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依法治国是实现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治保证,意义重大。无论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还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国体、政体或是基本政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

■反腐倡廉要预防为主,关卡前设,至少要有四道防线,第一道是理想信念,第二道是道德,第三道是党规和行政纪律,第四道才是法律。

■依法治国主要是他律,以德治国主要是自律。“德主刑辅”是我国一种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同时准则还指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坚定理想信念与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制度安排,本质上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党内政治生活上的反映。

如何理解法治与德治之间的相互关系呢?

依法治国是实现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治保证,意义重大。无论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还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国体、政体或是基本政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但依法治国不是党领导人民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唯一方式和途径,也不是党的领导的全部内容。党的领导中很重要的是靠正确的理论武装,靠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靠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靠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因为最高理想是最终目的地,而任何法律法规则总是体现其一定的阶段性。从这个意义上讲,革命理想管长远,管全局,管根本;革命理想高于法并贯穿于法治的全过程。

一般来说,依法治国主要是他律,以德治国主要是自律。而“德主刑辅”则是我国一种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195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多数人要靠养成习惯。我们每个决议案都是法。治安条例也靠成了习惯才能遵守,成为社会舆论。”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些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其实,人之初,性本不善,也本不恶。人的本质是当时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理特征是有遗传性的,但善恶观念并不会遗传。不是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而是资本的本质及其所形成的观念是自私的。马克思说:“如果按照奥日埃的说法,‘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么,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又引用了英国经济学家托·约·登宁所说的话:“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THE END
1.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https://m.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5688
2.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动态词语解释改革与法治的相互依存关系 改革与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改革需要法治的保障,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改革才能够顺利进行,改革也是法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够推动法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改革和法治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改革与法治如何协同发力 https://www.weishuini.cn/explain/10702.html
3.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http://www.sdgwy.org/html/ggjczs/fl/202304/51_76955.html
4.德治与法制的关系7篇(全文)德治与法制 摘要:道德和法律的动态系统--德治和法治,作为调节人类社会的两个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法治、德治作为上层建筑是要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法治、德治的结合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二者的组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vuy5hfc.html
5.郝贵生:究竟用什么理论解读法治德治关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据这一思想,中央纪委网站《学思践语》11月17日刊发《德法相依相辅相成》一文。强调法治对德治的依赖关系。 https://m.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1411/68104.html
6.2017年高中政治道德及其与法的关系知识点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比较法治德治区别属性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功能和地位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联系二者相辅http://sh.xdf.cn/zhongxue/201707/835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