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报告中金句频出,这些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句子背后,是一个个真实案件,是法治的一次次具体实践。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党委副书记、小庙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后表示:“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民法院通过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老百姓设身处地想事情、真心诚意做事情。”
“坚决纠正涉疫就业歧视行为,严禁仅以劳动者曾感染新冠病毒、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为由非法解除劳动关系”
“严禁仅以劳动者曾感染新冠病毒、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为由非法解除劳动关系。”这句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话,最早出现在2020年4月。
2020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会议要求,严禁歧视湖北籍劳动者,坚决依法纠正个别单位拒绝招录、无故辞退湖北籍劳动者等就业歧视行为。让群众在疫情冲击下就业得到法律保障。
“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特别是在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服务复工复产、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方面,充分展现出了司法担当。”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潜江市市长龚定荣评价道。
“为边防战士提供后方坚强的司法保障”
阳渊是驻守中印边防前线的一名战士。2019年8月22日,阳渊的父亲受包工头陈某的安排,在为范某家粉刷房屋时不慎触电身亡。事发后,范某与阳渊等人达成调解协议并按协议赔偿到位,但陈某下落不明,一直未作出任何赔偿。
“让虚假陈述者付出代价、制假售假者受到惩处、碰瓷者落入法网、失信者寸步难行”
顶格处罚6300万元!
2020年12月1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和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公开开庭,对涉及虚假诉讼的苏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黑龙江鸿基米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63名被冒名购房者执行异议之诉系列案作出判决,并公布了相应的司法制裁和涉嫌刑事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这起案件,其判决结果可以说是人民法院近年来针对虚假诉讼行为开出的最大罚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各级法院审理各类合同纠纷案件886万件,严惩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会同公安部等出台意见严惩碰瓷违法犯罪,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惩治虚假诉讼意见……一系列举措,均体现出人民法院运用法治手段治理诚信缺失问题的态度和决心。
“让人身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人格尊严受到切实尊重”
“禁止滥用权利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这句话的背后是法院审理的一起泄露涉疫进口冻虾万名消费者信息案。
2020年12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结该起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隐私权纠纷案,判决被告重庆某公司在其公众号及权威报纸刊登书面道歉信,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赔偿金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