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相关法律8篇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5月从本院一~四年级学生中抽取学生共计247人做问卷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为100%。年龄19~25岁,平均(21.6±1.8)岁,其中男生171例,占69.23%,女生76例,占30.77%。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基本不参加运动的为25人,占10.12%;小运动量的为127人,占51.42%;中等运动量为73人,占29.55%;大运动量为22人,占8.91%。

2.2不同运动量的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频率:按照运动量的大小,将学生分成4组,比较不同运动量的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频率,发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频率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减少。不同体育运动量组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简称上感,临床上较常见,也是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在临床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等。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为细菌引起,可单独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偶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支原体也是病原之一。本病重在预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效的方法[3]。

国内外众多研究均表明,体育锻炼不仅是运动器官在活动,还可使全身各组织、器官都会发生相应的机能变化,还可以减缓机能状态的衰退速度,减少疾病的发生,改善生理功能。在本次的研究中,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频率降低,证明了体育锻炼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运动的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是综合的,其中运动频率是最重要的指标。运动引起的机体抗氧化效应增强需要一定的运动频率,所以不同的运动频率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4]。因此强调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比一次性高强度体育锻炼更为有效。

本研究同时还反映出大学生体育运动量不足,这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促进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对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频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对降低机体各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2.

[2]梁德清,刘绍君.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5-6.

关键词:人权;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

一、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概念的界定

二、我国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实现的前提条件

1.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实现的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雄厚的经济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生产力条件不断提升,才能带动财富增长,从而促进法的发展。任何权利的诞生都是依靠强大的生产力发展为基础。

2.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实现的政治基础

3.维权意识的提高是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实现的有效措施

维护自身权益是保障体育权利实现的重要方面,而维护权益的前提是了解所享受的权利。残疾大学生对体育权利的认知直接影响体育权利的实现,通过对残疾大学生的采访,了解到残疾大学生体育法律意识不强,体育法制观念淡薄,体育课上长期作为旁观者出现。只有从思想上根本转变,才能使残疾大学生真正了解体育权利的概念,依法维护自己的体育参与权益,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实现现状

权利只有诉诸法律的形式才能得到实现,为保护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育权利,我国出台的多部法律中都有对残疾人体育权利的规定。例如《体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规定了要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便利,对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这些条款都为残疾人体育权利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这些规定并未明确提出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的内容和具体的保护措施,从而导致执法监督上出现了脱节现象,出现残疾人体育权利受到侵犯后无处解决的情况。

2.残疾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

四、残疾大学生享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受限

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基本上能保证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要,可是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却很少考虑到通道的无障碍化和残疾学生专门的锻炼、训练器材与设施等问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只考虑到正常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未曾认真考虑残疾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体育教育。

1.完善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法律法规

2.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残疾大学生体育权利意识

3.增设适合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

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普通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考虑残疾大学生的身体特殊性,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配备适合残疾大学生的教师队伍。外部教学环境也要充分考虑残疾大学生的需求,在建设体育场馆方面要与残疾大学生设计出能共享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购置上也要充分考虑残疾大学生的身体特征,选配不同的体育器械,为残疾大学生实现体育权利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文彤,郝军龙.体育权利若干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4):6-10

[2]张振龙,于善旭.体育权利的基本问题[J]体育社会科学,2008,15(2):20-23

一.社会发展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矛盾冲突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相互关系

1.以法律规范为依据。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到了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因此,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要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免出现法律行为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混淆,任何行为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违背法律规范的要求。

2.以道德规范为基础。道德规范是在道德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行为规范,主要对人们的信念、习惯等行为进行约束,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其道德行为规范必须要符合我国公民所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而法律规范则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与道德规范相比,法律规范更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舆论环境的影响来实现规范的效果。由此看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以纪律规范为保障。高校设立纪律规范的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校园秩序,约束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应该享有合法公民的一切法律权利与义务,既不能有特殊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合法的权利。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的制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体现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纪律规范的建立,为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要突出学术规范的重要作用,坚决抵制伪学术的行为,实现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真正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和家庭应该积极配合高校的管理,营造一个优良的制度环境,改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转型。

