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曾写过一首打油诗:“鸟爱巢,不爱树,树一倒,无处住,看你糊涂不糊涂;人爱家,不爱国,国如亡,家无着,看你怎样去生活。”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道出了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是统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国家的发展方向,道出了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源泉。有了国家的富裕强盛,才有全体老百姓的殷实生活;有了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了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一句话,国家好,社会发展才更有前途,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
社会层面价值取向是支柱。“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承上启下的支柱地位,是实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不可逾越的中间环节。公民的价值准则需要在社会中体现,国家价值目标对公民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这一纽带来实现,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对公民价值准则的坚守和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又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了自由、平等的社会氛围,就能激发出人们更大的创业激情和爱国热情,就能进一步强化公民的国家认同,促进国家的富强与安宁;有了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就能更好地保障人们崇德向善,汇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推动国家走向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
个人层面价值准则是基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是实现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和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重要基石。只有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落实,才会使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落地,才能保证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实现。公民人人坚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就会大行其道,就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进而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
总之,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引领国家走向美好未来,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和谐有序运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引导公民全面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浑然一体,共同作用于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创造,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共同作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