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二人性化执法—让法律有温度

【申论热点二】人性化执法—让法律有温度

黑龙江华图|2022-03-0716:19

收藏

【热点二】人性化执法—让法律有温度

一、新闻热点

福建省南靖县质监局在查处该县山城供销社钟古肥料门市经销不合格复合肥料一案中,执法人员针对当事人不理解甚至抵触心理的状况,根据已掌握的违法事实,以民主平等、公开透明方式,充分运用思想工作方法和技巧,向当事人说透法理、讲明事理、说通情理,从而及时消除了其抵触情绪,当案件办结时,当事人对该局说理式的执法方式表示赞赏。据了解,南靖县质监局对每起案件所作处罚,都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告知,并认真听取当事人对处罚的意见,只要是合法、合理的,该局都会采纳,有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理由的,就依法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切实做到刚柔相济,这是“人性化执法”的体现。

二、引申背景

“人性化执法”,就是执法者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靠“人性化”管理,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处理好执法者与执法对象地位的关系,依据合法的程序开展执法活动。是一种注重运用多种手段来引导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正确方向,给相对人一定的灵活度,促使其选择最小成本的行为方式。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将于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坚持为行政处罚权的行使定规矩、划界限,为了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作了一系列针对性规定。

为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解决违法成本低等突出问题,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种类进行了整合和完善,引入行为罚、资格罚等方面的行政处罚种类。同时新增规定,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并要求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布。

为强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提高社会对行政处罚的认可度,此次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还增加了“首违不罚”“无过错不处罚”“从旧兼从轻”等规定:当事人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虽然不予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也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大力推行“人性化执法”,对轻微违法者进行说服教育、进行劝诫,同样也能起到防止和减少严重违法行为,降低社会危害性的作用。这也是落实行政处罚法关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首违不罚”的规定,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三、词句积累

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3.必原情以定罪,不阿意以侮法。

4.使为恶者不得幸免,疑似者有所辩明。

围绕“人性化执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认识深刻;(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3)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字数1000左右。浅谈人性化执法

近年来,人性化执法的理念被引入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赞誉,成为行政执法改革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但与此同时,实践中对人性化执法也产生了一些误解和曲解,存在着对人性化执法的误用和滥用,如有的执法人员以人性化执法的旗号,害怕或回避矛盾和冲突,对违法行为放任自流、不管不顾,无原则地迎合迁就相对人。因此,亟待对人性化执法的内涵正本清源,准确把握执法人性化的边界与尺度,将执法人性化纳入法治的轨道,谨防人性化执法沦为“人情化”执法,以更好地执法尊重人性尊严。

执法人性化,出发点是对人性(人格)尊严的保护。人性尊严也即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人格、价值和尊严,而不能被作为其他人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在行政执法中,这就要求执法机关将行政相对人视为“成熟的公民”而尊重其主体地位,不应视之为行政的“屈从者”,贬低为执法的客体和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工具。例如,不搞暴力执法、野蛮执法,在执法中对相对人态度和蔼、言辞礼貌,认真听取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向相对人说明采取执法行为的事实和依据,切实尊重和维护其合法权益,等等,这些都值得赞赏和鼓励。

人性化执法,是对执法方式的优化而非放弃执法。执法人性化,是将人性尊严的理念融入执法过程中,是通过人性化的执法方式更好地实现执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而绝非对违法现象听之任之、放弃执法,从而导致法律权威丧失、公共利益受损。在人性化执法中,执法是目的,人性化是方式,不能片面强调人性化,而忽视执法。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执法在精细化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这在运动式治理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其实所谓的运动式执法,正是因为平常的执法怠惰,没有建立执法的长效机制,没有实现稳定的、例行的、常态化的执法,导致积重难返,才不得已进行集中式治理或者专项的打击。因此,真正解决运动式执法的问题,就是要在建立执法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人性化执法的理念,其目的都不是不执法,对违法者随意放纵宽容,而是要采取更好的方式、策略来实现执法目的、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这样将使得运动式执法从根本上丧失存在的必要性。

人性化执法,遵循的是法治思维而非人治思维。从根本上而言,法治本身就是一种人性化的治理方略,只有在法治轨道上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执法,企图以人治的思维和方式追求执法的人性化,结果一定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执法的人性化,是法治框架中的人性化,绝不是不要法治的任意执法、专断执法、人情执法,而是必须坚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贯彻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程序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平等、善意对待相对人,合理行使裁量权。人性化执法体现了保护人性尊严的根本原则,符合行政法治的基本原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行政执法更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接受,有利于降低执法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效率,值得大力倡导和推广。

