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法硕复习指导:宪法的制定实施和保障

摘要:考研复习不仅仅要注重公共课的复习,专业课的备考也要在这个暑期进行准备。很多同学到现在为止大多数经历还都放在公共课上,小编提醒大家,专业课在以后可能成为你是否能真的成为研究生一锤定音的关键所在,恰当时候要尽早开始专业课复习。

考研复习不仅仅要注重公共课的复习,专业课的备考也要在这个暑期进行准备。很多同学到现在为止大多数经历还都放在公共课上,小编提醒大家,专业课在以后可能成为你是否能真的成为研究生一锤定音的关键所在,暑期开始准备专业课,不算早,也不晚,小编为大家总结的一下专业复习方法可以确实帮助考生将考研专业的知识在暑期跟上进度。

一、宪法制定

(一)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

宪法的制定是指制宪主体根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制宪权是创制作为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修宪权是根据制宪权而产生的一种权力,是制度化的制宪权。

(二)宪法制定的主体及机构

现代各国宪法中普遍规定,国民是制宪权的主体,为了使制宪权的实现程序具体化,各国通常根据制宪的需要,成立各种形式的制宪机构,如制宪会议、国民会议、立宪会议等机关。

(三)宪法制定的程序

为了保证制宪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制定宪法一般包括如下程序:制宪机构的设立、宪法草案的提出、宪法草案的通过、公布。

(四)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

二、宪法实施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

从宪法实施的基本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宪法的执行和宪法的适用、宪法的遵守。

(二)宪法实施的意义

宪法实施的基本目的在于实现制宪者意图,除此之外,宪法实施还有其他方面的意义:树立宪法权威、培养公民和官员的宪法意识、实现宪法的演进。

(三)宪法的解释

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当人们对宪法的有关条文内容存在不同理解时,由有权解释机关阐明其含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宪法解释不能由个人或者机关随意进行,近现代各国解释宪法的体制不尽一致,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由立法机关解释、由司法机关解释、由特设机关解释。我国1982年《宪法》第67条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

(四)宪法的修改

宪法的修改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出现宪法的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时候,由有权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宪法内容予以补充调整删除的行动和措施。宪法的修改答题上有一下几种形式:全面修改、部分修改、无形修改。从各国宪法制定和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和公布五个阶段。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行使宪法修改权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宪法保障

(一)宪法保障的概念

宪法实施保障在一定意义上亦即宪法监督,是立宪国家为了促进宪法的贯彻落实而建立的制度和开展的活动的总称。

(二)违宪审查制度

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立法或其他法律文件是否合宪所作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审查和处理,违宪审查的对象是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由于各国的宪政体制不同,民族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违宪审查模式:普通法院、宪法法院、专门政治机关、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三)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按照《宪法》、《立法法》规定,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宪法及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法律规范冲突的解决机制、改变或者撤销法律文件的权限及事由、对法律文件合宪性和合法性的审查程序。

下面来看一些历年真题:

2006年真题:

19、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错误的是(C)

A、宪法的制定是制定主体依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

B、制宪权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纪的根本法思想

C、制宪权、修宪权、立法权属于同一层次的权力形态

D、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起草机关

[分析]宪法的制定是指制宪主体根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制宪权的概念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纪的根本法思想。制宪权、修宪权、立法权属于不同层次的权力形态,修宪权是根据制宪权而产生的一种权力,是制度化的制宪权。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起草机关:制宪机关是行使宪法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宪法起草机关是专门的工作机构,不能独立行使制宪权;制宪机关是一种常设的机构,宪法起草机关具有临时性;制宪机关有权批准和通过宪法,宪法起草机关没有此权;制宪机关是经过选举产生,而宪法起草机关往往是经过任命的方法产生。故本题答案为C.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B)

A、有权改变或撤销B、有权撤销,无权改变

C、有权改变,无权撤销D、无权撤销,无权改变

[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违背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故本题答案为B.

