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公众版中国法律检索系统正式上线

值此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暨第四个“宪法宣传周”到来之际,“北大法宝”隆重推出公众版法律数据库“中国法律检索系统”law.pkulaw.com,从北大法宝全量知识资源平台提取权威内容,免费为公众精准查询常用法规服务。

其实,“中国法律检索系统”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和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的制定可以说处在同一时期,并历经30余年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北京大学是中国法律信息化的首创者。1983年,北京大学龚祥瑞教授、时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李克强撰写的《法律工作的计算机化》,开启了中国法律信息化的进程。

1985年,北京大学法律系创办Chinalaw计算机辅助法律研究中心,用PC-XT计算机启动了中国法律信息化的列车,“北大法宝”就此孕育于北大法律系。

198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法律软件——《CHINALAW涉外经济法规查询系统(中英文对照)》,引起国内法律界的瞩目,“北大法宝”就此诞生于北大法律系。

1987年,北大法律系成功研制《中国法制信息系统》,同时《中国涉外经济法规查询系统》通过专家鉴定,并推出了《经济合同范本系统(中英文)》和《国际经济公约数据库(英文)》。

1989年,含有全面法律信息、分为10个子数据库的《中国法律检索系统》被列为国家科委重点科技项目,并于1990年底通过鉴定,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时任中国法学会名誉会长张友渔先生欣然题写“中国法律检索系统”。

1991年,研制完成《中国法律检索系统》英文版。

1993年,研制完成国家科委项目《中国科技法制信息系统》。

1994年,研制完成《中国法律检索系统》5.0中英文版。

1996年,研制完成并出版《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光盘版。

1998年,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开发《中国法律检索系统》浏览器网页版,将新产品定名为“北大法宝”。

1999年,北京大学以《中国法律检索系统》软件著作权和北大法律信息网作为无形资产投资,组建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法宝”品牌正式创立并发展至今,持续高质量为社会各界提供法律信息和智能化服务。

伴随进入科技与法治的新时代,“北大法宝”致力于以法律知识服务、法律人工智能、法律文化传播、法律教育培训四项事业服务全面依法治国。

今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起始年,在“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特以法学泰斗张友渔先生所题的“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定名北大法宝公众版,免费开放提供便捷法规查明服务,担当服务法治社会新使命。

今年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起始年,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和党内法规信息平台,及时更新数据,免费向公众开放。”因此在“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特推出北大法宝公众版“中国法律检索系统”,免费向公众提供法律查明和检索服务。

系统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立法法规定范围内的法律法规查询服务,按照“全面、及时、便捷、持续、实用”的建设原则,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数据全面

“中国法律检索系统”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宪法、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既包括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全部或部分失效、已被修改的法律法规,“本法变迁”功能让一部部法律文本的“家族谱系”、历史沿革轻松展现。

及时准确

30余年不断积累的法律科技产品经验和专业的法律内容编校团队,形成了“北大法宝”法律文本编辑审核收录方法论。数据加工上线均经过科学的业务流程环节和专业的数据质量审核,保证规范严谨。确保法律法规文本和时效性的及时更新,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法规文件颁布、修改、废止的具体情况。

便捷易用

系统支持标题检索、全文检索、发文号检索、高级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检索结果列表设置分组、排序功能,支持将检索结果按效力位阶、时效性分组,按公布日期、施行日期排序。法规聚类维度多样化,以效力位阶、制定机关、时效性、公布年份等多个维度设置聚类。较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即时性、一站式的法律法规查询服务。

在法规正文的“法宝版”页面内,为满足深度研究需要,提供了高效的法规和条款的“法宝联想”深入扩展阅读功能。链接至北大法宝全量知识资源平台pkulaw.com。该平台会更加专业地为服务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数据中台还提供以立法法范围内法律文件为核心,以法宝收录各类规范性文件、工作文件和各级公权力主体自有文件为补充,适用于不同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的“文件库”“知识库”“案例库”“论文库”“自建库”,并可梳理定制“行业库”“领域库”“合规库”。

如:地方性法规文件发布平台;地方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开平台;满足政法法治机关内外网数据融合的数据应用系统;满足企事业单位法务合规需要的内外部规章制度数据库智能管理平台等等。

在《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引领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建设“智慧法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北大法宝”一直在路上。我们将持续优化整合法治领域各类信息、数据、网络资源,为立法、执法、司法、企业法务、法学教研等需要提供更加多元易用的知识服务和智能应用。

THE END
1.百条律则之谜揭秘法律法规背后的真相在一个名为“和平岛”的小国,居民们生活得非常和谐。这里有着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称为“100条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被认为是国家秩序与社会稳定的基石,但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第一章:诞生与发展 100条法律法规起源于这个小国的创立之初。当时,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一群智慧的先贤们花费了数年时https://www.qtleqzhor.cn/ke-pu-wen-zhang/400545.html
2.关于走私犯罪中“案发”法律概念的理解与适用关于走私犯罪中“案发”法律概念的理解与适用 走私犯罪从犯罪基本分类来看,涵盖自然犯、法定犯(其中的行政犯);从犯罪成立、既未遂来看,涉及行为犯、抽象危险犯、结果犯、实害犯,比如走私武器、弹药就属于抽象危险犯,走私普通货物就属于结果犯、实害犯,入罪基础及其法定刑升格以偷逃应缴税额或其它情节等“罪量”为https://lawyers.66law.cn/s202564e381158_i1303159.aspx
3.法则编织百条守护之律一、法则之源: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法律,作为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部落的习俗到现代国家的立法体系,法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这一百条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特点。 二、守护之律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gong-xiao/150619.html
4.樊崇义值班律师制度的本土叙事:回顾定位与完?善(一)身份定位不明问题由来已久 我国的值班律师探索和发展至今,其身份定位始终不够明确,也成为最大的制度困扰。早在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期间,值班律师的身份定位不明问题已有所端倪,亦不乏主张将值班律师转换为辩护律师的意见。这种理论关切一直延续至今,但二者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身份转换机制,使值班律师与法律援助律师、辩护http://legalaid.cupl.edu.cn/info/1012/1380.htm
5.嘉澳环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二)关于招股说明书真实、准确及完整的承诺及约束措施 本公司承诺:如公司招股说明书被中国证监会或其他有权部门认定存在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对判断公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发行条件构成 重大实质影响的,公司将按照二级市场价格回购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41400003126_75.shtml
6.法治建设法治精神(精选6篇)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n4il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