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刑辩律师人才,提升青年律师的刑辩技能水准,在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指导下,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主办的十一届瀛和刑辩论坛——道与术:青年律师的刑辩之路于2024年12月6日-7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三层·律师博物馆举办。
会上,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刑事业务中心刑事一部主任、大要案协作部副主任邵晨阳律师指出,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刑事辩护律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法律的实践者,更是正义的守护者。然而,青年刑辩律师往往面临执业困境,他们将如何应对刑辩困境?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委员赵春雨律师以“刑辩有道,青年何为?”为主题发表演讲。
赵春雨认为,青年律师要以专业为本,筑牢刑辩之基。刑事辩护涉及的法律条文繁多且复杂,每一个罪名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法理依据和丰富的司法实践。青年律师必须刻苦钻研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专业知识,熟悉各类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构建起扎实的法律知识体系。
若想建造起高楼大厦,牢筑地基是根本。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钱列阳律师以“青年律师成长之路:读书、读案、读人、读自己”为主题,以读书、读案、读人、读自己四个方向讲述青年律师如何稳健迈出第一步。
成长之路未免迷茫,功成名就之前,所有的艰辛与努力都需要以信念支撑。北京妙言律师事务所主任焦洁律师提出“始终以初恋之心待‘她’,我的律师之路不迷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青年律师应以“初恋之心”坚守法律本心,在未曾到来的黎明之前,不败斗志,不忘来路。
刑辩律师是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现,绝不止于法条之内。青年律师的成长决不适用于闭门造车,那么应当如何全方位培养青年律师?
原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法度研究院院长,“新锐律师计划”发起人刘万永对此深有心得。
“长板越长,短板越短。”刘万永院长说,“许多优秀的青年律师,专业素质很强,但是其他方面却有明显的欠缺。将法律和新闻相结合,往往会有1+1>2的效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除去专业基础、经验累积,对刑辩律师来说,技能攻防对律师的成长也颇有助益。
在网络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上海段和段(郑州)律师事务所刑事部副主任廖梦涵律师以“青年律师个人IP成长之路与短视频运营”为主题,建议青年律师发展个人IP,进行短视频运营,以个人魅力与专业技能为自己赢得客户的认可。
最后,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刑事业务中心主任,数字瀛和(全国)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周雷律师总结发言。
周雷主任提到,在有效案源越来越少的大环境下,跨行成为律师的人群增多,法律咨询公司遍布各个区域。青年律师想要在“内卷”的环境中出头,唯有躬身贯彻“赛马机制”,打造个人IP,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知识产出,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出一片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