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事件法律分析——转发小视频给好友竟然获罪犯罪刑法违法本罪物品罪行为人淫秽网站

新闻事件——累计转发130个淫秽视频,涉嫌传播淫秽物品被警方抓获

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

“我感觉太羞愧了,真是后悔莫及,也明白了这种行为的危害”

这是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张某,在讯问时的懊悔之言。

经专业鉴定,此类视频均为淫秽物品。

目前,嫌疑人张某、冯某,因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组织播放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制作、复制淫秽的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组织播放的,依照第二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向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从重处罚。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一条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一)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影、表演、动画等视频文件二十个以上的;

(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音频文件一百个以上的;

(四)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的淫秽电子信息,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一万次以上的;

法律知识学习

传播淫秽物品罪,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本罪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客体要件。传播淫秽物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淫秽物品的管理秩序。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物品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也极容易诱发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打击在社会上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行为,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精神文明,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对象包括各种淫秽物品,如各种淫秽的书刊、报纸、画片、影片、录像带、录音带、淫秽玩具、娱乐用品以及印刷、雕刻有淫秽文字、图案的生活用品等。传播方式既可以是直接传播淫秽物品,也可以是经过改头换面,在艺术品中故意加入淫秽情节,或者在小说中故意加入淫秽描写等。

2.客观要件。传播淫秽物品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

传播,即广泛散布。本罪中所指的“传播”具有以下几层含义:①传播的内容既可以是淫秽物品的淫秽内容,也可以是包含淫秽内容的淫秽物品(载体)。当然淫秽内容是不能脱离载体存在的,但在传播时可以表现为直接使被传播人接受淫秽物品记载或体现的内容,例如直接向观众播放淫秽影片、音像等情形。②传播是在一定范围进行的。传播行为通常表现为跨越一定的空间,被传播的内容往往从一点向多方向放射性地扩散,从而由一人或少数人所知悉而转为更大范围的人群所知悉。③传播对象通常为不特定或特定的多数人。向一人提供淫秽物品虽然也可称为“传播”,但除非造成严重的后果,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传播”与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传播”在具体方式上有所不同。例如,出租、有偿放映等以牟利即换取一定对价为目的的使用行为是不为本罪的“传播”所涵盖的。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传播方式包括播放、出借、运输、携带、展览、发表等。

3.主体要件。传播淫秽物品罪侵犯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只要实施了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就构成本罪的主体。单位传播淫秽物品的,其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除单位外,还有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的直接责任人员。

事件反思

本次新闻中,本想着是好友之间聊天,发点小视频,心想不存在违法,更谈不上犯罪啊。岂不知,一失足成千古恨,那么在交友聊天时,为了避免触及传播淫秽物品罪,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明确传播淫秽物品是违法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在交友聊天过程中,务必保持清醒的法律意识,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淫秽物品传播活动。

二、选择正规交友平台

在选择交友平台时,应优先选择那些正规、合法、安全的平台。这些平台通常会有完善的用户注册和审核机制,能够有效地筛选掉不良信息和用户。同时,它们也会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监管和管理,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交友环境。

三、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四、谨慎对待聊天内容

在聊天过程中,要谨慎对待聊天内容。如果发现对方言辞粗俗、色情暴力或存在侮辱、诽谤等行为,应及时终止交往,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同时,自己也要避免发送或转发任何淫秽、色情或违法的内容,以免触犯法律。

五、提高警惕,及时举报

六、加强自我教育和约束

最后,要加强自我教育和约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诱惑。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和理智,在交友聊天过程中不做出任何违法或不当的行为。

