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
A.50%B.70%C.63.8%D.81.3%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
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
4、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起施行。
A.7月1日B.8月1日
C.9月1日D.10月1日
5、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D.地方性法规
6、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A.自治区、自治州B.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自治区、自治县
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A.改变隶属关系B.改变名称
C.撤销或者合并D.改变行政级别
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A.党委B.人民政府
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D.人民代表大会
9、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的公民担任。
A.居住在当地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C.少数民族
D.汉族或者少数民族
10、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
A.责成自带翻译
B.不予受理
C.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
D.延期受理
11、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
A.5年以上15年以下
B.3年以上15以下
C.3年以上10年以下
D.10年以上20年以下
12、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2年B.1年C.3年D.5年
13、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
C.共和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关系。
A.平等、互助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D.平等、团结、互助
15、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B.散居
C.杂居D.群居
16、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
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
17、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
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
18、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
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
1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20、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下列顺序组成()。
A.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B.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C.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D.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
21、下列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A.自治县B.自治旗
C.民族乡D.自治州
22、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
A.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有期徒刑
C.拘役D.管制
23、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
A.补充规定B.变通规定
C.具体措施D.具体办法
24、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A.省会城市B.沿海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D.中心城市
25、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A.破坏民族团结的B.破坏民族关系的
C.煽动民族分裂的D.扰乱社会治安的
2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
A.个人名誉B.民族风俗习惯
C.个人隐私D.肖像权
27、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于何时实行?()
A.2003年3月1日B.1998年10月1日C.1993年8月1日D.2005年4月20日28、我县有几个民族村?分别叫什么?
29、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30、民族问题的有哪五个特点?
31、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是哪一个月?
3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哪十个?
正确答案
1.A2.C3.C4.D5.A6.C7.C8.C9.B10.C11.C12.C13.D14.D15.A16.C17.C18.C19.B20.C21.C22.A23.B24.C25.C26.B27.A
28.我县有一个民族村,名称:小长坑民族村
29.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0.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31.每年九月
32.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