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美宪法比较:经验高于逻辑 (图片来源:全景视图)萧瀚/文20世纪初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不在于逻辑。”这句名言... 

20世纪初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不在于逻辑。”这句名言很大程度上道出了英美法的精髓,法的真精神若契刻在人们心中,必然会呈现在日常洒扫中,文字是否记录由此显得无足轻重,因此法律文本更多的是记录规则,而不是创制规则——虽然创制并非全无。

法国法学家埃米尔·布特米(1835-1906)这本比较宪法著作《斗争与妥协:法英美三国宪法纵横谈》很大程度上便是讲述了“经验高于逻辑”的宪制史故事。

本书的书名是对英法美三国宪法的比较研究,但系统的文字重心却在英美两国的宪制史,对法国宪制史的讨论,虽然没有单独成篇,却遍布全书,穿插于绝大部分章节之中,随时比较,随时议论。从这种写作方式看,可以将此书看成是作者站在英美宪制史的船头瞭望法国宪制史的大陆。

该书出版于130年前(1888),其思想于今看似无惊人之处,但在当时,如英国宪法学巨擘戴雪所激赏的,是“一部优秀而有原创性的力作”,尤其对于中国学界来说,他的思想不但不过时,还极具启发性。

在第一篇论文《英国宪法之起源与精神》中,作者在开篇就强调,研究英国宪制不能像法国法学家研究法律时那样过分注重规则和条文,而是要穿越久远的过去,深入到英国宪法的历史去寻找真谛。英国宪法的渊源有四,即“(1)条约,或准条约;(2)先例和习惯,就是通常说的普通法;(3)协议;(4)制定法。”其中后面三项才是“英国宪法的主体构成”,而第一项只是补充。这里的第一项“条约,或准条约”主要是指1707年与苏格兰、1800年与愛尔兰的两部联合法令,它们组成了大不列颠及愛尔兰联合王国。

以此为基础,再来看英国历史上那些重要的宪法性文件——即上述所列的“(3)协议”,才能理解其看起来不那么“宪法”的一面。正如正确指出的,关于政府权力的具体设置,这些“宪法的核心和灵魂”都是由“简单的习惯来规管的”。因此,宪法性文件注定了会是零碎的,甚至可能看起来很混乱,长得一点都不像宪法,有时甚至是“反宪法”的。

以1215年的《大宪章》为例,这份被视为世界宪制史上最早的宪制文件,到底有多“宪法”呢?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里说过,“许多人自童年时代就对著名的《大宪章》有所耳闻,但是,如果我们把不久之前,纽约所收到的一份珍贵副本拿起阅读的话,就又会难免大失所望。他或许会认同一些历史学家提出的观点,那就是将‘自由大宪章’这一标题改译为‘以国家利益为代价的贵族特权名录’。”也就是说,那么著名的《大宪章》从文本上看竟然毫不宪法,还似乎是贵族与王权为窃取国家利益达成互谅的一项可耻交易——简直是宪法的反义词。但是,正如本书作者指出的,“《大宪章》的重要性更多是来自于它对英国人心灵的影响,而不在于其各个条款的实际价值。”《大宪章》里那些碎片化的条款,旨在解决王权恣肆的问题,在800年前,它试图制止王权滥用,以保障臣民的基本权利,比如不被肆意逮捕(人身自由),不被肆意搜刮财产(征税权)。

英国宪法的第四个渊源制定法,如作者说的,其独特之处在于,英国成文宪法部分的那些宪法性文件,并不高于其他法律,最严肃的问题和最琐碎的问题一样,规范其行为方式的法律拥有同样的位阶。这一特征是成文宪法国家完全不能理解的,宪法之“宪”者,在成文法国家,便是母法之意,其他一切法均出自它,而在英国并没有这种问题。这是因为,英国宪制的核心,是生活高于文字,经验高于逻辑。形诸文字的法律不如生活本身的律法更有力量,而生活本身的律法已有上千年追寻自由、平等与公正和理性的历史,那么是否形诸文字进行法典化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而这正是英国宪制的高明之处。

