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精选5篇)

2016年12月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校要抓住“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全国高校所有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的意义

1、有利于高职学生尽快实现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大一新生入学后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在教学中发现许多新生对大学的认识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许多新生认为大学就是自由的天堂,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抱着轻松玩耍的心态来看待大学生活的。有的则依然持有中学生的心态,一切都必须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离开老师的监督就会忘记自己学习的任务。《基础课》的第一讲“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则通过对大学生活特点的介绍很好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大学以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2、有利于高职学生拥有精彩的大学生活

3、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指的是人才的质量,“怎样培养人”指的是培养的方式,“为谁培养人”指的是人才的思想政治意识。《基础课》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世情国情,坚定对中国特色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方“和平演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的对策

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实效呢?

1、思想上重视,这是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前提

3、案例选择贴近生活,有时代感,语言表达有温度

4、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说教变为师生交流

在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现代青年学生讨厌灌输说教,崇尚自我表达,追求平等自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互动,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聊天式,师生之间就某一热点、重点问题畅所欲言,探讨辩论。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教学能做到有的放矢,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但聊天式教学要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要取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学生,平时注意加强跟学生的交流,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5、加强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做到真信、真懂、真行

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是要自己真懂、真信、真行,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样在讲课时才能理直气壮,才能富有感染力、号召力。是否真懂、真信在教师讲课时的语言、神态中体现出来,只有加强理论学习,从内心真正懂得的基本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课堂上才能把道理讲透,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尹晓燕.高校思政课:令人惊艳的“盛装”开讲[N].工人日报,2016-12-16.

[2]唐克冰.红色经典文化在大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06.

[3]陈绍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关键词:中学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引言: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出现教学循环中断现象,学生处于自流或半自流状态,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听课,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教师也没有利用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迟迟无法提升。因此本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低下进行了探讨。

1.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1教学目标不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法制观,提升学生的修养,让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1]。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一个单元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细化的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出课程教学目标,将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然而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正确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导致教学目标迷失,教学效果低下。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将教学内容教条化,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日渐消弭。大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地讲述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会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提升,导致课堂吸引力渐渐衰退。

1.3学生考核过于简单化。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搜集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被评价者可以以此完善自我。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但学校过于重视考核的鉴定作用,忽视了它的诊断功能。笔者所在地区从2016年秋季开始实行闭卷考,所以也出现课堂"简单讲,多背诵"的情况,而学生也功利地对待考核结果,教师过于轻视考核过程,学校也没有严格要求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核。因为考核标准较低,考核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化,学生对此丧失学习积极性,这也进一步削减了课堂有效性。

2.提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Ш椭圃嫉淖饔茫教学活动的结果会受到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参考依据[2]。如果制定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那么就可以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反之则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提升课堂有效性至关重要,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厘清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区别:教学任务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教学任务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升思维能力。而每单元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打造高效课堂。

2.3严格规范教学考核。学业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渠道,还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回顾和对比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挥出激励和促进学生继续努力的作用。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现状却存在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改良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来完善考核方法,采用档案袋评定来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例如在学习《认知自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词汇描述自己,并让他们写出自己对于道德和法律的看法,然后集中收集装入袋中,等到下个学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写一次,然后将学生之前提交的自我评价发放下去,让他们自行比对发现其中的不同,这样也能窥见学生思想上的成长和进步。

3.结语

参考文献:

[1]曾狄.黄齐.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性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1(10):43-44.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注重回归生活实践

小学生处于生活与学习的初级阶段,缺乏一定的生活经历,在小学道德与法制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能够充分保证道德与法制教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小学生基础道德价值观与法制思维体系的形成。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对基础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延伸,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基本教学特征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会感恩这一过程中,教师单纯地引导小学生学会感恩,可能无法帮助小学生理解感恩的真实意义和情感,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父母辛勤劳作的场景或从其生活经历出发,让小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进而产生感恩父母的情感,获得感恩这一复杂的情感体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才能逐步形成正确、全面、完整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体系。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渗透。从课程特征来看,新课改推进下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风格的多向转变是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导小学生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念的构建。具体来讲,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方面,教师结合新时代下互联网的发展特征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载体,通过多媒体动画教学的方式来诠释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小事,在课堂教学中模拟情境的创建,再结合教学内容来实现对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构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法制观体系[2]。