关键词:电大;会计专业;技能培养;影响因素

一、现阶段影响我国电大会计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因素

(一)学员自身的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差异较大

(二)教学计划的设置有欠合理化

(三)电大会计专业的教材更新相对滞后

(四)师资力量薄弱弱

电大的会计学专业学生相对较多,但是专业的教师却相对缺乏,部分学校的一些课程需要从外校聘任专业的教师来教学,这也就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就学校内部来讲,通常一位教师要担任好几门课程的教学,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从而客观上减少了外出培训的机会。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虽然知识结构比较新,但却缺乏实践经验,这就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偏于理论化,从而影响电大会计学专业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二、如何加强电大会计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素质制定专业课程

(二)打造适合培养电大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教材和实践课程

(三)增强电大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谓重中之重。为提高电大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力量。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那些教学任务过重的教师,要适当减少其教学任务,并定期对其进行教学技术培养。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电大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有一个大的提升。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上对于专业型的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影响电大会计专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素不仅有学生素质、教师水平,还有课程设置和实践资源短缺,只有从多方面努力,共同解决这些影响因素,电大会计学专业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1]雷中浩.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学历+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张瞳光.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构建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0(12).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总体就业形势的改变,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变得更为突出。近几年,各级各类媒体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屡见不鲜,性别歧视成了职场焦点之一。

1就业率

2就业渠道不完善

3遭受性别歧视严重

很多参加了求职的女大学生纷纷表示“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太正常了,没有办法”,相当一部分女生一方面对此愤愤不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近日,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完成了一项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调查,该调查显示,2010届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岗位上明确表示“只招男生”或者是在最后录取的时候拒签女生。另外,在全国妇联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中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90%以上的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特别是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另外,在工资待遇方面,女大学生更是遭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生育期、哺乳期等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同等条件下在薪酬方面也只有男生的80%~90%左右。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女大学生晋升的机会也比男生也要小。

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1加强法律支持与保障,切实维护女性公平就业的合法权益

2完善学校课程,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女大学生要努力提高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主就业意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文理兼通、视野开阔、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同时又要树立自主创业的择业观,化消极被地等待用人单位的招聘为积极主地自我创造就业机会。在自主就业方面起到示范和先导的作用。所在学校、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对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给予鼓励和扶持。

4就业政策上,加强扶持力度,创造对女大学生就业有利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前提下,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的就业的情况,应制订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女大学生就业干预机制:修正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保障平等就业的法律体系;深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形成支持女大学生创业的舆论环境,为女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创业咨询,增强女大学生自我就业、创业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校外兼职调查

一、高校大学生校外兼职的现状调查

1.对待兼职态度积极,参与性高

大学生在回答“是否参与过兼职”这一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曾参与兼职”,其中虽然不同年级参与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总体看来,绝大多数学生对参与兼职的积极性非常高。而在“大学生是否应该兼职”这一问题上,82.6%的学生对兼职持比较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兼职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现实的问题,例如缓解经济压力、保持经济独立、获得工作经验、提高社会交际能力等;而9.6%的学生则认为兼职会影响学习,可能会在兼职中受到很多歧视,从而影响自我的心理健康状态;此外,还有7.7%的学生对兼职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有机会便去做也未为不可,如果没有兼职的机会也不必强求。

2.兼职目的多样化

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75.4%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了“锻炼能力”,有50.2%的人选择“增加社会阅历”,32.6%的学生是因家庭经济原因,需要通过兼职来“解决生活困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兼职目的,如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交更多朋友,购买高档消费品,与他人获得同样兼职经历等等。

总体来看,目前大学生的兼职目的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不再仅限于某一种。当然,由于目前就业压力的增加,更多学生希望通过兼职认识自身,锻炼自我,同时深入了解社会和探究社会,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3.兼职种类多,技术含量低

4.获取兼职信息渠道有限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由于大学生接触外界的渠道比较有限,所以他们寻找兼职主要是通过中介介绍和校园海报这两条比较方便和快捷的途径。其中有51.2%的学生获取兼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中介。与中介和校园海报相比,人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提供的兼职岗位比较少,所以大学生很难在人才市场上找到自己满意的兼职工作。同时,选择勤工助学作为兼职方式的学生相对较少,只有12.4%,反映出高校勤工助学在帮助大学生成长上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

二、高校大学生校外兼职的对策

1.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作用

2.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开拓校内外资源,提供更多勤工助学岗位

总体上看,从事兼职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与冲击。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李丽华.校外兼职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探讨[J].理论观察,2012,01:149-150.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新时代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意义

三、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具体实践

[1]王雪,武丽丽.高校建立学生党员理论学习长效机制的着力点[J].甘肃农业,2006(9):179-180.