作者总结了英国宪制的三个特征:1.古老的自由传统消融了革命精神,使得极化变革不易发生;2.非法典化使得宪制变革免于被大众语言俘虏,而接续于古老的传统,充分展现了连续性;3.全体人民成为宪制的守护者,英国宪制具有巨大的道德和教育力量。相对而言,法国宪制史完全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再有,作者对组成美国的各州州宪法十分重视,认为“州宪法才是美国宪制大厦的基础,甚至是大厦本身,联邦宪法只不过是大厦顶部的尖塔。”虽然早在1885年,作者就已经正确地预言过美国会经历一个联邦权力集权化的进程(这一预言已被20世纪中期迄今的美国宪制史所验证),但美国各州的州宪法依然在美国宪制中居于核心地位。

作者在考察美国宪制时,一直锚定美国联邦宪法是联邦权力与州权相互博弈之果,因此提醒他的法国同胞们不能将美国联邦宪法的最初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以法国式的思维来理解,与法国当年的人权宣言完全是两回事,权利法案最初的动因来自于各州对联邦权力侵犯州权的疑惧,而法国的人权宣言是从天赋人权的逻辑所推导出来的。

作者深受英国宪法学家白芝浩出版于1867年的名著《英国宪法》影响,继承了后者对美国总统制的批评,但他与白芝浩在最后结论上并不相同。布特米认为,美国总统制不如英国的议会制在协调立法与行政方面更为流畅,即所谓美国联邦宪法的结构性瑕疵问题。他比白芝浩走得更远,批评美国制宪会议“固执地迷信”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导致了立法与行政永远各自走在自己的平行线上,无法相交,唯有近身肉搏,直到决出输赢,或者等待各自任期结束为止。白芝浩认为,美国联邦宪法之所以还能够运行,纯粹是因为美国人酷愛法律,即便如此,总统制也使得酷愛法律的美国人捉襟见肘。白芝浩和布特米对美国总统制的这一批评,在20世纪下半叶迄今联邦政府20多次因预算案而停摆事件中获得了悲惨的证据(刚刚不久前特朗普政府又停摆了一次)。

除了对三权分立和总统制的批评之外,作者还评述了美国总统的选举方式以及参众两院的组织。作者认为美国众议院缺乏英国下议院那种辩论风气,因为诸多委员会忙于通过法案从而使得立法权变得严重寡头化——“它与国情民意失去了联系”。有趣的是,布特米在开足火力猛批了美国联邦宪法的结构性瑕疵(即联邦立法权和行政权都被弱化了)后,突然画风翻转,他说,“美国人几乎没有在任何场合真正因为这个缺陷而遭过殃,因为所有内政方针的日常性事务均由州政府负责执行,而这些州政府也能负起这一责任。”回到了作者所谓州宪法才是美国基础的立论。

作者接着指出,“三权分立的制度安排,对联邦制而言是最小的邪恶,但对中央集权制而言,则是最大的敌人。”确实,从麦迪逊费城制宪会议记录中可知,制宪国父们所辩论的核心便是如何防范联邦权力对州权和民权的侵害。但是,显然制宪会议在制定这部宪法时所造成的白芝浩和布特米所批评的宪法结构性瑕疵,并非特意为之——他们不可能要故意打造一个运行不畅的官僚机构。布特米也承认,那只是制宪代表们“固执地迷信”孟德斯鸠所致,这个制宪失误带来的意外保护了各州的州权,真是奇妙的历史。这是布特米比白芝浩思考得更深的地方,虽然这一思索多少显得有点怪诞。

