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生观的核心是(A)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理想

2世界观是人们对(D)的最根本看法和总和。

A社会

B人生意义

C自然界

D整个世界

3.人生观是(C)的反应。

A自我认识

B政治关系

C社会存在

D自然条件

4人生的目的是对(B)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为什么发展

B人为什么活着

C人为什么工作

D人为什么努力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人生对(D)的意义。

A自我与社会

B集体与社会

C自我与他人

D社会与他人

6人生的价值趋向是对(D)的意义。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价值质量

D价值目标

7理想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D)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想法。A实现豁然性B不可能性C超越客观性D实现可能性

8理想人的确立于(D)

A中年

B童年

C青年

D青年时期

9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B)

A生活

B社会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10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A)

A信”BTC真”D“”

11社会主义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

B尊老爱幼C

12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为其服务的(D)

A政治制度

B文化传统

C传统习惯

D上层建筑

13道德核心问题是(C)

A物

B自然

C人

D社会

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A)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毫不利己,专门为人

D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人家

15反应阶级民族或社会利益的道德(B)

A狭义

B广义

C高尚

D法律规定

16在一定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准则的(D)

A职业规范

B职业行为准则

C职业守则

D职业道德

17我国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

18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一种内心体验是(C)

A道德评价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习惯

19法律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20法律以(B)为基础。

A意志

B经济关系

C政策

D政治

24.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5.国家对个体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选择:

1、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法律部门的是?(DP177)

A、宪法

B、经济法

C、婚姻法

D、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是(CP187)A、共产党执政B、依法治国C、党的领导D人民当家作主

3、正确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AC)

A、案件事实

B、犯罪的起因

C、正确运用法律

D、犯罪情节轻重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有:(AP176)

A、阶级性

B、广泛的群众性

C、全面性

D、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群众意志简单组合

5、司法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正确

B、合法

C、及时

D、公正

6、行政执法的主体是:(ABCDP181)

A、国务院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单位

7、按照宪法的规定,下列情况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BDP214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劳动

C、获得物质帮助

D、受教育

8、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我国的程序法主要包括(ABCDP236)

A、民事诉讼法

B、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仲裁法

9、下列哪些组织依法可以具有行政主体资格?(ABCDP181)

A、中国人民银行四川分行

B、税务所

C、国家共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申委员会

D、市政府行政复议办

公室

10、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的是(BP148)

A、爱护公物

B、诚实守信

C、文明礼貌

D、尊老爱幼

11、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BP155)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12、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这种失业我们称之为(C

P158)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C发展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13、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是(CP154)

A、和解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14、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D)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5、对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P154)

A、当事人应先行协商,否则不可以申请调解和仲裁

B、当事人应先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才可以申请仲裁

C、对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THE END
1.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强制作用: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教育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义务、制裁违法犯罪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法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个人自由、实现社会正义、提高效率以及平衡社会利益。同时,法律还通过其指引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2.百条法律法规精解守护社会秩序的坚实基石在现代社会,法律法规就像一座座庞大的城墙,维护着每个角落的和谐与稳定。100条法律法规,是这一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还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公正、透明的环境。以下是对这些法律法规重要性的六点论述: 法律基础 确立社会秩序的根基。100条法律法规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人民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08.html
3.《中国法学》2024年第6期《中国法学》面对参加型犯罪在司法认定中存在的扩张与限缩两种倾向,应在参加行为的判断上坚持依附性、服从性和独立评价性三个标准,重点识别参加行为的三种典型形式:单纯的加入行为;以实施具体违法犯罪行为为表征的“参加”;以向不法组织提供帮助为表征的“参加”。 关键词参加型犯罪参加行为刑法分则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http://www.fxcxw.org.cn/html/71/2024-12/content-27704.html
4.执法司法工作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要论)执法司法工作事关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事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法治理念,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习近https://www.chinalaw.gov.cn/pub/sfbgw/zwgkztzl/xxxcgcxjpfzsx/fzsxllqy/202412/t20241206_510784.html
5.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突出实用实效导向,坚持把提升审判能力作为根本,鼓励引导法官把社会风尚与裁判依据、裁判进路、裁判效果等深度融合,在裁判文书中围绕法律规定、司法政策、价值判断等进行深入阐释,在裁判理由中彰显社会风尚。三是完善评价机制。以案件质量评查、典型案例推报等为依托,探索制定以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84708.shtml
6.法治基石与社会准则,构建法治社会的法令力量行业保障摘要:法令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石和准则,为社会提供稳定、公正、有序的环境。作为社会行为的规范,法令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遵守法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确保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https://app.hujyw.com/post/2820.html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8.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6篇(全文)经济法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重在维护社会经济总体结构和运行的秩序、效率、公平、正义, 侧重于从社会整体角度来协调和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其固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但它并非完全否定个人本位, 依然承认个人相对于社会的独立地位, 它要求承认社会和社会利益的独立地位, 并将法律的重心适当向社会公共利益倾斜,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txt9h7j.html
9.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B、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C、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D、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3、(AC)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A、法律 B、制度 C、道德 D、政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10.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在生活实践中要注重拓宽生活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课程的整合,既注重现实生活的需求,又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关注生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生活语文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要依据培智学校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11.国家最新律法,构建公正法治社会的基石活动隔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建设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以更好地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本文将围绕国家最新律法的相关内容,探讨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及意义。 国家最新律法的概述 http://www.bj-wfzs.com/post/12641.html
12.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财务公开重点内容提示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一、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https://www.jytvu.cn/Item/Show.asp?m=1&d=2543
13.法治的重要性法制汹诀2、不是任何一种法律秩序都称得上法治状态,法治是有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Xu,即是有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3、就现代社会来说,法治的价值Ji础和取向至少应包括: (1)法律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必须是人民根Ben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并且是以维护和促Jin全体人民的综合利益为目标的。 https://www.xdyy8.com/juzi/2203.html
14.现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法治新起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摘要:党的十八大凝练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不仅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与自由、平等、公正一起共同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 党的十八大凝练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不仅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http://www.71.cn/2015/0408/808755.shtml
15.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1.(单选题)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因素。其中,()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为核心。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