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法治立法法律合宪性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首先要坚持“两个不动摇”。坚持“两个不动摇”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基石。同时,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还意味着宪法文本内容的全部实施,即现行宪法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内容全部得到实施,也即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全面得到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需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就宪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首先要坚持“两个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坚持“两个不动摇”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基石。同时,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还意味着宪法文本内容的全部实施,即现行宪法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内容全部得到实施,也即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全面得到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需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第二,坚持以宪法引领改革、规范改革。1982年宪法是一部与改革同行的宪法,忠实记录了4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进入新时代,在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坚持依法治国的首要前提是坚持依宪治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的基础要义是坚持在宪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发挥宪法在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和规范作用,通过宪法为改革提供合法性基础,引领改革方向,规范改革进程。

第三,通过法律实施宪法是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宪法实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总源头,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只有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坚决维护和贯彻宪法规定、原则、精神,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依宪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切实把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贯彻到立法中,确保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此外,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完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五,宪法监督是保障宪法全面实施的重要制度。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同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宪法监督日渐从制度设计阶段走向具体实践阶段。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强化宪法监督,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立法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合宪性审查,依法对所有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和决定决议草案进行合宪性审查,完善法律草案的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不断提高合宪性审查工作的质量,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把好宪法关。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坚持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研究和妥善处理其中的合宪性、涉宪性问题。

第六,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是宪法实施的基础性工作。201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8年,宪法宣誓制度写入宪法修正案。同年,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能够切实提升全党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持续深入开展宪法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塑造宪法文化。要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构建中国特色宪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宪法故事。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颁布70周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宪法在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把宪法实施贯穿治国理政各方面全过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THE END
1.宪法与民法典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总结来说,尽管宪法国家与 民法人士 立法 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维护国家秩序及保障人民权益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在实践中,要想全面有效地执行这些法律,就必须确保它们能够相互补充,不仅要明白 “为什么”,还要知道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走向更加稳定繁荣。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568.html
2.每周学法宪法的基本知识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任何法律、法规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当符合宪法的要求或者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时,为了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性,应当宣布有问题的法律http://zczj.haibei.gov.cn/xwdt/ztzl/czpfzl/9128471.html
3.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律师普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https://www.110ask.com/tuwen/1040056608408375332.html
4.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芳杰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解答 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38451.html
5.所有的普通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吗所有的普通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吗:问题解答:所有的普通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指导一切法律的原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38409713.html
6.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表明我国宪法A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明: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由此可见,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体现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A项正确。B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也可称之为“母法”。宪法与https://m.gx.huatu.com/2022/0909/1833944.html
7.与宪法和法律有关的手抄报法律的手抄报弘扬宪法精神我们在行动学宪法 讲宪法主题手抄报作品展示 手抄报比赛 写美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遵守宪法学习法律是 弘扬宪法精神我们在行动学宪法 讲宪法主题手抄报作品展示 上费学校宪法在我心手抄报优秀作品展 宪法是规范我们行为的法律同学们通过办手抄报可以加深对宪法的 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4204335.html
8.蚂蚁庄园形堂今日答案蚂蚁庄园最新今日答案答案:宪法 12.4:成语“两袖清风”形容的是我国古代哪位名臣的品格 答案:于谦 12.3:猜一猜:紫外线能够杀菌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破坏细菌核酸结构 12.3:冬季去哪个城市旅游,更有可能观测到极光 答案:漠河 12.2:我国法律规定,年满多少岁才能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 答案:16周岁 12.2:驾驶人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上高速https://m.duotegame.com/mgl/3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