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尽在“弘扬燃灯精神推动审判工作——浦东法院首届致远演讲(演说)比赛”!
(PS:新浪微博同步直播了哦)
高院领导、兄弟单位演讲演说大咖、全国模范法官、部门领导、十佳青年代表组成的豪华评委团严阵以待!
高院评委大能的观看感言,先了解一下。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教处副处长
张枫
“
听了浦法青年们的演讲和演说,我为浦东法院在上海法治事业和审判事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点赞;为浦东法院在年轻干警的培养上,整套机制的形成点赞;为所有积极参加这些积极向上,砥砺前进的各类审判执行工作以外的活动的小伙伴点个赞。法宣工作对消弭民众对法院的误解、传播正能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希望更多有才的浦东法院小伙伴们积极加入法宣工作中,让我们共同为中国的法治事业作出贡献。
”
重点来了,浦法青年们是如何获得点赞,怎么发挥五分钟功力的呢?
演讲组
1
马丹芝:《青春有梦平凡如歌》
作为上海法院集中招录的第一批司法行政人员,战胜自我,跨出理想的第一步;服务审判,夯实奉献的每一步。做好领导的左膀右臂,做好一线审判部门的坚实后盾,用信仰与坚守谱写活力青春的华丽乐章,吟唱平凡岗位的梦想之歌。
2
楼璐瑶:《当热爱变成职业》
初入职场难免有些忐忑,但法治燃灯者邹碧华法官,法学教育者傅鼎生教授用他们的事迹教会我信仰和热爱的力量,用他们的精神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将热爱变成职业,是我迈出的第一步;让热爱成就职业,是我即将迈出的每一步。
3
陈海娜:《我开始有了法官的梦想》
4
高雨辰:《走好在浦法的第一步》
2018年的这个夏天,我们38位新人走进了浦东法院,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在这里,我们收获了第一份工作成果,遇见了这样一群人,也期待着未来在这里的每一天。接过燃灯者的火炬,我们正在努力。
5
吴莉:《有温度的法庭》
一个法庭有温度,源于法庭上的法官有温度。他们将心比心、耐心倾听,站在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评价当事人对与错的同时,也衡量当事人的得与失。庭上亦或庭下,对法官而言,变化的只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他们那颗司法为民的炙热之心。
6
张晓龙:《见贤思齐,改变自己》
燃灯者邹碧华砥砺前行的初心就是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一个把每个案件中的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都搞清楚的法官、一个爱岗敬业又有人文关怀的法官。学习邹碧华精神的意义恰恰在于让每一位都成为优秀的自己,那么,让我们一起见贤思齐,改变自己。
7
杨赫然:《自贸人的梦想与担当》
自贸人的梦想是为自贸区建设保驾护航,自贸人的担当是业务精湛、司法为民、公正办案,自贸人不辞辛苦,埋头工作,传承燃灯精神,把个人的小梦融入自贸的大梦,在追逐大梦中实现着自己的小梦,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在为实现最优营商环境实实在在地付出着,这就是自贸人的梦想与担当!
8
姚佳立:《做心系审判的幕后英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我们行装行业的座右铭。在浦东法院就有这么一个5人行装保障团队,虽不冲锋在审判第一线,但法官们能心无旁骛地审结每一个案件,这背后就有他们的一份耕耘。他们就是法院行装人,也被称为法院“后勤管家”的操心人。行装处工作杂而烦琐,每一项都事关干警的切身利益,自然就马虎不得,要百分百的细致和耐心。好在我们有“四大金刚”,个个身怀绝技,武艺高强。
9
杨泓艺:《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精神令我们每个人都更加深思自己选择职业的初心。从留学生到公务员,从对未来的迷茫到逐渐找到了工作的意义,我向身边的老师们学习了如何踏实工作,爱岗敬业,实现“为人民服务”。
10
刘玉洁:《小窗口大舞台》
离开象牙塔的我,曾满怀希望来到法院,却在立案窗口遭遇了人生梦的第一个滑铁卢。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从童庭的一席话中明白了司法事业的一切都是“公平正义”四个字。我坚信,透过我桌前的小窗口,通过我点滴细微的努力,可以在司法为民的大舞台上传递更多正能量。
11
曹铭:《传承燃灯精神书写浦法故事》
传承燃灯精神,书写勤学故事。要处理数量惊人、情况复杂的案件,法官的知识体系也应当“与时俱进”。“燃灯者”的传承人,就要不断地汲取灯油,保持公平正义之灯常明。
传承燃灯精神,书写亲民故事。为了更好地为群众解决困难,法官也需要亲近群众。传承燃灯精神,就是要通畅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将法律纠纷从源头上予以解决。