一、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对法律基础教学的整体观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法律基础知识教学整体观由法学教育的使命所决定

本文作者:刘青工作单位:江夏区卫生学校

关键词:法治人格;主体性;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一、《基础》课教学中师生的主体性是法治人格培养的基础

现代法治人格是以人格平等与独立人格为基础,因此法治人格的养成是以主体独立为前提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体现,自主、创新是主体性的基本要素,因此要“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成为一个人”就是自主创新,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尊重他人为人”就是他人能够自主,他人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发挥。在《基础》课教学中师生是教学矛盾体中的两个方面,学生主体性是核心,教师的主体性则体现为主导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自身是其法治人格养成的内因,法治人格的养成是自身自觉学习的结果。但教师作为主导是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的外因,在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过程中是非常重要,教师的主导这一外因可以发挥引领、促进以及纠正的积极作用,也可能起着相反的消极作用。因此,正确而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大学生法治人格养成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法治人格的养成

三、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教学的自我教育进行法治人格的自我培养

THE END
1.心之所向法治之光勤而有恒、向光而行的“思考者” 面对命运之痛,他选择报之以歌。 2021年11月丁宇翔被确诊肺部恶性肿瘤。病休那段时间,除了药物治疗,医生也为他开出了“精神药方”——培养吉他、花草种植等兴趣爱好。他谨遵医嘱去做后,却似乎都提不起兴趣,六弦中切换的闲逸愉悦不及法律条文间跳转的凝神聚思,窗前婆娑的花影终究被https://sxyqzy.shanxify.gov.cn/article/detail/2024/12/id/8285420.shtml
2.奥运知识竞答(精选6篇)20、工会职工法律服务中心为困难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什么服务? 提供调解劳动争议、参与劳动仲裁、代理各种诉讼等法律服务。 21、什么是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就是职工与单位之间的一纸协议,上面规定了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内容。 22、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有何意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1nso35p.html
3.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2022年度各区优化营商环境从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等方面着手的各项优化服务举措,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登记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感受度。 三、总结 浦东确认制法规的出台实施,重新定义了市场主体登记制度,实现了登记属性从“行政许可”到“行政确认”的回归,具有里程碑意义。浦东新区将结合实际,继续“大胆试、大胆闯、https://www.echinagov.com/info/332164
4.“听得懂话”与“如我在诉”“如我在诉”是人民法院为人民司法的朴素表达,如同自己在诉讼中,做一名“听得懂话”的人民法官,真实回应当事人的合理需求,秉承将心比心的朴素情怀,学会换位思考的工作方法,与当事人共心共情,有效增强当事人对法治的认同感,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优解,努力办好一件件民生“小案”、做实一件件民生“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72419.shtml
5.2021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A项不合适。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保障,应该先安排大人购买保险,然后再安排子女的保险。 B项不合适。美国法律规定不允许银行开立保函,通常用备用信用证来替代保函。 C项不合适。风险具有价值,承担风险要求获得回报,转移或降低风险需要付出成本。商业银行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收取不同的贷款利率即为风险补偿。这是商业银行http://m.xian.offcn.com/html/2021/03/59197.html
6.环境生态学考研复习思考题推荐考试答:温度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变温,因为白天适当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适当低温使呼吸作用减弱,光合作用产物消耗少,净积累增多。同时低温对某些植物的开花发结果有一定刺激的作用。 13、热污染(P49)答: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命需要,使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热废水,引起环境http://www.eedu.org.cn/exam/papers/es/200804/24372.html
7.青海·第47期法治青海建设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依照行政执法程序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具体事件进行处理并直接影响相对人权利与义务的具体行政法律行为。含义包括:(1)行政执法是执法的一种。(2)行政执法是行政行为的一种。(3)行政执法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范畴。 ★重要意义 1.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 https://www.edulxw.cn/news/index/detail.html?id=5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