[2]余智慧,陈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挑战与政策供给[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6):41-47.

[3]王永新.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学理论,2009(12):9-11.

[4]王秀彦,袁文,苏林琴.当前大学生自治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2010(Z1):80-81,117.

[5]赵鹏.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6(7):21.

[6]朱艳民,马浩辉,任怀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5(10):137.

[7]李超毅.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3):173-174.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养

一、开展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必要性及意义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客观上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

2.从当前大学环境来看,大学生群体中诸如马加爵、药家鑫等严重犯罪案件的发生,引发高校法治教育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思考。

(二)基于实证调研方法的我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

二、我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情况分析

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8份。调研对象为除法学外的会计、审计、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统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学、国贸、物流管理等十多个专业的我校大学生,从范围上保证了调研的科学性与普遍性。从结果来分析,呈现以下特点:

(二)对法律的权威性信仰的占59%,法律至上的观念较弱

27%的同学选择了“无特别法律信仰”。还有11.36%的同学认为“法律是当权者的玩具”,有2.27%的同学认为“法律与我无关”。

(三)普遍对我国目前法律的有效性持较悲观态度

认为没有充分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而对于法律的监督有着正确的认识。有70.45%的同学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略有不平等,并且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有19.32%的同学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对所有公民是平等的”,7.95%的同学表示“不知道或不关心”。当问及“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选项“群众、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新闻媒体和网络,分别占20%、23%、21%、22%和13.7%”。

(四)对法律的作用具有正确合理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阻碍法律执行的原因,但一些学生过分夸大了法制建设的困难和法律本身不健全的一面,少数司法不公正、司法腐败被放大。对于法律作用的认识方面,普遍认为法律在“保护公民利益”和“处罚违法犯罪”方面的作用。只有3.6%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从整体看,我校大学生对于法律的作用有着正确认知。而当被问及“您认为影响我国法律执行的主要原因”时,25.85%的同学认为“法制不健全”,16.1%同学选择“法律没有足够多的权威”,23.9%的同学选择“执法不严”,28.78%的同学选择“存在一些司法腐败”。

(五)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态度上

我校大学生持消极和放任的态度,只有少数同学认为大学生受过较高教育,不应该犯罪。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法治意识淡薄、社会大环境影响成为主要原因。当问及“您对大学生犯罪怎样认识”时,有54.55%的同学认为“很正常,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而只有20.45%的同学认为“不可理解,毕竟大学生都受过较高教育”,剩下的25%的同学选择了“不好说,反正自己不会犯罪”。而对于“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33%的同学认为是“个别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20.5%的同学认为是“法治意识淡薄,抱侥幸心理”,12.5%的同学认为是“家庭畸形教育”的结果,有17.5%的同学选择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另外有10%的同学选择“客观现实所迫”,还有5%的同学选择“学校法制教育的力度不够”。

如,关于盗窃罪的理解。当问到“偷拿被人300元占为己有,是否构成犯罪”和“偷拿别人一部手机”时,有将近90%和97%的同学确定“已经构成犯罪”。但当问到“你知道偷盗价值多少金额的的东西会构成犯罪”时,只有23.86%的同学选择了正确答案“300-500元”,37.5%的同学选择了“1000元以上”,不到5%的同学选择了“3000元以上”,34%的人选择“不知道”。在对“《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进行的调研显示,40.91%的同学选择了正确答案“六个月”,剩余同学均未选对。

(七)普遍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

在“对于公路上闯红灯的行为”进行调研显示,只有8%的同学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很常见的现象”,剩余将近92%的同学均认为对于这种行为“应严格禁止和加以处罚”和“应该加强宣传教育”。

