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条例

共收录303574条法规今日更新50条法规

发布部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大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

效力级别:地方性法规

公布日期:2023-12-13

施行日期:2024-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2023年8月25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23年1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三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使发展成果惠及民生,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经济补助、环境优化、完善设施等措施,逐步推动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并履行下列职责:(一)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条件,科学规划布局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以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托幼机构、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等,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发挥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作用,推动各族群众在社会生活空间上互嵌式发展;(二)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的制度措施,在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管理等工作中,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构建互嵌式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三)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开展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旅游景区等建设工作,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建设文化展示、传统居住、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特定功能区,培育适应各族群众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需求的新业态;(四)开展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建设,每年评选一批互嵌式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商业街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深入实施文化润疆,搭建平台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履行下列职责:(一)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场馆、文化公园、主题广场等阵地建设,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二)充分挖掘和运用自治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中华民族节日欢庆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等;(四)为各族群众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五)挖掘选树优秀文化艺人,培养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组织文艺院团、志愿者服务队、群众性文艺团体、民间戏班等常态化开展文艺下基层活动,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对具有一定人员规模、定期开展活动的,在场地、服装、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经费保障和支持;(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普及使用,推动全社会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公益活动、捐赠、提供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基层文化活动。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民族宗教事务、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服务和监管,指导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旅游民宿挖掘自治州人文资源和文化底蕴,开发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精品线路、旅游演艺项目、旅游特色产品。鼓励各类景区(点)对县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出台门票减免优惠政策。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军地、军(警)民、兵地、援疆省市与地方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共同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各族群众践行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构建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氛围。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广泛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等加强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学术研讨和研究,编写、出版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品,促进优秀文化成果转化应用。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档案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开展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字、图片、音视频和实物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展示工作。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组织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学校、家庭多层次、多形式交流合作机制,广泛开展结对合作、联谊联心、济困帮扶等活动。教育部门应当加强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指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广泛开展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级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政府部门、学校与社会组织之间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体验和融情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网络空间,推动主流媒体平台及政务网站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专栏,开展理论阐释和政策解读。宣传、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制作、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宣传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讲述、创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题材影视剧和其他文化产品。

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军(警)营、进团场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景区、进窗口单位、进其他社会组织。

第十七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每三年,县(市)人民政府每两年,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每年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进行评选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负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THE END
1.一起来学习民族团结知识!(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劳动的义务; (5)受教育的义务; (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YyMjk5NA==&mid=2649772937&idx=4&sn=eee5b65377ff919fb92fa94d52235c07&chksm=8f2d8e38a68e98fed73a8d6ec6336369d0440f4f79ece2863ed8f962d719a9707bca95aa0289&scene=27
2.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第一条 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关的各项工作及活动适用本条例。 https://www.scspc.gov.cn/flfgk/scfg/202212/t20221206_42866.html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全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全文的内容是什么呢,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http://mip.3g.yjbys.com/zhidu/1417556.html
4.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三)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三、具体措施(一)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二)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周、日”活动(三)注重新闻舆论宣传作用,提升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四、保障措施(一)完善机制建设(二)落实工作责任(三)加强督查研究…… https://www.wm114.cn/wen/214/426451.html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全文)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社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https://www.0797cx.cn/xx?article_id=110233
6.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全文)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工作,适用本条例。 https://www.ouqh.cn/info/1007/8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