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祺:授权立法范围的合理界定

职权立法是立法主体基于其立法职权所进行的规范创制活动,而立法职权是宪法赋予立法主体的权力。宪法层面的权力分配是宏观的,主要涉及相应主体的宪制功能,而不涉及权力作用的具体事项。如我国《宪法》第89条第1项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该规定允许国务院在其对应的宪制功能(即行政功能)范围内制定对外发生效力的抽象规则,但并未指明这些抽象规则所针对的具体事项。

此外,《立法法》第93条还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地方人民政府作为职权立法主体。这种职权安排虽然没有直接在《宪法》中出现,但也可为现行《宪法》所容纳。我国《宪法》第107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发布决定和命令……”此处的“决定和命令”可以包含抽象的内容。因为根据《宪法》第90条第2款,部门规章可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和命令制定;既然规章是抽象的政策文件,那么作为其依据的国务院的决定和命令也应具有抽象性。推而广之,“决定和命令”这一概念在《宪法》中可具有抽象政策的含义。所以,拥有决定和命令发布权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均有获得立法职权的可能性,尽管目前的《立法法》并未赋予县级人民政府以立法权。

纵向法律保留的事项范围应在系统梳理该制度背后的规范基础及其立法目的的基础上加以确定。我国《宪法》第3条第4款所涉及的“中央统一领导”确定了纵向法律保留的形式基础,即部分事项应由中央统一控制;而纵向法律保留的实质内容则来自《宪法》第5条第2款中的“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即纵向法律保留应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显然,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并不意味着全国立法一致,那将违背同在《宪法》第3条第4款中出现的“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要求。“法制统一”仅意味着全国立法须在部分事项上的一致。那么,在哪些事项上,立法应当确保统一?

1.有关政治统一的事项。纵向法律保留中的政治统一要求和横向法律保留中具有政治性的重要事项不同,其主要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功能。

最后,政治统一更有利于对基本权利的保障。当地方政府面对大型资本集团时,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有可能会故意牺牲本地居民的基本权利,以迎合大型企业降低成本的诉求。中央政府若不能统一对基本权利的保障标准,则可能致使部分地区成为基本权利的“洼地”。由此可见,基本权利限制这一在横向属于保留范畴的事项,在纵向维度同样应当接受法律保留。

2.有关市场统一的事项。在纵向维度,除了政治层面的统一要求外,还有经济层面的统一要求。“中央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借助经济杠杆和法律制度体系,实行经济调节、统一市场、统一规则。”(27)域外实证研究显示,“在各个国家中最统一的法律领域均是市场类法律(LawoftheMarket)(包括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劳动与就业法、知识产权法、银行法、保险法和破产法)”。(28)这背后体现了同一种理念,即通过法律的统一性降低交易成本,服务于一体化市场。

在横向维度,绝对法律保留事项主要是限制重要基本权利的事项,如《立法法》第12条规定的犯罪和刑罚事项、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事项等。另外,其他具有关键性的政治性事项也应属于横向绝对保留范畴,如有关国家主权、国家机构、国家结构形式等的基本事项。

相比于绝对保留,相对保留的事项仅涉及那些重要但并非基础性的问题。

THE END
1.是为了充分保障被追诉人的人身自由权与一般逮捕制度相比,径行逮捕制度的核心特征是其直接认定三种情形的被追诉人具有社会危险性,在性质上既不属于注意规定,也不属于推定,而是属于法律拟制。从对法律拟制的相关研究来看,法律拟制的正当性依据可以被归纳为两类:一是化解疑难问题的认定争议。此种拟制需要遵循必要性原则,即仅当别无其他有效方法解决无法回避的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09/content_9097002.html
2.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3.拟制血亲关系是什么意思拟制血亲指的是指本来没有血缘关系,或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法律确定其地位与血亲相同的亲属。我国确认的拟制血亲有两类:一是养父母与养子女以及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其他近亲属;二是在事实上形成了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继兄弟姐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https://www.lawtime.cn/tuwen/773425.html
4.学术前沿聂友伦: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备案审查的困局与出路当前,司法解释性质文件并非立法监督的客体,无法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但其作为法律实施监督与司法工作监督的客体,仍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司法解释性质文件“不备案,但审查”的实践状况,既不契合当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也不利于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jg0NTIyNA==&mid=2247497305&idx=1&sn=bcc392ceca8b690f79416337f2799de0&chksm=96df550940b087578279a21092a0d8414c530d7559a47b0024a3ebbf8b61e755fe1a1be02bc6&scene=27
5.《法学方法论》读书报告2)法律拟不将T1的效果赋予T2,即使T2属于T1时,也不将T2视为T1的一种情形。 如民法典第119条第二项规定,关于人之资格或物之性质,交易上认为重要者,其错误视为意思表示内容之错误。将性质错误拟制为内容错误。 法律拟制的可能理由:1)在对之前的法律作补充的情况,应用拟制的形式,其或者是要努力维持持续的表象:借https://www.jianshu.com/p/b69c50e9ed99
6.《法学方法论》概要与思考被参照物与参照物构成要件,按照其功能以及其在构成要件意义脉络中的地位,它们应当被同等看待,即赋予相同的法律后果。 应避免不合事理的等量齐观,即事物或者说被调整的生活关系自身固有的差异所要求的差异化处理不应当被排除。 四、指示参照的法律拟制 法学上的拟制是指有意地将明知为不同者同等对待。因为法律并不在https://m.douban.com/note/819863335/
7.法律拟制什么意思法律拟制什么意思 法律拟制是指立法者通过法律规定,将某种情况或行为按照一定的规则拟制为另一种情况或行为,从而使其产生与另一种情况或行为相同的法律效果。简而言之,法律拟制是一种将特定情况或行为视为另一种情况或行为,并赋予其相同法律效力的法律技术。一、法律拟制的定义 法律拟制是一种特殊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86035671435151659.html
8.法律拟制的罪名包括哪些律师普法法律拟制的罪名包括以下8种: (1)故意杀人罪; (2)故意伤害罪必须达到重伤或者死亡; (3)强奸罪; (4)抢劫罪; (5)放火罪; (6)贩卖毒品罪; (7)投放危险物质罪; (8)爆炸罪。 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区分如下: 1、法律拟制是将原本不符合基本规定的情形也按照基本规定处理,故仅限于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 2、https://www.110ask.com/tuwen/15279824941033729821.html
9.legalfiction是什么意思及反义词翻译legalfiction的意思沪江词库精选legal fiction是什么意思、英语单词推荐 名词[律]法律虚拟(指法律事务上为权宜计在无真实依据情况下所作的假定) 相似短语 legal fiction n.[律]法律虚拟(指法律事务上为权宜计在无真实依据情况下所作的假定) downright fiction 纯粹的谎言,十足的谎言 fiction of law 【法】 法律上的拟制 https://www.hujiang.com/ciku/legal_fiction/
10.司法问题论文范文12篇(全文)那么, 既然公司是法律拟制的法人, 法律就应该理所当然以强制性规范的姿态对公司组织与行为进行干预吗?公司合同论也同样进行了反驳。如果存在不能代表公司参与人各方利益的强制性法律规范, 这对当事人而言一定不是什么福音。 由于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性与行为方式的多样性, 强制性法律规范必然难以体现所有公司参与人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79u41c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