65、(分析题)简评我国现行宪法解释体制。

[分析](1)我国现行宪法解释体制属于立法机关解释体制。

(2)我国现行宪法解释体制是由1978年宪法首先确认和建立的。1982年现行宪法再次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宪法解释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3)我国现行宪法解释体制与我国的宪法体制是相吻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部分,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使得宪法解释具有立法性质和普遍的约束力,也使得宪法解释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而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比其他国家机关更了解宪法的原意和精神。

(4)我国现行宪法解释体制还存在一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具体的程序,应当建立和完善具体的解释程序,将宪法解释进一步规范化。

2005年真题:

19、我国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的活动始于(C)

A、1979年B、1982年C、1988年D、1993年

[分析]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一个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二个修正案。故本题答案为C.

20、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在爱国统一战线中新增加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分析]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19条规定: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

2004年真题:

1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主席团

[分析]我国1982年《宪法》第67条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

17、我国宪法修改必须由(C)

A、全国人大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多数通过

B、全国人大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四分之三以上的多数通过

[分析]现行《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故本题答案为C.

2003年真题:

53、(分析题)有学者认为,人权是宪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说到底是人权的保障法。试从宪法的特征和价值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分析](1)该学者的观点是合理的。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①从历史上看,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

②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块,即国家机关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并且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支配地位。

考研难不难,不在于考研出题的难度,而在与每个人准备的程度,不要过于迷信经验和他人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用自己能适应的最快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复习,相信考研并非你想象的那么难,最后小编祝愿大家在15考研的最后都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考上理想的院校。

THE END
1.宪法不同于其他一般法律,宪法是根本法,这主要表现在()。宪法不同于其他一般法律,宪法是根本法,这主要表现在()。 【题目】 宪法不同于其他一般法律,宪法是根本法,这主要表现在()。 A、宪法的修改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 B、宪法的内容在于规定一国的根本制度 C、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D、宪法的效力不同于一般法律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8533771.html
2.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6、新的学习理念表现在:ABCD A、自主学习 B、全面学习 C、创新学习 D、终身学习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ABCD)的一门课程。 A、 世界观 B、人生价值观 C、道德观 D、法制观 8、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需要注重:ABCD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3.形式意义上的宪法宪法之不同于其他一般法律,关键在于它是根本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宪法的内容在于规定一国的根本制度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毛泽东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把宪法比作总章程,是通俗的说法。宪法是国家的章程,是所有“章程”里最根本https://www.pkulaw.com/specialtopic/7333155044e851e84178ee68020457f3bdfb.html
4.宏源期货(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 三、我国宪法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我国宪法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http://www.hongyuanqh.com/hyqhnew/public/detail.jsp?oneMenuId=000200010005&classId=0002000100030018&infoid=2401269&productid=100
5.行政法制(精选八篇)3.论述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同阶段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1)行政法规则替代宪法阶段。原因:①从人类对法认知的角度考察。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②从法律制度发展的角度考察。不同阶段对法律规则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然性,即法律规则本身的社会作用。③从法发展的社会背景的角度考察,行政法规则能替代宪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3o06a0.html
6.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政策解读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 1、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方面的问题。 2、法律效力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普通法律的效力位阶是低于宪法的,而且普通法https://www.110ask.com/zhengce/5518202262662880451.html
7.《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8.宪法学习(一)区别:①古代意义的宪法不过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保障人权没有任何关系;②近代意义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仅是法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法律的法律”),也是人权保障法。 联系:功能一致性,组织法。(近代以前的西方国家,被称为“宪法”的法律文件主要用于表示城邦组织和教会组织的结https://www.jianshu.com/p/d9f2cfa2bde3
9.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宪法和法律的区别主要有三点: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它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的总章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问题,它是国家和公民活动的法律基础。宪法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就多数国家的情况而言的,反映着宪法的一般规律。宪法的根本法https://m.66law.cn/v/wenda/1197522.aspx
10.国际经济法网C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 D法律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4.依照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法公款15万元,法院依法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8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