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年初还在匆忙地和过去道别,不觉间已到年末。法律人回顾2023这一年,曰:立良法而促善治。每一部重磅法规的出台,都可以为法治进程乃至公平正义理念作出注脚、打上烙印。
3月,新冠疫情过后的全国两会召开,备受瞩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数据局等新机构组建,凸显改革着力点,为前进明确方向。
国际:促进对外贸易吸引利用外资
全国两会过后,一系列法规接续发布。在国际层面,促进对外贸易,吸引和利用外资成为主旋律。
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出台,大力度推动外贸发展。年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颁布,为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提供政策支持。
随着国际交往不断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施行,在推进对外关系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对外交往的加深势必带来更为复杂的涉外争议,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主要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进行完善,包含扩大我国法院对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等内容,对推动各个领域涉外交往提供法律保障。
国内: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营经济
国内层面,坚决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同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由此,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迫在眉睫。年中,市场监管总局就《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征求意见,新增对审查内容的总体要求,并对市场准入和退出等审查内容进行完善。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企做大做优做强。
8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续执行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有关政策条件的公告》等减税降费、税收优惠延续政策连续出台,惠及多个行业,均执行至2027年底,为企业注入活力。
今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法规还来自网安领域以及不可不提的AI领域。国家网信办年初发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适用于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与境外接收方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的方式向中国境外提供个人信息。ChatGPT的火爆加速了有关领域的立法,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态度和分类分级监管。十部门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指出要促进科技向善,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10月,国务院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这是我国出台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法律,解决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等问题。
案例篇:春风又度法律指明前路
2023年的司法实践,为无数奋力向前的人们保驾护航。法院用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持续钻研裁判规则,反复拷问,探求公平,用一份份公正威严的判决,不断为社会的发展明晰规则,指引着企业前行,回应着民众心中朴素的正义善良。
【首例NFT侵权案】杭州原与宙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奇策迭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
本案对于构建公开透明可信可溯源的链上数字作品新生态、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入选最高法今年4月20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
【首例涉人工刷量平台干扰搜索引擎算法不正当竞争案】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我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提到网络水军,你会想到什么?一小群人狂刷百十部手机?偏偏有“聪明人”,把网络水军做成了“普惠式”。我爱公司在其运营的网站上发布点击等引流任务,给予小额金钱奖励,人人都可以接任务,短暂地成为网络水军。这种弄虚作假、破坏网络环境的行为,无疑将面临法律的严厉打击。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为,这种行为的实质,为针对搜索引擎进行人工制造虚假点击量数据的交易服务,“寄生”于搜索引擎产品和服务中,通过干扰搜索引擎算法的方式,获取商业利益,不仅直接损害了百度公司的合法权益,对消费者福祉亦无增益,违背了诚信原则和商业道德,破坏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行业的竞争秩序,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构成不正当竞争。最终,我爱公司被判消除其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百度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赔偿百度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
【原料药企业垄断行为认定】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上诉案
近年来,国家持续严打医药领域乱象,然而“严打”不是“乱打”,法律的精妙在于公正且平衡。
本案中,最高法以准确的法律适用,妥善处理了维护群众利益与市场竞争的反垄断法与保护专利权人利益的专利保护间关系。最高法二审考虑到医工方在中国境内的枸地氯雷他定原料药市场虽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其支配地位因下游第二代抗组胺药制剂市场的较强间接竞争约束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枸地氯雷他定落入医工方专利权保护范围,医工方限定扬子江方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只能向其购买的行为系对专利权的正当行使,由此产生的市场封锁效果并未超出专利的法定排他效力范围,不构成无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综合考虑原料药涨价后的内部收益率及价格与经济价值的匹配度,初始价格系促销性价格的可能性较大,后续涨价较大可能系正常价格的合理调整,不足以认定为不公平高价行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医工方存在捆绑交易的明示或暗示。故现有证据难以证明其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处罚篇:无规矩不成方圆,违法处罚没商量
【金融违规遭追查,腾讯和蚂蚁集团被罚超百亿】
2020年11月以来,从依法加强监管和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金融管理部门督促指导蚂蚁集团、腾讯集团等大型平台企业全面整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
金融管理部门表示,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过往年度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从事支付结算业务、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等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而腾讯方面,则是由于旗下的财付通涉及违反机构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其他危及支付机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或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法违规等行为。
【天价罚单!垄断原料药,罚你没商量】
5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远大医药与武汉汇海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实施垄断行为的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远大医药”)与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汇海”)合计罚没约3.2亿元。
处罚决定书显示,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当事人远大医药与武汉汇海医药达成并实施了关于销售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原料药和肾上腺素原料药的垄断协议。此外,2010年5月至2021年4月,远大医药滥用在中国去甲肾上腺素原料药和肾上腺素原料药市场的支配地位,没有正当理由,要求制剂企业接受向其低价销售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和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向其返利、按照其要求的区域和价格销售制剂等不合理交易条件。
据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作出处罚决定:责令远大医药和武汉汇海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远大医药违法所得1.49亿元,并处罚款1.36亿元;没收武汉汇海违法所得3092.48万元,并处罚款412.68万元。
【信息保护,事关身边你我他】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这两年间,各地执法机构就个人信息保护加大了执法力度。尤其是网信办先后对滴滴、知网两大平台开出巨额罚单,成为个人信息保护法两大里程碑式事件。
经查实,知网(CNKI)主要运营主体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其运营的手机知网、知网阅读等14款APP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个人信息、未经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未公开或未明示收集使用规则、未提供账号注销功能、在用户注销账号后未及时删除用户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