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打勾,错误的打叉。共10题)
1.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2.我国的选举制度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及秘密投票的原则。()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城市和农村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5.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6.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7.《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施行。()
9.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家暴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10.申请人身保护令只能以书面方式提出。()
二、单项选择题(共30题)
1.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那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原则为()。
A、社会主义法制
B、少数服从多数
C、民主集中制
D、依法治国
3.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主要渊源形式的是()。
A、成文宪法典
B、宪法性法律
C、宪法解释
D、宪法惯例
4.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典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B、序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C、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D、序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5.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
A、各尽所能原则
B、按劳分配原则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
D、按需分配原则
6.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的监督。
A、选民
B、代表小组
C、原选举单位
D、主席团
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为必要条件
B、依法治国依赖于法制完备,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
C、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
D、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为前提,做到职权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宪法性文件是()。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
A、12月1日
B、12月20日
C、12月4日
D、12月8日
10.我国有()级人民代表大会。
A、三
B、四
C、五
D、六
11.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多数通过。()
A、四分之一,三分之二
B、三分之一,三分之二
C、五分之一,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二分之一
12.根据《宪法》和《选举法》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每次选举前选民资格都要进行重新登记
B、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
C、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申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D、法院对于选民名单意见的起诉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
13.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权利,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受教育权是一部分公民的权利
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4.我国宪法规定,()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要与()监督相结合。
A、各级领导
B、人民群众
C、党外
D、舆论
16.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有权()。
A、改变
B、变更或撤销
C、改变或者撤销
D、重新发布
17.鼓励、支持、保护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员、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对检举、控告党员或者党组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
A、表杨
B、奖励
C、表扬和奖励
D、表扬和鼓励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形式作出。
A、判决
B、决定
C、裁定
D、调解书
19.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小时内作出?()
A、72、48
B、48、24
C、72、24
D、96、72
20.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
A、三个月
B、一年
C、六个月
D、九个月
21.关于对未成年实施家庭暴力的影响,以下哪一项认识是错误的()。
A、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受到伤害
B、可能导致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导致未成年人成人后对自己的家人使用家庭暴力
C、不打不成才
D、可能在成年后出现反社会的暴力倾向
22.()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A、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公安局)
23.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A、15日
B、30日
C、60日
D、三个月
24.免费法律咨询热线是()。
A、12348
B、12333
C、12358
D、12315
25.以下哪一个不是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管辖法院()。
A、申请人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B、被申请人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C、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D、申请人户口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26.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原则。
A、惩处为辅
B、教育为辅
C、矫治和惩处结合
D、教育、矫治和惩处相结合
27.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_______、______,并通知_____、_____。()
A、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加害人、受害人
B、加害人亲属、单位,受害人、受害人亲属
C、受害人、受害人亲属,加害人亲属、单位
D、加害人、受害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28.人身安全保护令写入法律,从对加害人的事后惩罚变为对受害人的()。
A、事后保护
B、事中保护
C、事前保护
D、安抚
29.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
A、转介给妇联
B、及时出警
C、转介给当地居委会
D、通知当事人亲属
30.居委会、村委会、派出所()对收到家庭暴力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
A、可以
B、应当
C、可以但不必须
D、有必要
三、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为错误。共10题)
1.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下列哪些?()。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公安部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现行宪法规定,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有()。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3.我国中央国家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的有()。
A、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4.依照我国宪法规定,()可以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
A、森林、草原
B、荒地、滩涂
C、矿藏
D、水流
E、山岭
5.宪法不同于其他一般法律,宪法是根本法,这主要表现在()
A、宪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
B、宪法的内容在于规定一国的根本制度
C、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D、宪法的效力不同于一般法律
E、宪法的修改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
6.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
A、中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E、网络教育
7.下列选项属于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党内监督方面职责的是()。
A、领导党内监督工作,明确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在党内监督方面的任务和要求
B、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工作决议、决定的措施,研究解决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C、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D、对下一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督
8.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中央纪委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党的地方各级纪委和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在党内监督方面履行的职责有:()
A、组织领导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对党内监督工作的督促检查
B、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
C、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
D、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报告党内监督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依照权限组织起草、制定有关规定和制度,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
9.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措施包括哪些?()
A、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C、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D、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10.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中,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的是()。
A、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B、请求发放抚恤金、救济金的
C、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D、请求提高工资待遇的
E、主张见义勇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F、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竞赛须知
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特举办“12·4”全民法律知识竞赛。竞赛须知如下:
二、参赛方法:各单位收齐答题卡后送至市普法办(信封上注明各参赛单位、参加人数、参赛率等项目,右上角注明“‘12·4’全民法律知识竞赛”字样)。个人可将答题卡直接寄至市普法办(地址:新安东路21号建德市司法局)。知识竞赛答题卡可以复印(有答案的答题卡复印无效)。
三、奖项产生:竞赛设组织奖和个人优胜奖。组织奖以各乡镇、机关单位等集体为单位,依据干部参与率、竞赛成绩、单位组织情况等综合评比产生组织奖单位5个,给予表彰奖励。个人优胜奖根据答题正确率抽取30名,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四、答题须知:
(一)竞赛试题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请您在答题卡填写正确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