而不仅仅依据权利要求书。D.专利法第五条中所称的“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https://www.wjx.cn/xz/278974875.aspx
10.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6. 我国一架客机正从北京飞到纽约,如果该客机在韩国境内上空飞行时,对地面第三人造成损害,则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损害赔偿适用 ;如果该客机在公海上空飞行时,对水面第三人造成损害,则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损害赔偿适用 。假设这些损害赔偿案件都在中国提起诉讼。 A.韩国法;美国法 B.中国法;美国法 C.韩国法;中国法 D.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4&ex_Id=232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优势,居于( )是国家的常备军,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章节练习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A. 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B.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C.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D. 民兵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1999年2月8日夜,赵某回家路上被人用木棍从背后击伤。经过长时间的访查,赵某于2018年10月3https://www.shuashuati.com/ti/6a29f71e0d994edc90531724208a647a.html?fm=bd2f48c3a7c05307a6a62ed1a6600a0b31
12.目录《上海法学研究》2024总第12卷经精心组稿编辑,作为CSSCI来源集刊的《上海法学研究》现焕新出版,每年固定出版2卷,刊印法学研究原创首发优秀学术作品,推动法学法律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应用,力求能持续提升办刊质量,尽快成为中国法学法律界高识别度的品牌出版物。 《上海法学研究》2024总第12卷目录https://web.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45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