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族团结重点法律法规知识

一、保护少数民族的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十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二十一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第三十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六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实践证明,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必须大量培养少数民族的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民族自治地方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发展本地方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努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三、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我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第二,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从内容来看,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当然,就实质而言,民族团结是有特定内容的团结,主要是各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的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团结。

第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祖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我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三、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什么规定

坚持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在民族问题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宪法特作了明确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5)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摘自《民族宗教百题问答》

四、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白治的地方i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于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闲;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规定: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

(6)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

五、国外的法律中有那些有民族团结的内容

各国宪法,典型如俄罗斯联邦与美国宪法,前者承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保证在联邦主权下各民族平等,后者因为是移民国家没有近代民族国家关于民族的划分而只有族裔或族群的划分,更多的是以美式价值观来确保国家文化思想的同一性,在联邦法律中大量使用公民权利的类似词汇,模糊种族差异,突出强调都是联邦公民一点,其出发点也是利于国家稳定团结也就是民族团结,如果细分,典型法律文件如解放黑奴宣言与1964年美国终止州当局继续施行种族隔离法说白了,只要不是想走纳粹的路被当代各国当成公敌,最起码各国都会在其宪法中突出表现公民权利平等公平性,这种本质其实就是民族团结以防国家动乱。

六、破坏民族团结触犯了哪些法律,又有什么处罚

根据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

第二百四十九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五十条【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五十一条【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七、中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有哪些

维护民族团结是个人行为。分一下六点:

1.自觉加强学习。要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

2.立足本职岗位。要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3.坚持原则、明辨是非。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4.积极引导青少年。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引导各族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社区责任。社区基层组织要把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具体规划安排,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6.营造良好环境。社会要积极营造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的良好环境。

THE END
1.法律具有哪些作用一、指引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二、评价作用。这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三、教育作用。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https://www.64365.com/tuwen/aaansyk/
2.宪法的意义有哪些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对于其他的法律法规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其他的法律产生了跟宪法相冲突的内容,那么其他的法律将不会产生合法的效力,或许有人就会有疑问了,宪法的意义有哪些呢,那么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关于宪法的意义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目录 https://www.lawtime.cn/zs_146859/
3.公司印章管理制度:公司的五枚印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管?公司印章管理制度:公司的五枚印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管? 每个公司都有印章,每个印章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都代表着公司的意志,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因此了解各印章的作用并加强印章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主要来看一下。 公司章主要有5枚,分别是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发票专用章、法人https://www.ankang.gov.cn/WapContent-2222313.html
4.草签和网签的区别?都具有法律效应吗?都具有法律效应吗?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人们的生活工作已经基本离不开网络了,通过网络办理业务还开始深入到各个领域和行业,甚至就连合同都可以通过网络办理,那么合同草签和网签有什么区别?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2022-01-21 15:42:37 /liuxuzejia /常德楼盘网综合整理https://m.loupan.com/changde/news/202201/4853835/
5.大学生卖小鸟获刑十年半,你不懂的法律知识这里全都有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 目的是: 借鉴、推广南山区在青少年宪法教育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优秀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全市"宪法教育大课堂"讲师团的整体授课水平,切实推进"宪法大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 知名支持人叶竹和张耀伟律师组成的"双师教学"模式拉开了 "宪法教育大课堂"序幕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5/23/c2253995.html?group_id=1
6.8.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下列关于8.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B.道德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法律不能调节的领域 C.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https://m.ha.huatu.com/2020/0403/1922106.html
7.道德鼓励做的,也是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去做的D.都具有强制A. 都是社会规则,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B. 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 道德鼓励做的,也是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去做的 D. 都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道德和法律都是规则,都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所以A正确;BCD错误,道德自发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b9b4adca7e27fe733248b29e13597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