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法律永远从生活中汲取新的原则,并总是从历史中保留那些未被删除或未被汲取的东西。

文|冯玉军邱婷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helifeoflawdoesn'tlieinlogic,butinexperience)。这句格言是法律界的至理名言,被法律人广为传诵。

霍姆斯在《普通法》开篇就说:“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对时代需要的感知,流行的道德和政治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觉,不管你承认与否,甚至法官和他的同胞所共有的偏见对人们决定是否遵守规则所起的作用都远远大于三段论。法律包含了一个民族许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它不能被当作由公理和推论组成的数学书。”其实,霍姆斯在《普通法》一书中,曾经多次提到过类似的观点。他说:“法律由那些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执行……他们知道不能因为三段论而牺牲敏感的感觉”,还有:“法律之间的区别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而在随后的司法生涯中,他更是用不同的表述方法一再重复了这句格言。

例如,他在1897年1月8日波士顿大学法学院新大厅落成典礼上的著名演讲《法律的道路》中,也谈到了逻辑在法律中的作用问题。他认为在“决定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力量”问题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在法律发展中唯一发挥作用的力量是逻辑。”尽管霍姆斯认为“在最宽泛的意义上,这一观念的确是正确的”,因为对法律的研究和对世界上的其他事物的研究一样,都要探求因果关系、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和规律,因此,其“危险不在于承认支配其他现象的原则也同样制约法律,而在于这种观念,即比如像我们这样特定的制度,能够像数学那样从某些行为的一般公理中推导出来。”

1905年,霍姆斯在审理洛克纳诉纽约(Lochnerv.NewYork)一案时的反对意见中写道:“一般命题不能决定具体案件。结果更多地取决于判断力和敏锐的直觉而不是清晰的大前提。”由此可见,这是霍姆斯一生都坚持的立场,而不是某一阶段一时冲动的产物。

要准确理解霍姆斯的这句话,需要首先了解霍姆斯提出这一论断的法学思想背景。在法律王国里,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本来就遵循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大陆法系好像一个由各种法律要素构建的大厦,每一块砖仿佛是一个法律概念,使用高质量的混凝土将大厦高高地举起;而普通法系则像一座金字塔,法律的理念和原则便是塔尖,历经几千几百年仍然神圣而坚不可摧,而烘托起这种神圣的是在法律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判例和经验。按照霍姆斯的理解,如果仅仅从形式方面来看,法律发展的过程是逻辑的。因为法院作出的每一个新的判决,往往都是根据已有的先例,按照严格的逻辑规则推理获致的。

从外观上看,法律推理的过程似乎仅仅是一个封闭的形式理性的过程。但是,不应忽视的是,每一个先例其实都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也就是说,隐藏在先例背后的那些习惯、信仰和需求,才是先例之所以具有合法性的真正基础。因此,严格遵从先例,既是对历史的忽视或藐视,也是对法官身处其间的社会现实熟视无睹,这种司法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其结果必然导致司法逻辑上的混乱和失败。而从普通法的历史来看,当法官们在判决过程中遵从一项古老的先例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往往已经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旧瓶装新酒”,赋予了这些先例新的理由,或者说重新解释了先例的内在规则。

无疑,恰恰是这些解释,使法律在经验中不断得以演迁并生机勃勃。当然,这种演迁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细微的和不易为人们察觉到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霍姆斯指出,“法律不断演进而从来没有达到一致,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它永远从生活中汲取新的原则,并总是从历史中保留那些未被删除或未被汲取的东西。只有当法律停滞不前时,它才会达到完全一致”。由此可见,霍姆斯的论断中的“经验”,乃是现实生活中的“活水”,它要求法官们根据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在遵循先例的原则下,推陈出新,赋予先例以新的生命。

THE END
1.烟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研究逻辑与经验——通向法律真实的双轨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该条规定确立了逻辑与经验在实现法律真实中的重要作用。逻辑乃法律https://jcy.yantai.gov.cn/art/2013/4/18/art_3717_834063.html
2.雷磊:什么是法律逻辑“法律的生命从来也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多世纪之前,已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灵光一现,在其代表作《普通法》一书中写下了这句名言。[1]恐怕连霍姆斯本人也想象不到,一个多世纪之后,这句话会漂洋过海,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法学界产生了何等广泛的影响。它在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8/5586.htm
3.哲读书笔记(十二):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美国的“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可感知的时代的必要性、盛行的道德理论和政治理论、公共政策的直觉知识,甚至法官及其同胞所共有的偏见等等,所有这一切在确定支配人们所应依据的规则时,比演绎推理具有更大的作用。法律所体现的乃是一个民族经历的诸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因此不能认为它只包含数学教科书中的规则和定理https://www.jianshu.com/p/55aedb88089e
4.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这部法律草案植根于中国独特的实践土壤,总结了《民法通则》实施以来确认人格权、保护人格权的丰富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民事主体享有的人格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整部草案的逻辑结构严谨、和谐,既与《民法总则》的一般性规定相一致,又与民法分则其他各编相关内容相一致,且自身体系完整、自洽,重点突出,是一部比较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5.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吕来明如此看来,这个无奈的确有点让人灰心,毕竟修改法律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可是我却以为,这里的症结所在,与其说是法律规定不完善,更不如说是法律适用方式出现了问题。可见,为了无辜者不再无奈,除了修改法律,我们似乎还有更有效的路可走。 近现代法制发展过程表明,法律适用的方式存在逻辑演绎与经验判断的分野。如果拿到一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6175357_10985.html
6.法官的法律思维5篇(全文)摘要:法律的正当性来源于法律的实践理性。社会秩序需要理性的法律来调整, 这是人类为自己设置的理性规范;法官作为法律专, 将抽象的概念、法理、逻辑运用到不同案件, 解释法律的规范性。为了更好在法律的实践理论性与法官培训的合格性上有完美的结合, 本文以此为契机, 展开论述。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gt0oyzd.html
7.罗翔: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高清在线观看PP视频PP视频为您提供罗翔: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罗翔: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主要内容:https://v.pptv.com/show/lChWxS2TA0GkIoo.html
8.法律的生命在于逻辑,也在于经验然而,大多数称为“法律逻辑”的著 法律哲学法律逻辑法哲学法理学 北理法学 2013年第3辑 总第3辑 反避税的法律逻辑与裁判路径 王宗涛 一、反避税的性质与法律逻辑关于反避税的法律性质,学理上有“事实拟制说”“法律解释说”“法律漏洞补充说”等几种不同观点。“事实拟制说”属于事实层面的问题,“法律解释https://www.ilawpress.com/article/detail?id=384310534024987137
9.关于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的解读内容提示: 第第19 卷卷 第第 2 期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19 No.2 2017 年年 6 月 Journal of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e 2017 文章编号:1673-1417 (2017 )02-0014-05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7.02.0004 关于“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 的解读 王 欣 (泉州经贸https://www.doc88.com/p-9723513057329.html