演说组
冯婧:《骑手撞了人,究竟谁该赔?》
近几年,网络外卖十分火爆,足不出户,手机点一点就能马上享受美食。送啥都快的同时,如果“骑手”在送餐途中撞了人,网络外卖平台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呢?本次演说从平台的配送运营模式、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来具体分析网络外卖平台侵权赔偿责任的承担。
李丽丽:《傻子,我们都一样》
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以及文学都是一面告诫我们不要傻里傻气,要“识时务者为俊杰”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与此同时,能够撼动我们心灵的却是更为纯粹的傻气——因为聪明征服世界,单纯征服灵魂。
胡贤君:《法槌的前世今生》
中国法官开庭为何不用惊堂木?大陆庭审使用的第一把法槌是什么样子?历史在进步,旧有的司法仪式被赋予新的内涵。小小法槌,重如千斤,赋予庭审活动以文明、有序和效率的同时,更要彰显司法的公平公正,昭示现代人类社会的正义。
余甬帆:《当融资租赁遇上奶牛》
陈琪珺:
《执行工作的小法门与大视野》
执行工作是怎样的?它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从室外的调查控制到室内的联系阅卷。在多个案件系统中来回寻找被执行人的线索,解决执行第一步人找不到的问题;从阅卷中明晰审判争议焦点,逐渐形成审执一体意识,构思多种方案应对执行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便顺利执结。
华思泽:《法院菜鸟眼中的“偏见”》
对法院菜鸟而言,在朴素的正义感指引下容易忽视客观公正的立场,以致产生相应偏见。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法官也无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完全避免偏见。我们应当承认偏见的客观存在,同时尽力消除其对结果公正的影响。
李尚伟:《老板,我拒绝回答》
向望:《如何摆正职业心态》
职场新人都会面临对自身职业认同的迷茫,作为司法辅助人员,更容易陷入这种迷茫期,该如何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郁思昊:《两便原则“两难”原则》
民事诉讼法明确要求法院应当遵循两便原则,但在实践中要做到“既便利当事人诉讼,又便利法官审理”却很难,面对当事人的疑问、抱怨和指责,为了保证审理的公平、公正,如何才能避免“两便”成为“两难”成为了当下法官的值得思考的一大难题。
黄心怡:《安全感,从何而来》
从霸座博士到昆山龙哥,从疫苗之殇到滴滴顺风车命案,最近的热点事件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安全感”。在法治社会,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法律的运行,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并拥有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受的话,那就是心理学上的安全感,人民日报曾刊文称“安全感确实似乎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我们应该怎么做去让人们贴近这三种感受呢?用公开换取信心,用及时营造安全,用专业创造自由。
孙猛:《德国人姓氏的小揭秘》
你知道BMW的含义吗?你知道F1车手舒马赫吗?刚刚结束的俄罗斯世界杯上,你是德国队的球迷吗,你知道德国队球员姓氏的小秘密吗?在这里,将为你揭示你熟悉的上述品牌和人名的含义,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12
曹静:《大数据能解决类案不类判吗》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也应用到了法律领域。各法院借助大数据基数开发和使用了一些办案辅助系统,以寻求解决类案不类判问题,但是这些系统遇到了一些障碍,需要进一步改进。
13
董雪皓:
《照片记录世界PPT展示世界》
作为演说组里唯一一个不是法律出身的文职人员,我进入浦东法院两年了,无数的摄影、摄像、庭审录像、100多篇的PPT制作、众多的简易后期制作、电脑维修等一系列为审判服务的工作,让我从一个素人变成一个称不上“专家”的专家。
摄影、摄像理论知识是什么?我不知道,但实践出真知,经验可以让你拍出一张标准的美照。为什么需要PPT?因为其展现的内容更加丰富,表达的情感更加浪漫。虽然法院工作又苦又累又忙,但因为不忘初心,我一直记得刚入职时的心态以及面试时的答案,舞台多大翅膀就可以挥的多大,浦法让我成长,这里是值得我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
14
张奕:《法律不能强人所难》
这么多的5分钟,各有各的精彩,经过权威们的全面评定,这些小世界格外精彩。颁发证书以示嘉奖,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