THE END
1.新华法治新华视点丨“笑气”不好笑!——警惕“围猎”青少年的“笑气” 2024宪法宣传周丨各地解锁普法新“招式” 微视频丨宪法之力 守护你我 1/5 最高法发布第二批继承纠纷典型案例 2024-12-12 最高检:进一步提升伤害类案件审查办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2024-12-12 https://www.news.cn/legal?index=tbkax
2.法治新闻央视网(cctv.com)法治频道为您报道热点的法治新闻,解读各种法律问题,剖析热点案件。https://news.cctv.cn/law
3.近期有哪些法律上的争议事件近期法律上的争议事件主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民事、刑事以及社会热点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争议事件及其相关法律分析: 一、民事争议事件 数据隐私权争议: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数据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近期,多起涉及数据泄露、非法获取及滥用个人数据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争议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dd402c357b2fde001011
4.时事新闻时事新闻 2024-12-10 ?新华鲜报丨破“一床难求”!我国多地试行“共享病床” 2024-12-10 ?教育部等七部门部署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 2024-12-09 ?切实兜底线!就业援助政策“加码” 2024-12-09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九部门出台意见明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的基本证据https://zgfzw.com/ssxw
5.新华法治2024宪法宣传周丨各地解锁普法新“招式” 微视频丨宪法之力 守护你我 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 2024宪法宣传周|一组数据看网络法治三十年成效 学习交通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2024宪法宣传周丨各地解锁普法新“招式” 1/5 1小时6-8元?“电量救星”变身“钱包刺客”亟须规范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query=l18x4
6.#警方通报胡万权工地坠亡事件#法律科普#热点新闻事件#律师胡万全事件最新结果分析 #警方通报胡万权工地坠亡事件 #法律科普 #热点新闻事件 #律师说法 #安康律师 - 章律安康于2024052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35.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https://www.douyin.com/video/7373924942468959488
7.1月法治热点事件盘点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结果揭晓 在1月17日上午召开的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定评会上,与会评委通过无记名投票最终评选出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完善公益诉讼制度’http://www.jcrb.com/xztpd/ZT2023/ZT202302/10m/
8.2020年5月中国竞争法典型案例热点事件速递专业论文2020年5月中国竞争法典型案例、热点事件速递 一、典型案例 (一)9%!446万!青海一燃气公司因搭售壁挂锅炉领反垄断罚单 2020年5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由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青海省市监局”)就青海省民和川中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川中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作出的处罚决定https://www.lawyers.org.cn/info/1dee4791571d452492282e06798a9c34
9.法律资讯国内外最新法律新闻和法治新闻法邦资讯是法邦网最重要频道,每日播报国内外最新法律资讯和法治新闻。精心打造了法律名人谈、法邦时评、今日说法、明星那些事儿、曝光台等原创栏目。https://www.fabao365.com/news/
10.学生打工引发的争议——《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学生打工引发的争议——《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 董保华 洋快餐违法用工风波使很多人联想起不久前发生的另一事 件。报纸记者策划的一场非常极端的独特体验,其动机正是为求 证一种说法:即医生们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已经到了令人惊诧的 程度。《中国新闻社》派记者假扮病人到几家公立医院看病,在验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484
11.热点时事评论20篇也就是说,法律从来就没有支持过“对方违法在先,撞了白撞”的说法。 二是从道义来说,以如此方式通过网络掌握大量新闻信息,有利于“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通过网络了解网民的意见建议。使近段时间如此集中爆发的几起社会热点事件,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何社会冷漠呈蔓延之势,而且不少当事人还自觉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6762513.html?ivk_sa=1024320u
12.中工网全媒体招聘启事2、遇热点新闻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3、能够独立策划、制作热点新闻专题。 职位要求: 1、新闻、中文、法律、经济、管理、哲学等专业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 2、有3年以上报纸采编工作经历或3年以上大中型新闻网站报道经历者优先; 3、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政治把握能力,熟练掌握网络新闻传播规律和相关网络技术; 4、能http://acftu.workercn.cn/2016zhaopin/index.htm
13.热点事件追踪全球最新热点事件,海外媒体看中国。http://fm.m4.cn/events/
14.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热点关注新闻资讯和消息两大类,并认为前者满足作品的可版权性要件,应受著作权法保护;消息也并非都不享有著作权,只有“单纯事实消息”,即仅包含新闻“4W”( who、where、when、what) 要素的消息,即以纯粹白描的手法完全客观记录. 并且只记录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消息报道才属于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有https://www.chinaiprlaw.cn/index.php?id=433
15.考研新传冲刺复习:社会热点事件及考点解读(一)复习经验摘要:新闻传播学考研跟社会热点事件、学界业界紧密相连,所谓“得热点者,得天下”。基于此,帮帮整理了今年的比较重点的热点事件,希望能为大家的答题得分。 一、Facebook泄露5000万用户信息 1、事件回顾 当地时间3月17日,《纽约时报》和《观察者报》等媒体发布深度报道,曝光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泄露了Facebook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jingyan/5be53029cb91c.html
16.2023年度上半年涉法网络谣言特征分析及治理建议各政法机关可结合本系统工作特性积极开展类似治谣专项行动,积极探索网络谣言的长效治理机制,增加震慑力度,全面提高造谣传谣的法律成本。 3. 紧盯热点事件谣言,完善动态辟谣机制 针对热点事件伴生谣言数量多、热度高的现状,政法机关尤其需高度重视、快速处理。但观察发现,在14起热点事件伴生的谣言中,有13起谣言均停留在http://www.legaldaily.com.cn/The_analysis_of_public_opinion/content/2023-08/18/content_888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