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二)

2、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占了国土陆地面积百分比是()。

A.50%B.70%C.63.8%D.81.3%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

A.民族事务委员会

B.民族宗教委员会

C.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

4、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起施行。

A.7月1日B.8月1日

C.9月1日D.10月1日

5、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D.地方性法规

6、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A.自治区、自治州B.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自治区、自治县

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A.改变隶属关系B.改变名称

C.撤销或者合并D.改变行政级别

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

A.党委B.人民政府

C.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D.人民代表大会

9、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的公民担任。

A.居住在当地

B.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C.少数民族

D.汉族或者少数民族

10、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

A.责成自带翻译

B.不予受理

C.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

D.延期受理

11、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

A.5年以上15年以下

B.3年以上15以下

C.3年以上10年以下

D.10年以上20年以下

12、刑法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A.2年B.1年C.3年D.5年

13、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A.统一国家B.多民族国家

C.共和国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4、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关系。

A.平等、互助B.平等、团结

C.团结、互助D.平等、团结、互助

15、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聚居B.散居

C.杂居D.群居

16、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A.继承和发扬B.发展和创新

C.保持或者改革D.维护或者改变

17、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一级地方组织B.一级政府

C.不可分离的部分D.地方部门

18、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的代表。

A.一定比例B.一定数量

C.适当名额D.一定名额

19、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正式成立,它是()。

A.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B.豫海县回民自治政权

C.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

D.陕甘宁边区定边县

20、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下列顺序组成()。

A.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B.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C.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D.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

21、下列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A.自治县B.自治旗

C.民族乡D.自治州

22、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

A.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有期徒刑

C.拘役D.管制

23、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

A.补充规定B.变通规定

C.具体措施D.具体办法

24、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A.省会城市B.沿海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D.中心城市

25、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A.破坏民族团结的B.破坏民族关系的

C.煽动民族分裂的D.扰乱社会治安的

2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

A.个人名誉B.民族风俗习惯

C.个人隐私D.肖像权

27、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于何时实行?()

A.2003年3月1日B.1998年10月1日C.1993年8月1日D.2005年4月20日28、我县有几个民族村?分别叫什么?

29、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30、民族问题的有哪五个特点?

31、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是哪一个月?

3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哪十个?

正确答案

1.A2.C3.C4.D5.A6.C7.C8.C9.B10.C11.C12.C13.D14.D15.A16.C17.C18.C19.B20.C21.C22.A23.B24.C25.C26.B27.A

28.我县有一个民族村,名称:小长坑民族村

29.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0.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31.每年九月

32.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少数民族。

THE END
1.一起来学习民族团结知识!(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劳动的义务; (5)受教育的义务; (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YyMjk5NA==&mid=2649772937&idx=4&sn=eee5b65377ff919fb92fa94d52235c07&chksm=8f2d8e38a68e98fed73a8d6ec6336369d0440f4f79ece2863ed8f962d719a9707bca95aa0289&scene=27
2.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第一条 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关的各项工作及活动适用本条例。 https://www.scspc.gov.cn/flfgk/scfg/202212/t20221206_42866.html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全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全文的内容是什么呢,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http://mip.3g.yjbys.com/zhidu/1417556.html
4.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三)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三、具体措施(一)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二)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周、日”活动(三)注重新闻舆论宣传作用,提升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四、保障措施(一)完善机制建设(二)落实工作责任(三)加强督查研究…… https://www.wm114.cn/wen/214/426451.html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全文)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组织、社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https://www.0797cx.cn/xx?article_id=110233
6.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全文)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工作,适用本条例。 https://www.ouqh.cn/info/1007/8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