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民法基本原则与民事法律关系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5.25重庆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民事立法、司法及民事活动必须遵守的根本准则。在民法制度存在法律漏洞或法律冲突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对案件进行审理。《民法典》中,民法的基本原则共有六项:

1.含义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法律人格、法律地位、民事权力能力相互平等。平等原则包括两重含义:①民事主体适用法律的平等,例如,国家侵害了私人的财产,与私人侵害了国家的财产,在民法上的后果相同;②民事主体彼此之间的平等,例如,国家作为民事主体与私人之间从事交易,任何一方均不得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

2.平等原则的违反

(1)特权与歧视。例如,某商场向社会公告:只有本地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才有权购买本商场的至尊茅台酒。

(2)出于公共利益、公序良俗需要的区别对待,不构成“特权”“歧视”,不违反平等原则,如老年人乘车优待证。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作出意思表示需出于自愿,且需依法接受自己选择之结果。自愿原则是平等原则的延伸。

2.自愿原则的违反

(1)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显失公平,作出与内心意愿不相符的意思表示。

(2)“巨婴”心理,敢做不敢当。例如,购房人在不享有解除权的情况下,因房价下跌要求“退房”,即解除合同。购房人的主张即违反自愿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自愿”是就“意思表示”而言的,因此,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由于“未同意”的一方并未作出意思表示,故此时并不违反自愿原则。例如,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的行为,并不违反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交易结果中的权利、义务的配置,在利益上应当均衡。一般情况下,符合自愿原则的民事交易,即符合公平原则。例如,顾客在豪华餐厅就餐,以1000元的价格点了一盘咸萝卜。该交易系双方自愿,并不违反公平原则。

2.公平原则的违反

在一方当事人别无选择、只能就范的情况下,双方达成的权利、义务的配置在利益上失衡的交易,违反公平原则。例如,承运人在春运期间,以坐票的价格出售站票,乘客为了回家过年,别无选择,只得购买。

诚信原则,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应当本着遵约守信、与人为善的主观心态,与对方进行交往。因诚信原则是针对当事人的心态而言的,适用范围广泛,故其亦被称为“帝王原则”“一般条款”。

2.诚信原则的违反

(1)当事人一方违反约定,未向对方当事人履行自己的义务;

(2)当事人一方恶意加害对方,即损人不利己。

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原则,即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需符合社会的公共秩序与良好的道德风尚。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对于民事活动内容的道德要求,表明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不仅需向法律负责,而且需向道德负责。

2.公序良俗原则的违反

(1)违反公共秩序。例如,法官甲接受作为律师的朋友乙的馈赠。

(2)违反善良风俗。例如,代孕合同、对婚外情人的财产赠与合同、不得生育或必须生育的约定等。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针,不得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民事利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是我国民法上的“绿色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具有民事权力、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由民事法律事实所引起,具有民法上的约束力。

辨析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有二:①辨析该种关系是否为民事法律关系;②辨析该种关系是何种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辨析

民事法律关系概念的辨析问题,即判断“这种关系是不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问题。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辨析,需要判断的要素有二:

(1)这种关系应当具备法律意义,即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的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

(2)这种法律上的约束力,应当是民法上的约束力。虽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该约束力是在民法之外的关系,也不是民事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辨析

民事法律关系性质的辨析问题,即判断“这种关系是何种民事法律关系”的问题。判断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要点在于:

(1)厘清发生在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事实,即搞清楚“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2)根据所厘清的法律事实产生的法律效果,界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

(3)在分析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时,应剥离其他无关当事人。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其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项。

1.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其包括三种类型:

(1)自然人;

(2)法人;

(3)非法人组织,也就是“其他组织”,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三类民事主体中,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仅为自然人与法人。非法人组织也是民事主体,但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2.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承担的民事义务。民事权利、义务的产生依据有二:

(1)法律的直接规定,如侵权法律关系;