THE END
1.法则精髓法律知识的全方位解析法则精髓法律知识的全方位解析 一、法律知识的基础:法则与原则 在探索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理解什么是法律,以及它所蕴含的基本法则和原则。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它是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规定的权限,通过立法程序产生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包括宪法、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6326.html
2.法则解析揭秘法律知识的精髓法则解析揭秘法律知识的精髓 简介一、法则之源:法律基本知识的定义与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体,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基本知识不仅关乎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了解法律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明之根:宪法与基本人权 宪法是国家最高https://www.qbsinawlr.cn/jun-lei-zi-xun/423901.html
3.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法律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它既是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群体所特有和必备的技能素养,也是法律专业性、职业性、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举例来说,张三用刀砍刺了李四,李四在送医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后死亡,对张三应当如何定罪处刑?可能会有人提出“杀人偿命、血债血偿”,张三应被判处死刑,以命抵命。这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218227/index.html
4.法则之门揭秘法律基本知识的奥秘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合作日益频繁,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国际争议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国际私 法即解决不同国家之间冲突中的适用法律问题,以及国际商事律师如何协助企业处理这些复杂的情况,对于任何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且宝贵的技能之一。 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248885.html
5.是我国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家事司法的愈疗功能的确立既是应对家事案件特殊性的要求,又是落实家事司法人性化的要求;既是我国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又具有法学理论支撑,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司法功能的认知,确立了全新的家事司法功能理论,实现了家事司法功能从一元论向多元论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家事司法功能理论的完善。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06/content_9093428.html
6.学术卡片郭英剑:阅读,精髓在于阐释 在英语语境中,阅读(reading)有两个最基本的意义,一是读书识字(word recognition,即decoding,所谓解码),二是语言理解(language comprehension)。这两个意义,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我们中国常说的“说文解字”。如果说“读书识字”的主语或者主体是初级群体,也就是大众群体,那么“语言理解”的主https://www.gmw.cn/xueshu/2021-06/22/content_34940595.htm
7.神算子论坛官网官方平台我们倡导互助友爱的社区文化,鼓励成员之间分享经验与见解。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分享成功案例,您都将受到热情的回应和支持,形成良好的互动。 加入我们 现在就加入神算子论坛官网官方平台,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人生的奥秘,开启您的智慧之旅! 更多好玩游戏推荐:http://www.ycd999.cn/detail_content.php?db=grwd&id=3488
8.高效人士的七个好习惯请简述你对积极主动本质的理解扩展:分析及加入个人经验或知识 应用:身体力行,分享应用的实例 □基本改变模式(Basic Change Model) 我们的成果受三个主要元素所影响。如果我们依原则来运作这些元素,我们便可以改变结果。 “观see”影响“为do”影响“得get”影响“观see” ☆基本原则之介绍篇 https://blog.csdn.net/xiaoquanwen/article/details/6583709
9.北大法律评论(第21卷·第1辑)最新章节近年来,大数据侦查等新型侦查手段在我国蓬勃兴起,加强对大数据侦查的法律规制亦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笔者不揣浅陋,拟借鉴马赛克理论和完美监控理论的运用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大数据侦查法律规制的思路和建议。 (一)我国大数据侦查法律规制的不足 总体而言,对大数据侦查等新型侦查手段的法律规制,我国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清晰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875533/3
10.事业编《综合基础知识》题库(16)13、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4、 公文可以转变为值得信赖的历史档案,或者成为可资采信的: A.法律依据 B.强制性效用 C.信息档案 D.约束条款 15、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700120_16.html
11.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15篇(全文)基于此, 霍姆斯“反逻辑”, 主张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 本质上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法律发展观。很明显, 他的观点是对形式主义思想的抨击, 反对的是形式主义者的只追求逻辑忽视经验的法律观, 而绝不是反对逻辑的作用。相反, 正是在深刻认识到逻辑的局限性才提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j0qz10p.html
12.“一个至上”与“三个至上”辩思“宪法法律至上”是西方法治思想的核心理念,历来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为治国圭臬。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同时借鉴西方法治文明成果,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将“宪法法律至上”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http://chinaps.cass.cn/zhzhxyj/2009ndeq/201506/t20150626_2365107.shtml
13.文摘顾元论唐代无主物法律制度时效取得实质是“事实胜于权利”,即尊重善意且有合法原因或正当名义的持续占有的事实状态,目的在于保护现存的财产持续状态,以稳定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在传统中国语境下,时效取得背后的逻辑即无主之推定,因而适用先占。 (二)“中国经验”的价值旨趣 中国古代建构法律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定分止争”。只有定其名分,才能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098.html
14.调查取证权刑事诉讼法(精选十篇)实践证明,如果仅仅按照立法条文按部就班的去执行而不能做到灵活变通,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无法得到解决;如果不能准确的去解释条文,甚至会造成一些冤假错案。我们说“法律的精髓在于运用”,运用的前提在于解释。(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注解: 论刑事被害人的社会保障权 篇7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a0anm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