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本关于法律法规书籍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

2、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

[点介]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点介]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点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特别是《黄金时代》,读起来更加让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

[点介]我们缺乏的正是一个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有着幸福与苦难、欢笑与泪水的世界。

7、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8、冯向:《木腿正义》

[点介]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9、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书斋与社会之间》]

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点介]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1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13、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

[点介]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的学习者(在此包括法学)来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及走向得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虽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书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力的。它研究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建构;对社会科学的分工的质疑;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立场何在等问题。本书短短七万言,薄薄小册子,但却比那些动辄数十万、百万言的著作要有价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15、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图:《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

[点介]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点介]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穿透力相信会让每一个读者发凉。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形容的言辞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以后,我们又将面对何种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关法律的经典著述,是开启我们认识法律和现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门。

18、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法学初步》、《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

[点介]该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律理论的批判性的解读,和一般的国人写的介绍性的读物不同。该书对其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对法律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1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点介]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

[点介]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点介]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22、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点介]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的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中国的学术传统如何营造的一本书。

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点介]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点介]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25、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

[点介]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点介]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点介]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

28、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点介]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

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

[点介]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3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点介]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THE END
1.什么是法院执行裁定书?导读:惹您法院执行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做出的所有裁定都被称为执行裁定书,能够保障人民法院为了生效的法律判决能够很好的被执行人进行履行,保证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法院执行裁定书? 一、什么是法院执行裁定书? 1、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所作出的所有裁定,都叫执行裁定书。 https://www.64365.com/zs/1405853.aspx
2.保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吗律师函具有澄清事实和震慑不法行为的作用,是一般商业信函、民间书信所不能及的。 4、用律师函履行其他法律告知义务。这方面有许多,如通知追认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的、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行使、通知合同无效、撤销权的行使等等,凡是当事人具有的告知权利,都可以通过律师函来完成。https://www.liuxue86.com/k_%E4%BF%9D%E8%AF%81%E4%B9%A6%E5%85%B7%E6%9C%89%E6%B3%95%E5%BE%8B%E6%95%88%E5%8A%9B%E5%90%97
3.单位收到协助执行通知书后不配合有什么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20年修正)第30条规定,有关单位收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被执行人收入的通知后,擅自向被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9/id/7550616.shtml
4.很多人知道了这些事,强烈地不再愿意去念法律他埋首苦干,举凡奥本海国际法巨著,希金斯和哥伯斯合著的海上国际法等英文原著译成中文,都有他一份辛劳。 可惜后来田保生和钱端升先生一样,都成了右派,十年浩劫中,田保生和妻子一同自杀,后来才得以昭雪。 谢泳所述田保生和钱仲兴所述一个学生的追悼会,是否同指田保生必须得在更多资料的基础上查实。但是事实上,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143756511062118400
5.法律答案书:盘点中外法学家的绝妙金句法律何解@何志伟律师霍姆斯大法官的《普通法》这本书,豆瓣评分8.6,里面许多关于人性与法律的洞察都深刻而精彩。 1月2日,《论犯罪与刑罚》。 “人们牺牲一部分自由是为了平安无扰地享受剩下的那份自由。” 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的这本书,曾经震惊了整个欧洲思想界,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思想魅力。像罪刑法定、无罪推定这样的当代刑法理念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517338.html
6.刑事法教研室第三期读书会札记实质正义与技术法条主义:一种信念倾向试图维持政治、伦理与法律因素的分离,另一方却认为这种分离是认为造作的和不恰当的。 大陆法系的法官在观念上仍希望将他们的判决卯定在一个对结果有决定作用的规则之网中;他们不愿将自己处理的事务“政治化”或“道德化”。所以法官们鲜有强烈坚持自己独立观点的。英美法系司法过https://fxy.qhmu.edu.cn/info/1026/1861.htm
7.儒亮说法之65行药品说明书之外用药学深悟透法律条文最踏实学深悟透,精准把握,学以致用,乃当有的态度,当认真对待之。 一、遵循药品说明书用药,是判断“合理用药”与否的依据之一 这,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医师应当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用药。”这其中,“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efa1e351-5d61-47d2-86a5-4ca4ceb35c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