但与此同时,要注意人性化执法的目的是更好地执法,而不是放弃执法职责、放任违法行为、包庇纵容违法相对人,不能借人性化之名,行“以情代法”“情大于法”之实。“人情化”执法,是人性化执法的异化,需要警惕和防范。只有按照法治思维、在依法行政的框架内进行人性化执法,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THE END
1.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信息服务平台2024年12月即将生效和失效的法律法规及 一周重大政策立法、重要案例全面梳理( 法学在线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时评随笔 新闻动态 经济法网 财税法网 房地产法 2024年QS世界大学法学专业榜单出炉 北大法 北京大学汉坤法学教育基金捐赠暨合作备忘录 https://www.chinalawinfo.com/
2.新华法治新华视点丨“笑气”不好笑!——警惕“围猎”青少年的“笑气” 2024宪法宣传周丨各地解锁普法新“招式” 微视频丨宪法之力 守护你我 1/5 最高法发布第二批继承纠纷典型案例 2024-12-12 最高检:进一步提升伤害类案件审查办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2024-12-12 https://www.news.cn/legal?index=tbkax
3.法治联播新华法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纪国刚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 2024-12-11 青海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马丰胜接受审查调查 2024-12-11 青海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马丰胜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4-12-11 公安部公布多起打击整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fzlb/index.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新闻 头条新闻 要闻 头条新闻2024-12-02 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2024-12-02 国际观察丨“大基建”与“小而美”——“一带一路”建设惠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 2024-11-30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2024-11-https://www.chinalaw.gov.cn/gwxw/ttxw/index_2.html
5.最近热点法律案件篇2:最近热点法律案件 关键词:新闻热点,法学教育,社会参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即时讯息传播途径的兴起和普及, 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为便捷和迅速。在这一过程中, 具有开阔思维和鲜明个性的大学生正成为互联网重要的受众对象和参与主体譹) , 特别是伴随着高校网络建设的推进和手机的普及, 网络已经成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g7c1v70.html
6.■热点话题法律终究站在好人一边■热点话题 法律终究站在好人一边 近日,江西抚州发生的一起“做好事反遭诬陷”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17岁的少年在看到老人摔倒后上前搀扶,却反被老人诬陷为肇事者,对少年推搡并多次掌掴,家属也要求他陪同就医并赔偿。随后,民警调来监控还原真相,证明了少年的清白。而打人的老人也因殴打他人,被当地警方https://www.lzbs.com.cn/xwpl/2024-09/11/content_506527133.htm
7.新闻热点解读#法律咨询#抖来普法2022#每天学点法律知识#多学新闻热点解读#法律咨询 #抖来普法2022 #每天学点法律知识 #多学法律少吃亏 #法律常识 - 王晓于20221217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6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m.douyin.com/share/video/7177914977473269053
8.12311什么热线电话以上就是华律网小编对12311是什么热线电话问题的全部回答,相信大家看了上述内容之后会知道这是用来鼓励群众提供新闻线索的号码,特别是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些侵害了自己利益的事情,就可以向记者反映。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您咨询华律网相关律师。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https://www.66law.cn/laws/787705.aspx
9.热点新闻法律法规真实事件今日头条同城热搜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推荐 已经到底了 热点新闻 法律法规 真实事件 今日头条 同城热搜拳击那点事 发布于:江西省 2022.11.15 00:00 分享到 https://www.sohu.com/a/606068720_100114195
10.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热点关注新闻资讯例如,在美国,发源于1918 年的INS 案的“热点新闻原则”( The“Hot News”Doctrine) 是美国法院处理有关新闻信息盗用( misappropriation) 的主要规则。该原则在1995 年的NBA 案[41]中被延用,并且发展出更具有指导意义的有关“热点新闻原则”的较为受限的适用范围,即( 1) 原告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付出了成本;( 2https://www.chinaiprlaw.cn/index.php?id=433
11.法律资讯国内外最新法律新闻和法治新闻法邦资讯是法邦网最重要频道,每日播报国内外最新法律资讯和法治新闻。精心打造了法律名人谈、法邦时评、今日说法、明星那些事儿、曝光台等原创栏目。https://www.fabao365.com/news/
12.南昌校园持刀伤人事件法律评析#抖来普法2024#热点新闻事件#0粉丝undefined视频 关注 南昌校园持刀伤人事件法律评析 #抖来普法2024 #热点新闻事件 #普法宣传 1次播放2024-11-01发布 相关推荐 评论0打开App观看 00:19 14次播放23小时前 09:09 女孩意外看到男友捧着鲜花竟送给别的女孩 5702次播放前天02:53 02:06 #人生是一场修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 #社会热点 0次https://m.ixigua.com/video/7432428551007666729
13.每道题都会出现在试卷上(确信)新传热点真题答题总结No.04(下) 出题原因:对于舆论专题的考察是过去三年的考察重点,无论是舆论形成机制、舆论引导、舆论监督、新闻热点事件等形式考察,舆论相关知识一直是各大高校的必考专题。一些报告中也明确了对于主流舆论格局的建设和维护,互联网环境更是为舆论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环境,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难度加大,也在寻求引导的有效出路。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33996114215589
14.1月法治热点事件盘点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结果揭晓 在1月17日上午召开的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定评会上,与会评委通过无记名投票最终评选出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http://www.jcrb.com/xztpd/ZT2023/ZT202302/10m/
15.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回应这些热点!经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回应这些热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全国两会报道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王超介绍,大会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13日上午闭幕,会期8天半。大会议程共有9项,包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https://www.ceweekly.cn/2023/0304/4072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