(2)当事人的约定,如合同法律关系。

3.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不同的客体:

(1)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是“物”。在个别情况下,“民事权利”也可以作为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例如,在土地使用权抵押、股权质押等情况下,担保物权的客体即为民事权利,而非物。

(2)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给付”,即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其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例如,演员对演艺公司所承担的不得参加非由演艺公司安排之演出的义务。

(3)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包括“专利技术”(专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作品”(著作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商标”(商标权法律关系的客体)等。

(4)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包括“人格利益”(人格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和“身份利益”(身份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THE END
1.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基石首先,公正性原则是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法律对所有人的权利与义务都应平等地适用,不容许任何形式的歧视或偏袒。这一原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弱势群体不受侵害,使得每个人都能在法律面前享有同等的权利。 其次,效率性原则强调法律应当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执行。这意味着民法典要尽可能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bao-gao/20704.html
2.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尊重公正合理性普适性与预见性尊重的法律基础: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 尊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中的首要原则。它要求法律对待所有人平等,不分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确保每个人都能在法律面前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这一点体现在民法典中,对于婚姻、继承、劳动等方面的规定https://www.3svb9bc3.cn/nong-ye-zi-xun/324893.html
3.《民法》第一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一、民法的概念 1.民法的含义根据各国现有民法(包括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民法概念的完整表述应是:民法是以民事立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谓民事立法是指以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确立民事主体平等地位,尊重、保障民事的财产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1189162.html
4.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初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银行从业所属考试:银行从业 所属科目:初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考点标签: 运用 所属章节:第四部分第二章 民事法律制度/第一节 总则/民法概述 所属版本:2024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介绍 一、民法的概念(2021年变动) 民法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https://www.233.com/ccbp/zhishiku/384/89178.html
5.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8420758.html
6.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简述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简述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简述我国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简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https://www.shangxueba.cn/hangye/zzdirnif.html
7.论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篇:论民法的基本原则 试论民法中的诚实守信原则 刘宏业 摘要:诚实守信原则是民法中重要的基本原则,也是道德规范的内容原则之一,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人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给社会造成十分恶劣影响和危害。重视诚信体系建设,奖优罚劣,对全民民族有着十分深远影响。关键词:诚实守信、诚信奖励、失信惩罚 https://www.360wenmi.com/f/cd5f3flu9i7s.html
8.简述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问答题简述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的基本原则有:(1) 当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延伸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简述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 http://www.ppkao.com/shiti/5788794/
9.民法民法目录 民法概述、 民事主体 民事行为 民事权利 民事责任 民法概述掌握民法六个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就是人包括活的个人、法人,民事行为即不涉及国家公权力介入的行为,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等,民事责任即损害他人利益违约等要承担的后果 第一章、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101/23/80672765_1062223453.shtml
10.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一、民法的概念(一)民法之语源:1.源自罗马法之jus civile,意为市民法2.从日本翻译而来3.中华法系并无民刑之分(二)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形式民法有成文法典;实质民法包括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1.普通民法:即民法典2.特别民法:是民商合一国家的民事单行法,及民商分离国家的商法典。3.我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11.基本原则与概括条款的区分:我国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的解释论构造/内容提要:《民法典》首章集中规定基本原则的立法例,使我国在诚实信用、公序良俗领域中形成了前有基本原则、后有概括条款的特色立法构造。特色立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解释论。通过汲取比较法上的区分经验与理论资源,我们可以对基本原则与概括条款作出合理区分。《民法典》第7、8条是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其后诸多https://cpcivillaw.dlmu.edu.cn/info/1018/1862.htm
12.论民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效力/郎元鹏关于“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对此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是中国国内的学者和日本的学者,在许多民法学教科书和著作中,一般专门设立一章进行论述和介绍。但就“民法基本原则”一词的概念和内容,国内外学者的表述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它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解释法律的依据和补充法律漏洞的基础【4】;有的认为,民法基本原则是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