(八)总体法律素养不高

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有相当多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加紧学习法律知识。在“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的法律素养总体怎么样”进行选择时,有63.6%的同学认为“一般”,有将近16%的同学甚至“表示忧虑”,只有19.3%的同学选择“还不错”,1%的人认为“很好”。对于“您觉得应该加紧学习法律知识吗”的调研显示,有达44.3%的同学选择“迫不及待”,39.7%的同学认为“目前涉及不多,可以先缓缓”,有15.9%的同学选择“现在掌握的法律知识足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涉法问题了”。

三、针对我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所存在问题之有效对策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建立起法律信仰

要正确看待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某些司法腐败、执法不力和徇私枉法等现象,主流还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另外,引导学生要从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做起,建立起强烈的诚信意识(如考试诚信,杜绝作弊),强化规则意识。

(三)更加重视进行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

尤其要加强针对个体的教育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如针对个别偷窃(工作中常遇到)、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的极端行为等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教育引导、法律知识普及等方式方法,将可能的违法犯罪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THE END
1.人类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关系,维护着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法律也在不断地演进和更新,以适应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发展。那么,人类为什么需要法律呢?二、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关系,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通过法律的约束和引导,人们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961333537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意义和价值 法律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的意义 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http://anlihk.com/detail/id/103/cid/44
3.尼采:快乐的知识(上)1.阐释存在之意义的导师 2,理智的良知 3.高尚与卑贱 4.保存本性 5.绝对的责任 6.丧失尊严 7.写给辛勤劳作者 8.没有意识到的道德 9.我们的爆发 10.返祖现象 11.意识 12.科学的目的 13.力量意识 14.何谓爱情 15.远现 16.越过小径 17.对贫穷的激励 https://blog.csdn.net/a497785609/article/details/25076869
4.法律概念解释续造与逻辑(前四章总结(法学思维小学堂)书评曾有段时间法律人秉持自然主义观点:世界上的事物先天就是预先存在于特定的概念中。这个观点主要体现在确认因果关系时和竞合理论。在描述性科学中,自然主义是和定义上的任意性相互冲突的。自然主义在今天的法学界都被打倒了。我们要形成自己的概念,而且该概念需要经得起正确性标准的检验。正确性标准:1、立法目的,即立法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569313/
5.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6.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案件中证据的审查判断及使用首先,必须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而后才能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对案件作出处罚决定。其次,办案人员对其所承办的案件,必须经过调查证实和认定是否存在违法事实?谁违法?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是利用经济合同进行欺诈或者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行为的动机、目的、后果、背景及其他条件等等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320.html
7.论物上请求权制度因此,可以说其为近代意义上的物上请求权制度的雏形。但是,其存在着以下不足:(1)其时尚未确立物上请求权概念,而且被当作诉权来看,于诉讼法中进行规定;(2)被保护的物权标的范围较为狭窄,仅限于不动产;且他物权的保护仅限于用益物权等。 二、德国民法典与物上请求权制度 之后,大约经过了近一个世纪,以体系完美https://www.lawtime.cn/info/minfa/qingqiuquan/2011072875399.html
8.新疆双语教育方案8篇(全文)关键词:新疆 双语教育 汉语 目的 意义 存在的问题 应对措施 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语言与文化的交汇之地。世界六大语系中的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在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塔塔尔、达斡尔和俄罗斯l 3个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j3km6ol.html
9.法律尽调的目的和意义3.帮助投资人判断能否实现投资目的以及评估投资的合理性及其风险。比如对目标公司存在的法律风险和瑕疵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和评估,可以确认达成并购目的所需要支出的成本,包括但不限于规范所需成本、补救成本,有时候甚至决定着是否进行并购。 更多详情咨询上海登尼特企业代理公司:www.tannet-group.com http://shanghai01050028.11467.com/product/12506145.asp
10.江西警察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网近年来,国内学者关注这一问题的兴趣似乎大减,但理论和实务中误读误用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条款的问题却一直存在,有时还相当严重。因此,为准确统一适用法律,亟需全面审视梳理我国刑法分则中的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条款。 一、区分意义与区分方法 (一)区分意义 刑法上所谓注意规定,是在已有的基本规定之外,所作的用以提醒https://djsz.jxga.edu.cn/news-show-6515.html
11.制定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法邦网制定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法律专题,资深人力资源律师为您解读关于制定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的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相关的法律知识。https://www.fabao365.com/zt/8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